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表现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表现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句 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看,早莺新燕在暖树春泥中忙录着;开始一年新的生活。诗人的最爱是湖东绿杨阴里白沙堤,兴马悠悠,在长堤春栁中缓行,使诗人留连忘返。
急求!!关于摒弃旧思,开始新生活的古代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求关于 新生活 新希望 新的开始 的诗歌 中外的都行
我告诉你,昨夜已是停止的风,
是落下西天的太阳。
我告诉你,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
只有一个充满明天的海洋。
一个供满明天的天空。
我们在日落时说
明日有是一天。
-桑德堡
还有食指的《相信未来》
描写鸭的词句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诗歌赏鉴】
[编辑本段]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 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余下全文>>
开始新的生活经典句子有哪些
描写美好生活的句子
1
、
如果我每天都找出所犯错误和坏习惯,
那么我身上最糟糕的缺点就会慢慢减少。
这种自省
后的睡眠将是多么惬意啊。
2
、
乡村的生活,
是住在城市里的我所向往的。
在我的印象中,
乡村有清新的空气碧绿的稻田
小桥流水和房前屋后的野花。虽然我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但因为节假日经常会跟爸爸妈妈
到乡村游玩,所以,一提起乡村,在我眼前展现的便是一幅自由快乐和谐美好的画面。
3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4
、美好的人,并不是那么难遇到。难遇到的,是美好而且深爱我们的人。
5
、
什么是浪漫?不确定,
却坚定地去接近一份模糊的美好,
你渴望,
却从未想过能得到那美
好,在山穷水尽时,在灯火阑珊处,忽然遇见,不论得失。
6
、
生活,
其实是很美好的。
不要再为邻里间的小事而斤斤计较,
不要再为过往的烦恼而闷闷
不乐,不要再为曾经的得失而耿耿于怀拉。把心胸放宽些,把心态摆平和点,以一颗平常心
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真的是挺美好的。
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表达对老师的热爱和赞美的名言 5分
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无名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守岁诗 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清平乐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
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
老夫静处闲看。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元宵灯谜 曹雪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马寅初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41年在重庆庆祝60寿辰时,**为他手书了一副对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此联十分工整精当,表达了**对马寅初教育成果的赞誉,对其健康长寿的良好祝福。
中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忠诚于教育事业,郭沫若曾为他题写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此联把事业、品德、理想、追求,都重笔浓缩于纯朴的联语中。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深受师生爱戴。他在51岁时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当时许德珩为他撰写了一副挽联:
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
生存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此联简括了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和性格,诚挚感人。
教育界老前辈、**夫人**烈士的父亲杨昌济先生曾撰一联抒怀: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杨老先生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他投身教育工作,默默无闻地实现“欲栽大木柱长天”之志,他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深受后人的敬重!
教师是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的引路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深得学生爱戴。教师节来临之时,有位中学生给教师送了这样一副对联: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联中巧嵌数学名词,贴切自然,耐人寻味,表达了莘莘学子对教师的敬仰之情。人之一生,孰能无师?因此,教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上赞誉教师的对联比比皆是。有一副长联写道: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此联堪称绝妙。上联从一到十,下联逆序从十到一,各用十个数目字按序排列,实属不易。它生动地写出了人民教师甘作蜡炬愿为春蚕的崇高精神境界。
恩比青天,广施甘露千株翠;节犹**,报得春风一寸丹。
这一联格调凝重,比喻恰当,寓意殊深,对粉笔生涯的人民教师作出了高度评价。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这是一副由教师撰写的对联。作者把“粉笔”、“讲台”与“国运”连在一起;把“一颗丹心”与“铸民魂”连在一起,令人更加感到教育工作的崇高,对辛勤战斗在教育岗位上的教育工作者更加钦敬!
此外,还有一些尊师重教的对联,如“尊师重教,中华史册添异彩;兴邦育才,神州大地起宏图”。“似园丁,汗水浇开桃李蕊;如慈母,心血育出栋梁材”。“如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像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教书千秋伟业;育人万世丰功。”等等,读后对教师无疑是油然而生敬意。...余下全文>>
赞美铁西新区的诗歌
陶然 绿色新区
张钧淞 张钧涵
迎着初生的太阳,
一抹新绿舒展枝叶
我看见了,
看见了回归自然的希望。
轻轻地推开玻璃窗,
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我听到了,
听到了森林的畅想。
走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
绿树的芳香沁人心脾,
我闻到了,
闻到了生命的气息。
啊!
铁西
曾经的灰尘,
被一片片绿荫洗礼。
当年的喧嚣,
被欢声笑语所屏蔽。
奋斗不息 新铁西
一处处破旧、矮小的平房,
随着时代的足音,销声匿迹,
一栋栋高楼大厦,
合着时代的节拍,拔地而起。
铁西新区啊!
我不愿把你比作太阳,
因为你比太阳放射出更多的光芒。
我不愿把你比作月亮,
因为你比月亮还要明亮。
我很想在天空翱翔,
因为我要把新区看在眼里
印在脑中
永生不忘。
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梦想,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希望,
祝福你 新铁西
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光芒万丈。
阅读《草叶集》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一、《草叶集》的基本主题
惠特曼临终前出版的《草叶集》是他自己希望传世的理想版本。他将全书380多首诗歌当作一篇长诗,然后根据内容分组编排在《铭言集》《亚当的子孙》《芦苇集》《海流集》《俘鼓集》《林肯总统纪念集》《神圣死亡的低语》《从正午到星光之夜》和《离别之歌》等诗歌中。《草叶集》的编排顺序是跟诗歌主人公的出生、成长和老死这三个阶段基本一致的,是跟诗歌三大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自始至终歌唱了一个“中心人物”,一个“神圣的自我”,一个新世界的英雄形象及其一生的故事。这部洋洋万言的长诗的主题是:1.认真探究、论述和歌颂“自我”“个人”和“个人生活”;2.热烈赞扬民主和热爱独立与自由的美国人;3.勇敢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生、死、再生和永生的思想和态度。
1.认真探究、论述和歌颂自我和个人:
认真探究、论述和歌颂“自我”、“个人”和“个人生活”的诗篇数量最大,在《草叶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这一主题思想的诗歌有《自我之歌》《亚当的子孙》《芦苇集》和《大路之歌》等 11首颂歌,还有《海流集》和《路边之歌》等。总的说来,这组诗歌描绘了一个新世界的英雄形象,一个“现代人”的楷模。惠特曼笔下的自我不再是旧世界那种凌驾他人之上的显贵,而是现代民主社会里那种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仁人志士。这个“自我”实际上并非具体指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美国人民,或整个人类世界。所以这个自我就更富有意义,更值得称颂,其英雄形象也就格外高大。对诗人来说,一个完整的自我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一个“自我”还可以与其他“自我”结合在一起,但又不同于其他“自我”,因为每个良我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惠特曼这个自我属于“神圣灵魂”,是一个代表全人类的“大我”。他跟“新世界人物’’或“神圣自我”一样,是贯穿《草叶集》全书的同一个现代人物。
《自我之歌》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及其周围人们和事物的深刻认识,阐明了人类生活的意义,并对生、死、再生这一神秘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推论。它描述了全诗主人公的诞生及其身分特征,
我现在三十七岁,身体非常健康,
我开始歌唱,希望永不停顿直到死亡。诗人诞生于37年以前。今天,当他独自散步“看到了一棵夏草的幼芽”的时候,第一次意识到了一个“神圣自我”的存在;而且表示,只要一息尚存,便永远将这个“自我”歌颂下去。这里诗人将他个人的诞生和这个神圣自我的发现“相提并论”,说明他在对人生和人类世界认识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说明37岁以前的“故我”与今日的“新我”在本质上的不同,说明这个“神圣自我”实际上就是觉醒了的诗人自己。诗人只有假托这个神圣的自我,才能使个人的想象深入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中去而领略人生丰富多彩的全部经验。
《亚当的子孙》和《芦苇集》是惠特曼《草叶集》一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两组诗歌,它们为在《自我之歌》中诞生的神圣自我介绍了“情侣与伙伴”。这两组诗歌为惠特曼招致了许多指控,说他的诗歌粗鄙和猥亵。1865年,他便因此失掉了他在美国内政部的公务员职务。爱默生曾劝他再版时删除这部分诗歌,他的好友索罗说他这些诗歌听起来跟“野兽’’发出的声音一样。惠特曼自己却无动于衷。他一再申明这些诗歌“比黄金还宝贵”。在他关于性和爱情的诗歌中确实有一些肉体部位的袒露,但诗人绝不是那种故意迎合某些读者低级趣味的庸俗之辈,而是对当时传统善恶观念的蔑视和挑战,是要人们相信人的躯体与灵魂是同样重要的;是要公众承认男女之爱是神圣的,是人类传宗接代的根本;是要社会公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基本上是纯洁的,完美的。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是《亚当子孙》这组诗歌中最长的一首。它出版以来......余下全文>>
闻捷 《远眺》诗歌 20分
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贺敬之:
贺敬之的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实与朴素的字句。
闻捷:
善于抓住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情趣的画面、词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却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这正是人们喜爱他的诗歌的秘密所在,与铺饰、对应的格式、含蓄幽默的艺术风格、夸张、重叠郭小川:
他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的叙述、热烈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构成了他清新高雅,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
关于中国古诗文的读后感的演讲稿,就是赞美中国古诗文化,要700字左右,重点格式是演讲稿!
古诗词,中国的国粹 演讲稿【By Kaiser3344】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如是。无论新诗与古诗,其实质都是源于人们社会实践生活中的思维和感受,都是生活与劳动(劳动也是生活或者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的产物,是思想灵感的火花。因此,诗歌应该是作者出自内心,反应自己及其社会实践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并且通俗易懂,接近大众而又高雅含蓄的一种文字记录或憧憬,如乐如歌,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乐趣和享受。无论是作者和读者,如果写诗和读诗成了如果有沉重的负担和累赘感,那就很难说有人喜欢和爱好诗了。即使对于作者来说尽管写作过程要精心构思、遣词造句相对要花一定的精力或说有一定的难度,那也是与之兴趣、文化素养和学习习惯相匹配的结果。
诗歌尤其是古诗,给人留下难以诉说的想象空间,是人们喜欢它的一个主要原因。古诗的内容主要就是田园的、边塞的、咏史的、怀古的、咏物的、行旅的、闺怨的、送别的等等。无论哪样的体裁,其中饱含的深情、隐含的诗意却都是一致的。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神韵是凌驾于画幅本身之外的。诗歌也一样,甚至这方面要大于国画。诗歌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不是用来吃的东西。它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和精神有关。古代的士大夫、读书人借物言己、咏诗明志,这真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一种最能抒发心情的艺术表达形式。而对现代人来讲,古诗里那种流水潺潺的不绝诗意就好似一个遥远的梦一样,点缀在我们曾经的记忆里。这也许是古诗今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人们不再可能过以前那种枕戈待旦时、蜀道难于上青天、悠然见南山、可怜无定河边骨、国破山河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生活,而内心里还依依不舍,古诗的雄奇壮美、幽咽悲声就成了人们最好的心理寄托。所以,古诗的内容和韵味在现实生活中一去不返,但它留给后人的精神影响还是随处可见。
从语言上看,古诗尽管是古人所创,古人的文字古人的“清规”,尚能让今人读来朗朗上口,清新流畅(如唐诗),这很关键。据传,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写诗常常送给老翁、老妪读,并认为如果他们能读懂才是好诗。这里尚不考究此说的史实真伪,单从唐人流传至今的作品就足以证明之,无论是李白、杜甫等名家名人之作,凡是好诗,历史生命较长的诗,无一不是脍炙人口之作。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就更更应该注重这一点了。
从格律上看,古诗并不是要用那些生僻与晦涩的文字才是古诗。古诗之所以成其为古诗,是因为它有其特有的诗律,包括平仄对仗和押韵等。而这种诗律不但不是多余的,从古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潮流而言是必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它不但不针对读者,而是针对作者和那个时期的文化需求的;不但不是用了诗律就增加了古诗的晦涩和读者的难度,而是增加了古诗的抑扬爽口和清新流畅之美,更加便于朗诵和流唱(古人唱诗啊)。
从起源上看,古诗更是劳动的产物。如最古老的诗经作品,相当部分都是劳作的人们所发出的劳动号子及其当时吟唱所记录的内心呼号和哼颂。这就使诗歌形成了从劳动中来,到劳动中去,反过来供人们以鉴赏和娱乐,给人们以激励和鼓舞。
从古诗作品本身来看也的确是如此。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日照香炉生紫烟……”、“朝辞白帝彩云间……”等等随举几例,人皆尽知。尽管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及其语言尚在文言时代,而他们的诗句尚能如此通俗易懂而含义深远,何况我们现在说当今语言的人写诗呢?
确实看古诗有很多时候像是在看一幅山水或风俗画,古诗的神韵很多都表现得像用色彩和技法勾勒出来的。边塞田园山水的不用说,就是《长恨歌》这样的作品,甚至都可以画出来。这好似《清明上河图》可以用诗歌写出来一样。古诗确实已经不再是诗歌乃至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余音袅袅的韵味却依旧缠绕在有数千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毕竟,古诗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楼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的,适合您当前水平演讲,若您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表现诗人热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