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好句加赏析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林黛玉外貌描写,不属于诗句范畴)赏析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2、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
红楼梦的好句加赏析(一定要赏析)
便为人上人,死而不僵”。
一着——原指下一步棋,如俗语所谓“一着不慎。
“香销茶尽”是说历时已久,棋盘上已是残局,喻历时百年的大家已到未世。
一局输嬴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贾雨村以为它“文虽浅近,须问傍观冷眼人。
偶因一着错,作者从他眼里写出这副对联,就显得更有意思。
然而他这种人是不会从中受到启示而回头的。
书中同类的人还有许多。
书中说他当知府期间“未免有贪酷之弊”,虽没说出具体情节。
此诗以下棋来做比喻,现在反因为这“一着错”而使她成为“人上人”了。
“一着错”,程高本作“一回顾”,乃后人所篡改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联语是对那些在名利场中贪求不已的人的一种讥刺和棒喝,但从他后来“乱判葫芦案”推断,肯定是见钱眼开,而且心狠手辣,都是与它作为靠山的某派政治势力或某个政治集团在封建阶级内部斗争中的胜败直接联资着的,其意则深”,所以说“错”。
然而。
他自己就是因为“忘缩手”才被革职的。
末句即俗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亦可见作者拟“冷子兴”之名和写他演说荣国府的用意。
这里是借以说人的一种行动。
娇杏偶然因好奇,回头看了贾雨村两眼,这从封建礼教不准女子私顾外人的眼光看是越轨的行动。
“一局输赢”云云,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大家族的兴衰。
“逡巡”作迟回不进解。
“料不真”、“尚逡巡”,即所谓“百足之虫,如贾赦,满盘皆输”,干了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贾雨村在官场中已经翻了一个小筋斗,从外面的架子看来“哪象个衰败之家”、贾琏、王熙风之类,在他们得势时恨不得把一切能到手的东西都据为已有,直到弄得家败人亡才不得不罢休...
红楼梦经典语句赏析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
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
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
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
”(《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
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
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
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
“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
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
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
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
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
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
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
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
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
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
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
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
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
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
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
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
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
《红楼梦》好句及赏析
请采纳,纯手打,很辛苦,你要的‘:例子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林黛玉外貌描写,不属于诗句范畴)赏析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2、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总之,比较曹雪芹对宝、黛外貌描写,可以发现以下的不同特点:对宝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目光在宝玉周身打量、游移,最后才落到宝玉的眼睛上,显示了黛玉的多情而害羞;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宝玉的观察来写,目光一开始就直指黛玉的眼睛,显示了宝玉的多情而率真。
少男少女对异性处于朦胧的感觉状态,对这种特殊的个性心理描摹得如此微妙,曹雪芹实在又称得上是一位心理学的大师。
例子2.“你放心” 出处:红楼三十二回:(黛玉)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
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有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
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
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解析: “惊心动魄”四个字也不足以形容这段文字的情感冲力。
宝玉的表白只有三个字:“你放心!”这比西方的恋爱男女常说的“我爱你”,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它包含着决心、誓言、宣示、信任、责任诸多内容。
“我爱你”,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趋向的单一表达;“你放心”,是对双方溶解在一起的爱的情感的概括。
“我爱你”的情感分量比较轻泛,“你放心”的情感分量凝重而深挚。
“我爱你”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流露,“你放心”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情感誓言。
要知道,在红楼梦之前宝黛那么多的赌气和吵嘴,都是因为两人的爱情惹的祸,双方都爱得深,却又怕对方仅仅视若亲情,一直到你放心之后,黛玉再也没有在宝黛爱情上闹过脾气或打过架了,之后双方开始进入一种精神上的相互理解,相当精神恋爱的阶段。
。
要的
《红楼梦》经典语段赏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赏析:《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
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
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是为其思想价值。
此诗另一价值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冢;还要悲哭,还要作诗。
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唐”举动,唯有痴情如宝黛者方能理解,也唯有发生在宝黛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
和曹雪芹同时期的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红楼梦片段加赏析要有章节名
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词》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词》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词》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
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
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
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
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
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
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
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
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
红楼梦摘抄加赏析
1、(第五回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玉里埋。
赏析:由于全书强调“钗黛合”,所以将黛玉和宝钗合在一起,所以这首判词既是黛玉的,又是宝钗的,这也是十二金钗正册只有十一首判词的原因。
判词中的前两句肯定了黛玉和宝钗的不同才华,后两句暗含两人姓名,也揭示了她们可悲的命运。
2、(第三十四回)题帕三绝句 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难?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赏析:黛玉在“神魂弛荡”的情况下半夜爬起来写的这诗,因宝玉托晴雯补充:送两条手帕送来,黛玉一看便知宝玉的惦念,故非常兴奋,五味杂陈,于是题笔在手帕上作此诗。
3、(第二十二回) 灯谜(其四):能使妖魔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赏析:这是元春在省亲回到宫中后不久出的灯谜,谜底是爆竹。
这首灯谜看似简单,实则暗含不详,是对元春命运的警示。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
红楼梦好句加赏析,不是诗句,2000字。
例子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林黛玉外貌描写,不属于诗句范畴)赏析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2、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总之,比较曹雪芹对宝、黛外貌描写,可以发现以下的不同特点:对宝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目光在宝玉周身打量、游移,最后才落到宝玉的眼睛上,显示了黛玉的多情而害羞;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宝玉的观察来写,目光一开始就直指黛玉的眼睛,显示了宝玉的多情而率真。
少男少女对异性处于朦胧的感觉状态,对这种特殊的个性心理描摹得如此微妙,曹雪芹实在又称得上是一位心理学的大师。
例子2.“你放心” 出处:红楼三十二回:(黛玉)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
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有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
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
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解析: “惊心动魄”四个字也不足以形容这段文字的情感冲力。
宝玉的表白只有三个字:“你放心!”这比西方的恋爱男女常说的“我爱你”,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它包含着决心、誓言、宣示、信任、责任诸多内容。
“我爱你”,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趋向的单一表达;“你放心”,是对双方溶解在一起的爱的情感的概括。
“我爱你”的情感分量比较轻泛,“你放心”的情感分量凝重而深挚。
“我爱你”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流露,“你放心”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情感誓言。
要知道,在红楼梦之前宝黛那么多的赌气和吵嘴,都是因为两人的爱情惹的祸,双方都爱得深,却又怕对方仅仅视若亲情,一直到你放心之后,黛玉再也没有在宝黛爱情上闹过脾气或打过架了,之后双方开始进入一种精神上的相互理解,相当精神恋爱的阶段。
。
这里有我特意收藏的一个博客具体所写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436990.html,至于具体赏析和理解,我贴下来给你:我真想说这真的写得太好了,曹公的笔是真的不可不服,而下面这段解读,也够精准和深刻。
例子二:我是那多愁多病身,你是哪倾国倾城貌 这一段出自《红楼梦》中“共读西厢”,原出自《西厢记》。
《西厢记》:张生初见崔莺莺,就被小姐的美貌所打动,内心独白曰:“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 前一句说的是张生,后一句是崔莺莺。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借指自己和林黛玉。
黛玉是那倾国倾城容貌的莺莺,他自己则是为了相思而生病的张生。
以此表达感情。
但是林黛玉却恼了,原因是:说话不在意 黛玉身在贾府无依无靠 最怕的就是落人话柄 如此在意自己的名声只因关系到了宝玉 其他的比如试小姓之类的黛玉都不甚在意 双方都彼此喜欢着 想挑破又不敢逾越 毕竟像贾家呢样的家庭 儿女私情绝不能自己提出 有失体统 且会受人讥讽 黛玉无依无靠且心思细腻 自然事事看的通透 宝玉则不然 自是心中怎想嘴上便说出来 看完禁书 喜欢之人在眼前 自是言语外路 黛玉有不便明说解释 又气又急又惊又怕 便化为一种情绪 只能装作恼了 唯有如此宝玉才不会继续说下去(以上均出自我找的一些解答,毕竟这句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不如你放心来的给我那么震撼。
。
但或许还能附和你佳句的要求。
)关于“你放心”的解读补充(我把博客内容贴下来了,写得实在到位,有兴趣就看看吧)这句话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史湘云跟随贾宝玉一起来到怡红院,她和袭人说了好多体己的话,包括宝钗和黛玉谁更好这样的敏感话题。
恰好这时贾政要宝玉去会贾雨村,宝玉大不自在。
湘云劝他“会会这...
红楼梦句子赏析
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解释:把虚假当真实,那么相对的真实也就成了虚假,以虚无为实有,那么相对的实有也就成了虚无。
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解释: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 中寻找机缘起飞。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解释: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
(这句话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4.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解释:一着错,既偶然错误。
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解释: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释: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即是文章。
7.春梦随云散,飞花遂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解释:青春好梦随着行云飘散,点点落花追遂溪水漂流,奉劝那痴情的青年男女,何必自寻这种无谓烦恼。
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解释: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 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性爱的追求永远难满足. 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解释:从春到秋一年到头怨恨悲愁都是自寻烦恼,如花之容月之貌全要毁灭一切都将落空。
10.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解释:雨后皎洁的明月难得一见,美丽的云霞也容易飘散.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解释:白白地温柔和顺了一场,也不必说品德似桂如兰.1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解释:权势一旦垮掉就别再提当年的高贵,家业一朝败亡亲友也不再同你亲近。
13.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解释:风月之情广大无边情爱不穷,情爱相逢就要导致淫乱私通。
1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解释:辟静秀美妙不可言之地,深不可测徒叹奈何天。
15.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解释:眼睁睁地把得到的一切全部抛掉,荡悠悠地把青春的生命消耗。
16.自古穷通皆有空,离合岂无缘.解释:自古倒霉和起运都有定数,分离集合也决定于前缘.17.气质如幽兰,才华复比仙。
解释:资质美如幽兰,才华又似天仙。
18.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解释:活着时把心操碎,死后再机灵又有何用?19.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解释:白白费了,神思不定的半辈子苦心,好象是忽忽悠悠一场大梦。
20.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解释:要知道命运败落真金也失去光彩,可叹时命不济时美玉也暗淡无光。
21.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
(庄子)解释:破坏其美貌,就生不出爱慕之心,毁掉其聪明,就没有才思之类的感情纠葛了。
22.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解释:丝线一旦折断就要随风飘走,不要埋怨东风无情强使分离。
23.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解释:时光变换不觉逝去应当珍惜,风雨阴晴随它变化别挂心间。
24.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解释:烛泪滚滚不断流下为谁而泣,落花点点凄苦念愁向我娇嗔。
25.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解释:花儿见了我哭泣伤感得默默低下头来,鸟儿被从梦中惊醒痴痴呆呆地飞上天空。
26.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
27.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解释:明朗妩媚鲜艳动人能有几时,一旦凋落漂泊流散再难寻觅。
28.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解释:眼中徒然积蓄泪水徒然抛坠,偷偷地洒,时时地流到底为谁?29.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
30.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解释:早晨的清风吹不散你哀愁千点,昨夜的冷雨为你增添清泪一痕。
31.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解释:美丽的海棠爱洁成辟,难找到配偶,多情的姑娘感对悲秋就要有伤身心。
32.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解释:百花之中数你最为轻俗傲世,看来只有我是你的好友知音。
33.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解释:满纸诗句自哀自怜抒发感时情绪,句短情深谁能理解我的伤秋之心。
34.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解释:好在可以预期明年秋季再次相会,暂时分手各前程不必过劳相思。
35.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解释:明月的光华想去遮掩看来定是很难,纯洁的形象无比美好本质原就清寒。
36.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解释:奉告世人对贫贱的人不可轻视鄙弃,一顿这样小小恩惠到死还在牢记。
37.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子孙。
解释:勋业事业有光彩可以辉映日月,为官不间断永远延及子孙。
38.草木也知愁,昭华竟白头。
解释:草木也知道忧愁,青春匆匆过去青丝变成白头。
39.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解释:古人朋友相处还要珍重惜别,何况我们之间乃是妹弟之情。
40.失意人逢失意事,新蹄痕间旧蹄痕。
注:(这首诗是作者叹黛玉的)41.东逝水,不复向西流。
解释:向东流去的水呀,永远不再回头西流。
42.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