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汉书 高帝纪第一上》
2、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三国志注 魏书二》
3、父孙坚……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众皆往观视,父老相谓曰:‘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三国志》
4、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汉书·五行志》
5、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汉书·五行志》引《易传》
6、中平……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后汉书·五行志》
7、绍兴元年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六年十月壬戍,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大,旬日始消。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宋史·天文志》
8、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锋炎再贯紫宫中。……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
9、上元……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于东井,指北河,长三尺余,东北行,光芒益盛,长三丈,扫中台,指文昌。——《新唐书·天文志》
10、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晋书·天文志》
11、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
12、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新唐书·天文志》
13、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汉书·天文志》
14、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宋会要》
15、万历……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明史·天文志》
参考资料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512921/?type=like
形容“天象”的句子
1、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
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汉书 高帝纪第一上》2、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
——《三国志注 魏书二》3、父孙坚……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
众皆往观视,父老相谓曰:‘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三国志》4、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汉书·五行志》5、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6、中平……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
——《后汉书·五行志》7、绍兴元年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
六年十月壬戍,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
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大,旬日始消。
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
——《宋史·天文志》8、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
十三日,夕见西方,……锋炎再贯紫宫中。
……南逝度犯大角、摄提。
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
——《汉书·五行志》9、上元……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于东井,指北河,长三尺余,东北行,光芒益盛,长三丈,扫中台,指文昌。
——《新唐书·天文志》10、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
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
——《晋书·天文志》11、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
……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
——《宋书·天文志》12、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新唐书·天文志》13、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
——《汉书·天文志》14、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
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宋会要》15、万历……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
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
——《明史·天文志》参考资料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512921/?type=like
求古代描写异常天象的句子年代早远一点的吧,尽量长一点.书的名字一...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卒谥贞白先生。
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自幼聪明异常,十五岁著《寻山志》。
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
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
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
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人称“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
工草隶行书尤妙。
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
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另著有《陶隐居集》、《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弘景自幼聪明,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
不足二十,作诸王侍读。
虽在公门,不善交际,专心读书。
三十六岁辞官隐居。
弘景为人,《梁书·处士传》称:“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
又作浑天象,高三尺,刻有二十八宿度数,七曜行道,不但用于天文历法,对修道也有帮助。
曾梦佛受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于是到阿育王塔自己发誓,受五大戒。
大同二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一说八十一岁),颜色不变,屈申自如,香气满山,数日不散。
先生学问渊博,著述丰富,今列于后:《学苑》一百卷,《孝经》、《论语》序注十二卷,《三礼序》一卷,注《尚书》、《毛诗传》一卷,《老子内外集》四卷,《玉匮记》三卷,《三国志赞述》一卷,《抱朴子注》二十卷,《世语阙字》二卷,《古今州郡记》三卷,并造《西域图》一张,《帝王年历》五卷,《续临川康王世说》二卷,《太公孙吴书略注》二卷,《员仪集要》三卷,《七曜新旧术数》二卷,《风雨水旱饥疫占要》一卷,《算术艺术杂事》一卷,《卜筮略要》一卷,《灵奇秘奥》一卷,《举百事吉凶历》一卷,《登真隐诀》二十四卷,《真诰》十卷,《合丹药诸法式节度》一卷,《本草经注》七卷,《肘后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用方》五卷,《集金丹药白方》一卷,《服云母诸石方》一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尸诸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
另据唐李延寿《南史》:“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之”,藏于敦煌石室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当是其中的一部。
是现今为止,唯一记载《汤液经法》内容的医学文献,提出了五脏辩证的提纲,在《伤寒论》与《汤液经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算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巨著。
他撰写的著作很多,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药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
能书善画,通琴棋医术。
书法工于草隶,其画清真。
书画有《二牛图》、《山居图》、《瘗鹤铭》。
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编辑本段]正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①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②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③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④四时:四季 ⑤歇:消散 ⑥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⑦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 ⑧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⑨与(读四声“与”, 参与的“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⑩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意即人世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将:将要 12.山川之美 之:的 13.乱:此起彼伏 14.实:确实 15.是:这 16.自:从 译文: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
描写普陀山莲花池的诗句
康有为用“观音过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
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
”的诗句赞颂普陀山之胜景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
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
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
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
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
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
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
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编辑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
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
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
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
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
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
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佛事四季不断。
2004年接待游客 230多万人次。
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编辑本段十二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
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
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
“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 梅湾...
秋天象什么仿写句子
描写奇怪的句子奇怪_词语解释【拼音】:qí guài【解释】:1.希奇特异,不同一般。
2.不寻常的人或事物。
3.觉得奇异,惊奇。
【例句】: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一切怪事中,人们的贪生怕死就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