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关于教育的句子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2.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
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3.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
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龙应台 《百年思索》4.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
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
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龙应台《目送》5.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
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龙应台 《亲爱的安德烈》6.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7.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
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
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
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
你要自己找出来。
——龙应台8.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9.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经典语录
龙应台经典语录阅读提示: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1、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
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
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 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路上的荆棘。
2、 有些青年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
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
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
3、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
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
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4、龙应台:我其实也诚实地在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所谓的“ 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
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在哈佛、剑桥读书,顶尖的优秀,我的儿子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而且并不以“杰出”作为人生志向。
以“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
但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们在人生里找到意义……1975年我离开台湾到美国去留学的时候,走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头,天上深蓝深蓝的一片云都没有,阳光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
8月,还没有开学,美国18岁、20岁的人光着臂膀、穿着短裤、球鞋、骑着脚踏车在你面前悠来悠去,我最无法忘怀的就是:咦,怎么他们每个人看着都那么轻松,那么没负担?从他们肢体的语言我就已经发现了,我们差别很大,他们身上没有那个几千年的国家重任。
5、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6、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7、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8、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9、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龙应台经典语录
龙应台经典语录 阅读提示: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1、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
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
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 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路上的荆棘。
2、 有些青年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
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
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
3、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
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
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4、龙应台:我其实也诚实地在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所谓的“ 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
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在哈佛、剑桥读书,顶尖的优秀,我的儿子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而且并不以“杰出”作为人生志向。
以“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
但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们在人生里找到意义…… 1975年我离开台湾到美国去留学的时候,走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头,天上深蓝深蓝的一片云都没有,阳光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
8月,还没有开学,美国18岁、20岁的人光着臂膀、穿着短裤、球鞋、骑着脚踏车在你面前悠来悠去,我最无法忘怀的就是:咦,怎么他们每个人看着都那么轻松,那么没负担?从他们肢体的语言我就已经发现了,我们差别很大,他们身上没有那个几千年的国家重任。
5、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6、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7、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8、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9、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求龙应台《目送》里几篇散文的句子赏析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送自己的儿子华安,作为一个母亲,对于亲情,她有的只不过是不舍和眷恋。
儿子从未远离自己,这一去,不知何时回来,饱含了一个母亲对儿子强烈的不舍。
2.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表现了作者作为母亲,亲盼儿子能够回头看自己一眼的急切心理,“一次都没有”包含着失望,是从心底发出的感情。
3.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
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这是作者看着自己的父亲,从而想到,天下的父母,即使再卑微,也是深深的爱着子女。
4.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
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
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深深、深深地凝望”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父亲离世的不舍,“希望最后一次的目送”是女儿希望父亲走好的情感。
...
欣赏几个句子在龙应台目送的寂寞篇欣赏
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2、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龙应台 《目送》3、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 《目送》4、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 收拾? ——龙应台 《目送》5、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 《目送》6、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龙应台 《目送》7、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龙应台 《目送》8、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龙应台 《目送》9、 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龙应台 《目送》10、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龙应台 《目送》11、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龙应台 《目送》12、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龙应台 《目送》13、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龙应台 《目送》14、 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龙应台 《目送》15、 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龙应台 《目送》16、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龙应台 《目送》17、 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龙应台 《目送》18、 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龙应台 《目送》19、 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龙应台 《目送》20、 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龙应台 《目送》21、 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龙应台 《目送》22、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龙应台 《目送》23、 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
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
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
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龙应台 《目送 》24、 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龙应台 《目送》25、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 ? ? ? 寻找有时、放手有时,保持有时、舍弃有时 ? ? ?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穆有时、言语有时 ? ? ?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 ? ? 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 放手的 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龙应台 《目送》26、 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
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 然隔开 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龙应台 《目送》27、 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
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龙应台 《目送》28、 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龙应台 《目送》29、 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龙应台 《目送》30、 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龙应台 《目送》31、 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龙应台 《目送》32、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龙应台 《目送》33、 “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
龙应台语录
1、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2、民主是什么?民主就是发表了任何意见不怕有人秋后算账;民主就是权利被侵犯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讨回,不管你是什么阶级什么身份;民主就是不必效忠任何党,不必讨好任何人,也可以堂堂正正地过日子;民主就是打开电视不必忍受主播道德凛然地说谎;民主就是不必为了保护孩子而训练他从小习惯谎言;民主就是享受各种自由而且知道那自由不会突然被拿走,因为它不是赐予的;民主并非只是选举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气、举手投足的修养,个人回转的空间。
3、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
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
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 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路上的荆棘。
4、有些青年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
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
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
5、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
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
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6、龙应台:我其实也诚实地在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所谓的“ 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
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在哈佛、剑桥读书,顶尖的优秀,我的儿子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而且并不以“杰出”作为人生志向。
以“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
但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们在人生里找到意义。
… … 1975年我离开台湾到美国去留学的时候,走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头,天上深蓝深蓝的一片云都没有,阳光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
8月,还没有开学,美国18岁、20岁的人光着臂膀、穿着短裤、球鞋、骑着脚踏车在你面前悠来悠去,我最无法忘怀的就是:咦,怎么他们每个人看着都那么轻松,那么没负担?从他们肢体的语言我就已经发现了,我们差别很大,他们身上没有那个几千年的国家重任。
7、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8、为了一个自认“崇高”的目标,整肃意见相左的人,不惜滥杀无辜,以制造震吓效果,是民间做的,叫做恐怖主义。
政府为之,叫做国家恐怖主义。
9、现在石库门根本是把上海原本的居民迁走了之后,先掏空它,然后把它弄得非常漂亮,进来消费的人都是有钱的某个阶级的人,台湾人、西方人、有钱的上海人,那是少数人。
你把原来的我们所珍惜的市民文化拿掉,然后把一种新形态的、资本主义的殖民文化放进去,你要告诉我说这个就是传统和现代的衔接的最好典范,那差太远了。
10、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11、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12、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你怎么能够不生气呢?你怎么还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为你不生气、你忍耐、你退让,所以摊贩把你的家搞得像个破落大杂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乌烟瘴气,所以淡水河是条烂肠子;就是因为你不讲话、不骂人、不表示意见,所以你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素,你还在梦想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你忘了,几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九月中,她们也闭着眼梦想孩子长大的那一天。
却没想到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子生下来是瞎的、黑的! 13、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14、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15、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
有关龙应台《目送》的好句!!!紧急
龙应台:目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
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象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象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
我送他到机场。
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
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
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
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
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
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
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
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
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
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
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散文
您好,我给您找了两篇。
1. 龙应台----百年思索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为什麽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麽关系?如 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 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在我 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我不知 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禁书。
没有读过 鲁迅的请举一下手?(约有一半人举手)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 子生了痨病。
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
或者说《祝 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麽我们看 见的,理解的,会是什麽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 的疯子。
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 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
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 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份仔,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 满。
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
在《药》里头, 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 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
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 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
文学,使你「看见」。
我想作家也分成叁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 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
这是叁个不 同层次。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 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
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 种现实。
谁……能够完整的背出一阕词?讲我最喜欢的词人苏东坡好了。
谁今天晚上愿 意为我们朗诵《江城子》?(骚动、犹豫,一男学生腼腆地站起来,开始背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学生忘词,支吾片刻,一位白发老先生朗声接下: 「明月夜,短松岗。
」热烈掌声) 你说这短短七十个字,它带给我们什麽?它对我们的价值判断有什麽作用?你 说没有,也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 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 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
但是它的作用是什麽呢?如果鲁迅的小说使你看见了现实背后的纵深,那麽, 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相对於「实」。
空,是另一种现实。
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 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
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 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 存在。
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
而这个倒 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麽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 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 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
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 实。
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 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 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 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2. 时间 龙应台 二00七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午夜狂欢。
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
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
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摊,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裹着,早睡着了。
然后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这是跨年之夜。
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 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 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
一炷馨香袅...
【龙应台《目送》句子摘抄并赏析五句】作业帮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赏析:父女母子一场的缘分,是将你和他的手上系了一根线,他的渐行渐远,不能拉动你,却有了那么一丝痛楚.是牵挂、是回忆、是“生”的意义.
致开学的孩子和所有的小朋友:开学了,让我们再读一遍龙应台写给儿...
先问您一个问题,您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假设您的回答是为了受到更好的教育,接下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又假设您的回答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再接下来,找到工作又要做什么呢?中国人的思维定式是养家糊口.可是龙应台的言语中,已经否定了我刚才说的第二个假设,受教育不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然后 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过一辈子.她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孩子,你要把自己的快乐、成就感和尊严这些东西看成是你获得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