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 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 文化典籍或 宗教文献。它们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里兼收并蓄,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经过千锤百炼,终成为简洁生动、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英语的精华。本文主要从 民间口语、 文化典籍和 宗教文献3 个方面对英语谚语的 起源进行了探讨,旨在揭示谚语所反映的社会的发展进程、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1 ]语言是一种社会存在物,是随着人类的实践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交流系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共同创造物。作为日常口语的一部分,谚语的 起源十分悠久。其源头是人类先民的生产劳动,他们的实践、感知和经验,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积累、概括和提炼,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传播开来。始于 民间口语的英语谚语,在传流的过程中,伴随文字的出现,逐渐进入到书面文献中。 文化典籍中的“雅谚”有些可追溯到民间流传的“俗谚”,有些已不可考,但萌生于 民间口语或是由某些大众化说法提炼而来应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从 民间口语、 文化典籍、 宗教文献3 个方面对英语谚语的 起源进行探讨,旨在揭示谚语所反映的人类生产、生活历程和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一、 民间口语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英语谚语绝大多数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的总结,凝结着人民大众的智慧。英语谚语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气象、渔牧、狩猎的谚语,如气象谚语、节令谚语、农事要诀等,通常称为“农谚”。 Evening red and morning grey are the signs of a fineday. (晚霞红,晨雾蒙,天会晴。) A red sky at night is the shepherds’delight . (向晚天发红,羊倌喜盈盈。) Rain from the east ; wet two days at the least . (风雨东方起,至少两天雨。) 这几个谚语反映的都是气象常识,如热冷的交替,晚霞、晨雾主晴等,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先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的对天气的认识。 Ill weeds grow fast . (杂草长得快。) Out of old field comes new corn. (老田出新谷。) A year of snow , a year of plenty. (瑞雪兆丰年。) After a rainy winter follows fruitful spring. (今冬雨水足,来春果满枝。) 这几条谚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田地、庄稼特点的认识,还表达了他们对五谷丰登的祈盼。先民们生产工具落后,生活条件恶劣,随时面临着毒蛇猛兽的侵袭和疾病带来的死亡,加之当时交通不便,隔山隔水,交流少,活动范围窄,所以“家”的观念在人们心中非常强。面对严酷的大自然,他们唯有在“家”里才能得到慰藉,找到安全感。下面的几条谚语正是“家”或乡土观念的反映。 East or west , home is best . (东好西好,家里最好。)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 (没有什么地方能像家里一样。) Better at home than a mile away from it . (在家万般好,出门时时难。) Every one seeks his own house. (家是自己的好先民们除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外,还会打猎或捕鱼以弥补生活的匮乏,这方面的经验在英语谚语中也有所反映。 Hunger drives the wolf out of the woods. (饥饿引狼出森林。) Great fish are caught in great waters. (要抓大鱼,就下大海。) The fish will soon be caught that nibbles at the everybait . (爱咬钩的鱼逃不掉。) 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 An old fox is not easily snared. (老狐狸难上圈套。) Two dogs will kill a lion. (两狗可杀一狮。) 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 you will catch neither.(一人追二兔,难免两手空。) 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由于生产工具原始,完全靠体力,靠长时间的辛苦劳作,翻土、播种、收割都有时间、季节限制,耽误不得,正所谓“农时不可误”;又由于渐渐意识到生命无常,生命短暂,因而感叹时光短促、劝人珍惜时间的英语谚语不少。 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gone. (光阴一去不复返。) 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 Time flies. (时光如梭。) 早期的人类势单力薄,无论是农耕或狩猎,都以群体出动、集体协作为主,有些英谚正是反映集思广益、共同协作这方面生活的。 So many heads so many wits.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手多,好办事。) Two eyes see more than one. (两只眼睛比一只眼睛看得清。) Drop by drop the oceans are filled ; stone by stonethe walls are built . (涓滴之水汇成海;一石一石筑成墙。)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印欧语系的原创型文化滥觞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居于尼罗河、两河、小亚细亚和南欧之“要冲”,生活在希腊半岛和爱琴海诸岛的先民从海中取食,靠海吃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海洋型文化特点。后来的英伦三岛又为大海环抱,受之于古希腊的海洋文化因子得以传承、光大。英语谚语中有大量涉及海上航行、经风受雨、捕鱼捉蟹的内容,这正是英语民族,以及整个西语民族地理位置和海洋型文化的反映。 In a calm sea , every man is a pilot . (在平静的海上,人人都是领航员。) The good seaman is known in bad weather. (坏天气才能识出好水手。) A great ship asks deep water. (大船行深水。) In the deepest water is the best fishing. (最深的水里好捕鱼。) Hoist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趁着风好扬起帆。) He that would sail without danger , must never comeon the main sea. (谁在航行时不冒险,就永远不要来到大海上。) 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 . (大鱼吃小鱼。) The sea refuses no river. (江海不拒细流。) 这些谚语是濒海居民或水手的经验之谈,有些已超出了航海的经验范围,而具有更为深广的含义,如The sea refuses no river. 就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内涵。源于 民间口语的谚语,除反应人民群众生产劳动中的经验外,还表现了他们在社会斗争中的经验和道德、伦理、是非等观念。If you would not be cheated , ask the price at threeshops. (货比三家不吃亏。) There is a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 (害群之马到处有。)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 (骄兵必败。) 这几条谚语都是人们实际生活斗争经验教训的总结。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作为有高级智慧的人更是如此。几千年来,丰衣足食、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的追求与渴望。有关饮食、锻炼、健康、长寿方面的英语谚语非常丰富。 Eat at leisure , drink with meas
ure. (饭菜尽情吃,饮酒须节制。) Gluttony kills more than the sword. (暴食杀人胜刀剑。) He that eats least eats more. (饮食有节可长寿。) Many dishes , many diseases. (猛吃猛喝,疾病必多。) 这几则谚语强调饮食节制的重要性。 Rest breeds rust . (人不活动,百病丛生。) Difficulties strengthen the mind , as labor does thebody. (劳动强身体,艰难励意志。) Dry feet , warm head , bring safe to bed. (脚干头暖,睡觉平安。) After lunch , rest ; after supper , walk. (午饭后要休息,晚饭后要散步。) 这几条谚语告诫人们要多运动, 锻炼,要学会自我保健,以强身健体。 Good health is above wealth. (健康金不换。) Happiness lies , first of all , in health. (幸福首先在于健康。) Health is jewel . (健康是钻石。) In sickness health is known. (患病方知健康好。) 这几条谚语告诫人们要珍惜健康,方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才能享受幸福快乐。有些英语谚语,强调人的精神、心理、环境对身体的重要性。 Laugh and grow fat . (笑口常开,心宽体胖。) Care killed the cat . (忧能伤人。) A light heart lives long. (心胸坦荡寿命长。) Cheerfulness is health ; its opposite , melancholy isdisease. (欢乐益健康,忧郁致病痛。) 欢笑、坦荡的心胸都有利于健康,相反,忧虑、抑郁则对身心有害。当人类的原始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随着物质的丰富,人口的增多,交流的频繁,进行物质交换,互通有无,已成为必然,不可或缺。最早的交换应是以物易物,后来慢慢发展到使用钱币。由于金钱的重要价值、作用及其稀缺特点,人们对金钱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望,并产生了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在英语谚语中,关于金钱的很多,正是人们深刻的金钱观的反映。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Money governs the world. (金钱统治世界。) Money is the key that opens all doors. (钱是打开所有门的钥匙。) 这些谚语反映的是拜金主义的金钱观。 Gold will not buy everything. (金钱并非万能。)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 (金钱乃万恶之源。) Riches do not always bring happiness. (金钱不总能带来幸福。) The love of money and the love of learning rarelymeet . (爱财不好学,好学不爱财。) 这几条谚语反映了对待金钱的不同的价值观,揭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源自 民间口语的“俗谚”,以世态人情为材料,以经验知识为依据,是人民大众生活和生产的缩影,也是他们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揭示了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悟,也表露了他们的心理诉求和祈望。二、 文化典籍流传于 民间口语中的谚语,伴随着文字的产生,开始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和 文化典籍中。英语谚语有一部分来自书面文献,主要出自希腊罗马神话、寓言故事、莎士比亚戏剧以及一些名家作品中。这些源自 文化典籍的“雅谚”,有些是在 民间口语说法的基础上提炼打磨而成,而有些则属独创,有着鲜明的文化色彩、语体特色和教育警策作用。莎士比亚不愧是语言大师,其戏剧成了产生谚语的沃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作品由于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为人民所喜爱,也反映了其在文学殿堂上的地位。莎士比亚生活的十六七世纪,正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莎剧中的有些谚语正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如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等。The world is an oyster. (世界是一只牡蛎。)这条谚语首见于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意思是说,如果你有很多钱,你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整个世界都由你摆布。 Lend your money and lose your friend. (借出你的钱,失掉你的朋友。) 这条谚语出自《哈姆雷特》(Hamlet) 1 幕3 场。出现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谚语,有一部分并非莎翁的独创,而是先前就已存在。这类谚语,莎翁或直接引用,或加以改造,以符合剧中的人物个性。Even a worm will turn. (甚至连一只虫子也会翻翻身。) 这则谚语原收录在英国诗人、剧作家约翰•海伍德的《谚语集》里,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Henry Ⅵ) 中予以引用: The smallest worm will turn being drodden on. (最小的虫子,被踩一脚,也要扭动一下。) All cats love fish but fear to wet their paws. (所有的猫都爱鱼,但又怕湿了猫爪。) 这是一句英国古谚,莎士比亚在《麦克白》(Macbeth) 1 幕7 场中直接引用。 You set an old man’s head on young shoulders. (你不要指望年轻的肩膀上长老年的头。) 莎剧中的这条谚语是由下面一条谚语改变而来:You must not expect old heads on young shoulders.Silver will have a sliver sound. (银子发出的是银子的声音。) 这则谚语源出于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 4 幕5 场中的一句话: Silver hath a sweet sound. (银子发出甜蜜的声音。)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与古希腊罗马神话有关或涉及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诸种和英雄的英语谚语有相当数量。 There were brave men before Agemenmnon. (阿加门农之前也有勇士。) 阿加门农(Agmenmnon) 是希腊神话中的迈锡尼王,他在特洛伊战争中担任希腊联军最高统帅,以勇猛善战著。Not even Hercules could contend against two. (即便赫尔克利斯,也是一不敌二。) 赫尔克利斯(Hercules) 是罗马神话中的英雄,是主神宙斯之子,力大无穷。个别英语谚语,其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诗人荷马、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或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罗马诗人、作家或哲学家的作品。如下面3 则:Choose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两害相权取其轻。) 荷马史诗中写有: The most preferable of evils ⋯(更可取的坏事⋯⋯) The grass is often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fence. (篱笆那边的草总是更绿。) 奥维德曾写过这样的诗句:The harvest is alwaysmore fruitful in another man’s fields. (别人地里的庄稼总比自家的多产。) Don’t 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 (不要杀死下金蛋的鹅。) 这条谚语可上溯到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的一个著名寓言故事《生金蛋的鹅》( The Goose with theGolden Eggs) 。有一个农民的鹅突然生出金蛋来,但农夫非常贪心,想一下子得到很多金子。伊索写道:Thinking to get at once all the gold the goose could give ,he kill
ed it and opened it only to find —nothing. 这条英语谚语的含义与汉语成语“杀鸡取卵”十分接近。 One may go wrong in many different ways , but rightin one. (歧路万千条,正路只一条。)这条谚语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英语谚语来自其他英语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的为数不少。 Peopl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n’t throwstones. (住玻璃房子的人不该扔石头。) 这则谚语可上溯到英国诗人乔叟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Troilus and Criseyde)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趁着晴天晒干草。) 这句谚语来自英国诗人亚历山大•巴克莱的讽刺作品《愚人船》(The Ship of Fools) 。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变化多姿是生活的调味品。)这则谚语可追溯到英国诗人威廉•柯珀的长诗《任务》(The Task)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三岁看到老。)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我的雀跃》(MyHeart Leaps Up) 一诗中曾使用过这句谚语。这首诗的首句是: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 A rainbowin the sky. (每见到彩虹横贯长空,我心涌动不已。)诗中谈到这是诗人从小就有的感受。每个人都由童年而及成年,而成年人性格中美好的一切都来自纯洁的童心。 Never say die. (永远不要说“死定了”。)出自英国小说家的《匹克威克外传》( PickwickPapers) ,表达了一种永不言败的豪情。He that hath wife and children hath given hostage tofortune. (有妻室子女之人已将自己押给了命运。)出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散文《论婚姻与独身》。另有个别英语谚语,源起于某个历史事件,有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如:Nero fiddled while Rome burned. (罗马失火,尼禄弹琴作乐。) 这条谚语就与一段罗马历史有关。尼禄是罗马皇帝,恺撒家族的最后一个统治者,自公元59 年后施暴政。在公元64 年,尼禄命人火烧罗马城,以便能看看“特洛伊城陷入火海会是什么样子”,并以大火为背景,朗诵自己的诗篇,还拿着竖琴为自己伴奏。这个谚语比喻一个人在危难中不负责任、不恤民情的行为。源自 文化典籍的“雅谚”,很好地反映了西方社会普遍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如崇尚独立与个性,崇尚理性,推崇平等观念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 文化典籍类谚语在用词上较“俗谚”更为正式,带有很浓的书卷气,这也正符合文人著作的语言、文体特点。三、 宗教文献西方英语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超出了狭隘的宗教意义,形成了一种对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现象。基督教教典《圣经》,是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对英语的影响堪比莎士比亚的著作,对英语谚语的丰富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英语中有许多谚语就是源自圣经故事或是反映宗教思想的,这也是宗教思想深入人心,影响并操纵着人们精神世界的体现。基督教的共同人性和博爱思想也都反映在英语谚语中。《圣经•旧约全书》中有一章《箴言篇》(The bookof proverbs) ,记录的是智者格言,十分丰富,都是规劝警示性的,在流传过程中成为精美的谚语。 A virtuous woman is a crown to her husband. (贞洁的妇女是她丈夫的冠冕。) A good name is better than riches. (美名胜过财富。) 英语谚语还来自《圣经》中的其他篇章,如《约伯记》、《传道书》等。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条条河流归大海。) (《传道书》) 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 (贪财是万恶之源。) (《提摩太前书》) The price of wisdom is above rubies. (智慧的价值高于珠宝。) (《约伯记》) Love begets love. (爱产生爱。) 有些源自《圣经》的谚语,还保留着一些词的古代形式,如thou , thy , doeth , doest 等。 When thou doest alms , let not thy left hand knowwhat the right hand doeth. 当你施舍的时候,不要让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马太福音》)《圣经》最早是用希伯来语写的,后来译成多种语言。英语《圣经》有多个版本,相同的语义内涵有时会有不同的译文变体。比如: Stolen waters aresweet . (偷来的水是甜的。) 就有几种变体[2 ] :Stolen sweets are always sweeter. (偷来的糖总是格外甜。) Stolen pleasures are sweet . (偷欢是甜蜜的。) Stolen fruit is sweeter. (偷来的水果分外甜。) 某些英语谚语源出《圣经》,但用词已不同于原文,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变,或利用《圣经》语句的创意,产生出新的谚语。 As you row , so shall you reap.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条谚语源自《圣经•加拉太书》中的Whatsoevera man soweth , that shall he also reap. 原句中的大词、古词whatsoever 和soweth 已不再出现。《圣经•以西德书》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 Thussaith the Lord God :An evil , an only evil , behold , iscome. 主耶和华如此说:有一灾祸,独有一灾祸,看哪,它临近了。有几条英语谚语就是由这个句子演化而来。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e. (祸不单行。) One misfortune rides upon another’s back. (一个灾祸骑在另一灾祸的背上。) Hardships never come alone. (苦难从不单独来。)英语中有些谚语,与圣经故事有关。圣经中的一些含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词常出现在英谚中,如cross(十字架) ,forbidden fruit ( 禁果) , God ( 上帝) ,Devil (魔鬼) 等。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 (禁果是甜的。) Every man must carry his cross. (每个人必须背他自己的十字架。) Evil and good are God’s right hand and left . (善与恶是上帝的左右手。) 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 (落后者遭殃。) The cross on the breast , and the devil in the heart .(十字胸前挂,恶念心中藏。) Hell is wherever heaven is not . (不是天堂的地方,即是地狱。) 一种民族语言所吸收的来自 宗教文献的词语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有关,众多英语谚语源自《圣经》,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除了 民间口语、 文化典籍和 宗教文献这3 个主要来源外,英语谚语还有些源自外来语。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的缘故,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使得英语中吸收了大量来自外国文化的词语,英语谚语也不例外。有相当一部分英语谚语来自拉丁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汉语等。这部分谚语有些还保留着外文的原形,有些则已译成英语。如cherchez la femme (找出祸水) 是一句法文谚语,但却以法文原文形式保留在英文中,译成英语为find the woman ,表示不论发生什么麻烦,其背后总有女
人牵涉其中。其他如: Familiar paths and old friends are the best . (熟路易走,老友易处。) (来自德语) Those who know don’t speak ; those who speak don’t know.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源自老子的《道德经》) Give a helping hand to a man in trouble. (对危难者应授之以手。) (来自拉丁语) 这些外来的谚语已为英语国家人民所接受,成为其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智慧、风趣和精神均体现在它的谚语之中。”在几千年的形成流变过程中,英语谚语从不同源头汇聚而来,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终成为璀璨的颗颗宝石。这些谚语以其令人们熟知的形象和比喻体现了人们世代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价值观,它们作为社会共享的口头文学的袖珍版本,被成百上千次地引用,成为说服他人的论据,并用以指导日常生活。各个民族的文化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赖以产生的历史背景,所以各自的谚语都带有其自身的文化烙印,反映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学习英语谚语并了解其产生的源头,有助于正确理解其内在含义,并且有利于了解英语民族,以致整个西语民族的思想方式、风俗习惯和感情品德,这为了解和 研究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对促进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的沟通和借鉴都是大有裨益的。参考文献: [1 ] 赵蓉晖. 普通语言学[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 [2 ] 於奇. 语言 起源(第四版)[M] .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 [3 ] 王德春. 汉英谚语与文化[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4.
怎样用英语说中国谚语的来历
春风得意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车水马龙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长风破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哀哀父母——《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暗送秋波——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 暗香疏影——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拔山盖世——《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白发千丈——唐·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白骨露野——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白衣苍狗——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百尺竿头——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 百媚千娇——南朝·陈·徐陵《杂曲》诗:“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态情无歇。
百事无成——唐·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诗:“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 投桃报李——《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比翼连枝——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敝帚自珍——宋·陆游《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 别具只眼——宋·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别有天地——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冰雪聪明——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 秉烛夜游——《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并蒂芙蓉——唐·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 不拘一格——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翻天覆地——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弱不禁风——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
成语的语义有其历史渊源,或源自于历史故事,或来自于古人诗文,...
1.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些娱记版记者经常不顾事实,玩空穴来风( 无中生有),胡编乱造的把戏,以求取得轰动效应。
2.新诗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与某种诗体的出现与成熟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如刘半农的标志着中国散文诗的问世。
3.作为至高无上的封建帝王,唐太宗处心积虑(殚精竭虑)地惩治贪官,这至少说明其贪治的决心和执法的严肃。
4.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疼痛不适病,忍无可忍( 痛不欲生)才用药。
5.春晚过后,刘谦又一次成为炙手可热(红极一时)的明星。
中国有一句谚语说管住嘴迈开腿英文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
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
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
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
“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
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
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
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
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
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ひらがな)。
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
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例如:これは日本语のテキストです。
(译文:这是日语课本) 平假名 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
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发音“ko re”注:罗马注音)就是“这”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の(发音“no”)是“的”的意思,最后的“です”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
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
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
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只是写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语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但它们并不一是一回事,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
片假名主要用来构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
如例中的“テキスト”(发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
此外,日语中还有用源于罗马的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的方法,称为“罗马字”。
类似我国的“拼音”。
罗马字主要多见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并常用于日文电脑输入法。
中国字在日语中叫汉字,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
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
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
“日本语”是汉字。
“日本语”就是“日语”的意思了,但它的发音却不是中文发音。
“日本语”的读音为“にほんご”(发音“ni hon go”)。
在这里,假名“にほんご”就相当于日语中汉字“日本语”的拼音了(当然它并不是真正的拼音)。
日语中有很多汉字,它们大部与其汉语意思有关,但读音往往不同。
尽管较完整的日文字典所收的汉字可达50000个,但现在使用的数目要小得多。
1946年,文部省将通用和正式使用字的数目定在1850个,包括小学和初中所教的996个字。
这一单子在1981年被略有扩大的1945个字的单子所代替,尽管大多相同。
报纸以外的出版物不受此单子的局限。
而且,许多读者了解词义的汉字的数目比标准的公立学校的课程所教的汉字多得相当多。
现在单子又有变化、增至2000多字、预计2010年完成。
去掉了“匁”等 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
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
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
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
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另一种叫做“训读”(训読み/くんよみ)。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
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唐音”、“宋音”和“吴音”等几种。
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
“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
“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
“训读”的词汇多是表达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词汇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英语谚语的形成及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