1、走进书画世界,感受万物灵气。
2、艺术只承认一流,时间只记住精品。
3、放飞想象翅膀,创造艺术人生。
4、艺术代替大众呐喊。
5、悟空你要认真画画,要不然观音姐姐会怪你的!
6、书画之道,纵有师授,全赖自己用心研求。
7、笔耕不辍,艺术人生。
8、让我们漫步在艺术的长廊。
9、坚决反对那些不吃饭,不睡觉,只顾画画的做法。
10、书画连两岸,和谐新中华。
求两句赞美画室有责任心,有爱心,以后定能飞黄腾达的诗句
1 、他比之前厉害多了,连画室老师都夸他画画很有天赋呢。
2、你画的真有创意!很有灵性! 3、你画风很大胆! 看这话就知道,你是个开朗的人! 线条均匀,下笔肯定! 进步很快,很有天赋! 4、他的画画得很好,很受大家的喜爱,大家都让他来画画。
5、画画本身不仅带给人们身心无限的愉悦,关键在于通过画画的意境,感受它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
6、画家要经过长时间,几十年的磨练,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才能把自己的心灵感悟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这就是神与物化。
7、他画中国画可厉害了,浓墨淡笔,栩栩如生。
8、什么是中国画妙不可言的中国味呢?简而言之就是‘土’。
中国画是在中国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艺术奇葩,蕴涵着中国人的信仰,智慧,哲学思想,人生感悟,审美习惯等。
9、他慢慢地浓墨,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
顺着一级一级从云端莫名延伸出来的石阶,缓缓地向上,画得美不胜收 10、他在画板上画出了山涧树叶,在深处隐隐地透出古老而质朴的屋脚,还有袅袅炊烟,悠闲地从叶儿的间隙里散开,真美。
11、他在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没有痛苦的爱情。
12、物理老师真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存在,因为他又美术老师的画画能力,体育老师的大叫能力,没错,物理老师真是帅。
13、她画画真是太棒了,多想她送我一幅。
14、你这只狗画的太逼真了,感觉这只狗跟真的一样啊! 15、她画画时候的样子最好看,真是让人着迷。
...
【关于赞美书的英语句子】写英文句子⑴把书本里学的知识赋予实践....
We shoule put the knowledge from books into practice. I will cherish the gifts which are meaningful. 第三句说学习健康好象不太通顺和合乎常理,如果是“我们应该把健康和学习安全放在首位”应该译成: Being in good health and learning safety shoule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 希望向大家学习更好的译法。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
(18分)谁是画师① 西班牙著名的画家穆律...
小题1:塞伯斯蒂从一个奴仆自学成为一名画师。
小题1:①②段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其作用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
小题1:“呼喊”形象地表现出塞伯斯蒂完成画作强烈的愿望与涂掉画布的矛盾心情,和不甘心将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内心挣扎的苦闷。
小题1:正面表现:“优美的线条,清晰的轮廓,许多笔调无与伦比”。
侧面表现:“穆律罗的学生陆续来到画室,聚集在一个画架前,不由得发出惊讶的赞美声”“穆律罗看后同样震惊不已”“穆律罗和学生们静悄悄地站在周围! ”“所有的人目光都投向塞伯斯蒂,流露出热切的神情。
”小题1:文中从“有的提议赏给一套衣服,有的说赠送一笔钱,“今日先生心情愉快,塞伯斯蒂,请求自由吧。
”“这些无一打动塞伯斯蒂的心弦。
”而他却首先想到“先生,请给我父亲自由!”的对比中表现了塞伯斯蒂心地善良。
略
梵高的星空介绍
凡高简介 "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 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 [凡高艺术馆]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
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
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
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
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
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
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
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
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
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
凡高在那儿当店员。
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
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
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
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
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
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
(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
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
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
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
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
他开始另谋出路。
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
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
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
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
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
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
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
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
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
但凡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
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
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
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凡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 ),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
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又译成毛威)的帮助,凡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
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
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
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女西恩交往,才最...
请问梵高、毕加索、达芬奇的绘画风格各是什么?
凡高简介 "他的一生是人所经历的最为艰难困苦又成就辉煌的一生..." 37岁的凡高在绝望中开枪自杀...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被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艺术家,一个异类,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 [凡高艺术馆]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
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
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
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
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
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
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
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
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
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
凡高在那儿当店员。
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
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
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
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
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
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
(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
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
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
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
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
他开始另谋出路。
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
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
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
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帮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书店当店员。
但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个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当时是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伯伯家准备神学院的入学考试。
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给他找来了最好的老师。
但因为急于从事实际工作和痛恨晦涩的拉丁文和希腊文,他放弃了继续学习。
1878年7月,又进入布鲁塞尔传教士学校学习,但还是没有取得毕业任命书。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
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
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工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形象过于“丑陋”,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
但凡高的行为得到了矿工们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义务从事传教和救助工作。
这时,他打算从事艺术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前往布鲁塞尔边学习边创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顿。
他开始了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其实一直都很失望)。
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埃顿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就是曾帮助过凡高的牧师舅舅的女儿 ),他和凯很谈得来,但当他提出要和她结婚时,又一次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
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离开了。
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又译成毛威)的帮助,凡高在莫夫的指点下,绘画技法进步很快。
他还得到了海牙古比尔分店经理特斯蒂格的支持。
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
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女西恩交往,才...
关于友谊的故事
帮你找到以下几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1945年的一天,一辆白色的小轿车突然在法国南部城市瓦洛里的一家理发店门口停下。
有人摇下车窗探出脑袋叫了一声:“阿里亚斯,我们来了!”这人正是毕加索,小城弗雷儒斯有斗牛比赛,毕加索邀请理发师一同去看。
阿里亚斯打发走最后一名顾客,匆匆坐上汽车。
阿里亚斯1909年出生在距离西班牙马德里不远的布伊特拉戈村,在弗朗哥专制时期他逃到法国瓦洛里,靠理发为生。
在那里,他与毕加索交上了朋友。
毕加索比他大28岁,他视毕加索为“第二父亲”。
毕加索难得有空去看斗牛,所以那天心情格外好。
他的钱包里塞满了钞票,他说这些钱是给斗牛场的工作人员准备的。
比赛完了,他们会到饭馆里饱壑@顿,并给跑堂的留下丰厚的小费。
50幅名画捐给了西班牙政府。
阿里亚斯是毕加索家里的常客。
在毕加索的画室里,阿里亚斯给他剪头发、刮胡子,所有这些都是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一天,毕加索发现阿里亚斯徒步而来,就送给他一辆小轿车。
阿里亚斯是画家名誉的坚定捍卫者,谁说毕加索的坏话他就跟谁急。
阿里亚斯回忆说,毕加索来店里理发,其他顾客都起身对他说:“大师,您先理。
”但毕加索从来不愿享受这种特殊待遇。
他认为毕加索非常慷慨。
有一次,当他听到有人说毕加索是“吝啬鬼”时,他怒不可遏,立即反驳说: “对一个你并不熟悉的故人进行这种攻击是幼稚和卑鄙的,毕加索一生都在奉献和给予。
”随后,阿里亚斯举了钗h例子。
“毕加索的大型油画《战争与和平》是为瓦洛里的小教堂创作的,他还捐献了一件雕塑作品,是他为我们的城市添了生机。
”阿里亚斯说,毕加索一共送给他50多幅作品,其中包括一幅妻子雅克琳的肖像画。
理发师将这些画都捐给了西班牙政府,并在家乡布伊特拉戈建了一个博物馆。
博物馆中还陈列了一个放理发工具的盒子,上面有毕加索烙的一幅《斗牛图》和“赠给我的朋友阿里亚斯”的亲笔题词。
一位日本收藏家曾想购买这个盒子,他给了阿里亚斯一张空白银行支票,说数目他随便填。
可收藏家没想到,他竟遭到了理发师的拒绝。
阿里亚斯说:“不论你用多少钱,都无法买走我对毕加索的友情和尊敬。
” 毕加索去世,理发师失声痛哭, 阿里亚斯常提到一件事。
1946年的某天上午,理发店里来了一位面容憔悴的顾客,他叫雅克?普雷维,是不久前从纳粹集中营放出来的。
正好毕加索也来理发,普雷维卷起袖子让他看胳膊上烙的号码:186524。
毕加索的眼朱亄策茈X。
后来,普雷维也成了毕加索的好朋友,毕加索不仅给他钱,还让他去疗养院休养。
当普雷维前来参观毕加索画室的时候,毕加索指著那些画对他说:“只要你喜欢,你可以随便挑。
” 毕加索一生从没给自己作过画。
1973年4月7日,92岁的毕加索在雅克琳的陪同下,走到大厅的镜子前,说:“明天,我开始画我自己。
”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阿里亚斯听到毕加索去世的消息,禁不住失声痛哭。
然后,我们来看看一些有关友谊的名言。
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麽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
——普希金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
——林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 休戚与共,患难相救。
——孙中山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这是一个我看来的故事,可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那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的故事,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
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
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幸运的是,不久后一个医疗小组来到了这里,小组只有两个人,一个女医生,一个女护士。
女医生很快的进行了急救,但在那个小女孩那里出了一点问题,因为小女孩流了很多血,需要输血,但是她们带来的不多的医疗用品中没有可供使用的血浆。
于是,医生决定就地取材,她给在场的所有的人验了血,终于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血型和这个小女孩是一样的。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那个医生和护士都只会说一点点的越南语和英语,而在场的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只听得懂越南语。
于是,女医生尽量用自己会的越南语加上一大堆的手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你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需要血,需要你们给她输血!”终于,孩子们点了点头,好像听懂了,但眼里却藏着一丝恐惧! 孩子们没有人吭声,没有人举手表示自己愿意献血!女医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他们不肯献血来救自己的朋友呢?难道刚才对他们说得话他们没有听懂吗? 忽然,一只小手慢慢的举了起来,但是刚刚举到一半却又放下了,好一会儿又举了起来,再也没有放下了! 医生很高兴,马上把那个小男孩带到临时的手术室,让他躺在床上。
小男孩僵直着躺在床上,看着针管慢慢的插入自己的细小的胳膊,看着自己的血液一点点的被抽走!眼泪不知不觉的就顺...
1.细节决定成败的古代事例 中外都可以 2.关于友谊的事例 古今中外 分...
一、忽视细节——导致失败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
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
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
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
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
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
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2、亡于铁钉的帝国 国王查理三世和公爵准备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进行战斗的当天早上,查理派一个马夫备好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
”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我前几天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我得找点儿铁片来。
” “我等不及了。
”马夫不耐烦地叫道。
铁匠埋头干活,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
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
铁匠本准备砸钉子将最后一个马掌钉好的,但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将马掌挂在蹄子下。
两军交锋了,查理国王就在军队的阵中,他冲锋陷阵,指挥士兵迎战敌人。
远远地,他看见在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
如果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所以查理快速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
他还没走到一半,那只挂着的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掀在地上。
国王还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畜生就跳起来逃走了。
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转身撤退,公爵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
” 英国国王理查二世与里奇伯爵准备决一死战,决定谁来统治英国。
决战当天,理查派马夫去准备战马,马夫让铁匠给国王的战马打掌。
铁匠说:“我早几天给军队的战马全部打了马掌,马掌和钉子都用光了,要重新打。
”马夫不耐烦地说:“我等不及了,你有什么就用什么吧!”于是,铁匠找来4个旧马掌和一些钉子。
可最后一只马掌只打了两枚钉子,马夫又等不及了,认为两枚钉子应该能够挂住马掌,就牵走了马。
结果在战场上,理查的马掉了一只马掌,战马失足把理查掀翻在地。
理查被里奇伯爵活捉,他的王国也随之崩溃。
后来,人们评价说:细节决定成败,帝国亡于铁钉。
一、友谊是个永恒的话题。
在《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中,对友情与友谊的解释是这样的:友情:朋友的感情。
友谊:朋友间的交情。
友谊是人类生活与情感的需要,所以,谁能说友谊是无用的呢?在音乐界有一首世界名曲,名叫《友谊地久天长》,歌词言简意赅,生动迷人;歌曲珠圆玉润,柔情动人。
它所歌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歌词的内容是这样的: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欢笑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友谊万岁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也匆匆日逍遥荡桨在微波上当如今已经劳燕分飞愿歌大海重洋我们往日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让我们来举杯畅饮友谊地久天长。
就像爱情一样,友谊在人间被赋予了灵魂与灵气,它像爱情一样获得了人们给予的地位,确切的说,是友谊的爱情给人间带来思念与牵挂…… 二、有关名人的友谊故事和有关友谊的名言。
先来讲一个故事。
毕加索和理发师友谊深。
“不论你用多少钱,都无法买走我对毕加索的友情和尊敬”——杨汝生说。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逝世后,有关他的传记和回忆录出了钗h,不少书说他专横、爱财、自私,甚至把他描写成“魔鬼”、“虐待狂”。
然而,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最近展出了理发师厄热尼奥?阿里亚斯的一些私人资料,呈现给观众的却是另外一个毕加索。
这位95岁的老人与毕加索的友谊持续了30年,他至今珍藏著对这位大师的美好回忆。
毕加索约他一起看斗牛。
1945年的一天,一辆白色的小轿车突然在法国南部城市瓦洛里的一家理发店门口停下。
有人摇下车窗探出脑袋叫了一声:“阿里亚斯,我们来了!”这人正是毕加索,小城弗雷儒斯有斗牛比赛,毕加索邀请理发师一同去看。
阿里亚斯打发走最后一名顾客,匆匆坐上汽车。
阿里亚斯1909年出生在距离西班牙马德里不远的布伊特拉戈村,在弗朗哥专制时期他逃到法国瓦洛里,靠理发为生。
在那里,他与毕加索交上了朋友。
毕加索比他大28岁,他视毕加索为“第二父亲”。
毕加索难得有空去看斗牛,所以那天心情格外好。
他的钱包里塞满了钞票,他说这些钱是给斗牛场的工作人员准备的。
比赛完了,他们会到饭馆里饱壑@顿,并给跑堂的留下丰厚的小费。
50幅名画捐给了西班牙政府。
阿里亚斯是毕加索家里的常客。
在毕加索的画室里,阿里亚斯给他剪头发、刮胡子,所有这些都是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一天,毕加索发现阿里亚斯徒步...
名人传三位名人的经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也有传说是波兰的),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
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师,心地善良、性情温柔。
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
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
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
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
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
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
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
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
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冲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
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
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
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
《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
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
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
终生未婚。
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
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
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
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
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
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末日审判》。
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世界最著名同性恋——米开朗基罗:卡瓦切里的囚徒 米开朗基罗终身未娶,不少人据此推断他喜欢男人,恰好达·芬奇也有此倾向。
说米氏是同性恋者并非空穴来风,他确实不怎么爱...
格鲁吉亚童话作者简介
马雅可夫斯基一、生平和创作 符拉基米尔·符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苏联无产阶级诗歌的奠基人。
马雅可夫斯基生于格鲁吉亚库塔伊斯省的巴格达吉村,父亲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俄国林务官,对儿子有一定的思想影响。
中学时代,马雅可夫斯基受到1905年革命的影响,积极参加了罢课和游行,并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1906年父亲去世后,全家移居莫斯科。
在一些具有革命思想的大学生的影响下,马雅可夫斯基于1908年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为党的宣传员。
他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曾三次被捕,在狱中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尝试写诗。
1910年出狱后,他陷入“进退两难”的矛盾中。
他希望写作,自认为已经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只是缺少艺术上的经验。
他希望学习,为了学习而中断了党的工作。
1911年他进入绘画学校学习,结识未来派文人,接受他们的一些有害影响。
1912年与未来派诗人布尔柳克等共同出版了俄国未来派的第一本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其中有马雅可夫斯基的《夜》和《早晨》。
这些作品和悲剧《符拉基米尔·巴雅可夫斯基》(1912—1913),用无政府主义和虚无王义的未来派所惯用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暴露,对奴役和压迫提出抗议。
这些作品的语言晦涩难懂,艺术形象也模糊不清。
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后,马雅可夫斯基在革命形势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下,从反对战争的一般人道主义立场,转向激进民主主义立场。
《战争与世界》(1916)一诗,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反人民本质,指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
揭露和抗议资产阶级的主题在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中得到了更强烈的体现。
诗人在这首长诗的第二版序言中写道:“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这就是四个诗章中的四个口号。
”诗人在长诗中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痛苦和灾难,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并深信革命行将到来: 在人们短视的眼睛看不见的地方, 由饥馑的人群领头, 1916年, 戴着革命的荆冠来临。
诗人以满腔的热忱,迎接着这场革命的到来: 为你们 我准备挖出心来, 践踏它, 使它变得更大! 我要把血淋淋的心献出, 作为一面旗帜。
马雅可夫斯基自称这首长诗是他早期创作的纲领性作品。
诗人于1915年夏与高尔基第一次会见后,不断得到高尔基多方面的帮助。
他在高尔基的影响和鼓舞下,写成了长诗《人》(1916—1917)。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诗人坚决站在工农兵一边,激烈反对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他预言资产阶级必然覆灭: 你吃吃凤梨,嚼嚼松鸡, 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 综观诗人十月革命前的早期创作,虽曾受到未来派的一定影响,但“马雅可夫斯基对生活和艺术所持的根本观点是与未来主义不相容的,是敌对的”①。
诗人本质上站在无产阶级一边。
诗人对十月革命的态度明确而坚定。
“参加还是不参加?对我来说,这种问题是没有的。
这是我的革命。
到斯莫尔尼宫去工作。
做了该做的一切。
”(《我自己》)在革命斗争激烈进行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积极热情地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另一方面也写了许多为革命斗争服务的短诗。
在苏维埃政权下,马雅可夫斯基的才华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十月革命后,他开展了广泛的活动。
他参加艺术工作者的会议,组织左翼作家著作的出版;到工人、红军战士和革命青年中间朗诵自己的革命诗篇。
当国内外的敌人对刚诞生的工农政权发出疯狂的诅咒和叫嚣的时候,他写了赞美革命的《颂诗》。
在《给艺术大军的命令》(1918)中,诗人有力地传述了布尔什维克党对艺术家的希望和要求,号召艺术家们抛掉“老一辈人总是唱不完的那些陈腔滥调”,投入群众斗争的行列,“把钢琴抬向街头”。
在《给艺术大军的第二号命令》(1921)中,诗人更高声地号召“反复地唱着罗密欧和朱丽叶咏叹调的营养良好的男中音们”、“躲在画室里依旧涂画着花儿和裸体女人的俄罗斯骄子们”、“陷在韵律的蜘蛛网中的未来主义者们、想象主义者们、阿克梅主义者们”、“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工作者们”,一律抛弃“一切无病呻吟的玩意儿”,走出“象牙之塔”,“创造出新的艺术,用它来拯救共和国脱离污泥。
”当帝国主义者武装干涉苏维埃共和国的时候,诗人写了有名的《向左进行曲》(1918),号召人民拿起武器,誓死保卫工农政权,表现了“公社决不能被征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诗的结尾有力地唱道: 挺起英勇的胸脯前进! 看,无数的旗帜满天飞舞! 谁在那里向右转? 向左! 向左! 向左! 在庆祝十月革命一周年之际,马雅可夫斯基写了剧本《宗教滑稽剧》(1918)。
这是第一个反映十月革命的剧本,它通过《圣经》中洪水淹没大地的神话传说,揭示了新旧世界斗争的革命内容,热情洋溢地歌颂劳动人民的胜利,因而演出后受到工农兵的热烈欢迎。
新旧世界斗争的主题,在长诗《一亿五千万》(1920)中同样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1919年至1922年间,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斯塔”,后改称“塔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