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而集句联更是兼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对联。例如,
上联:风定花犹落(谢贞)
下联:鸟鸣山更幽(王籍)
请选择下列的诗句组成集句联,注意上下联顺序。
A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D诗在千山烟雨中(张孝祥)
B瑞草唯承天上露(王建) E名高八斗星辰上(王延珪)
————————————————————
上联:名高八斗星辰上(王延珪)
下联:诗在千山烟雨中(张孝祥)
中国富有民族特色对联
你好,对联本身就是中国的民族特色啊。是方块字和民族传统决定的。
对联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请指出下列对联描绘的是哪些省级行政的突出特点。跪求!!!现等,快!
1.黑龙江 内蒙古
2海南 云南
3湖南 湖北
4西藏 新建
5浙江 江苏
6贵州 四川
7香港 澳门
有特色的春节对联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财连亨通步步高 下联: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 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 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 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 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 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说说中国春联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孝春联之绿春联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孝春联之黄春联
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满族对联风俗
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春联(14张)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形式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寓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贴春联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编辑本段福字
春联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如果把“福”字倒着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是“福到了”.
解释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传说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习俗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编辑本段要求
春联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现在的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
正确的贴法
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也有例外,如**截王勃句创作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是用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春联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
’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的事,而“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形容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切忌合掌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驴唇不对马嘴”的毛病.
过年时,家家都要贴春联.
选好对联的横批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是批“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这样才能更能体现出我国的文化.
编辑本段选择
春联具有广泛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不仅如此,就是连一些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
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追求?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 福州南后街手写春联老铺
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体现个性?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编辑本段张贴
贴法
1.根据时间顺序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摘王勃《滕王阁诗》而制作的春联 2.根据气势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上下联均与去声收尾,下联气势要强于上联,根据规则,即能区分上下联. 3.根据平水韵 此木为柴山山出{平水韵出是仄声}
因火成烟夕夕多{平水韵多是平声} 此联上仄下平收尾,容易区分. 4.根据横额{横批}: 由横额“和气生财 ” 可知
天和人和全家和【上】 福多财多喜庆多【下】 横额在上的贴在上面,横额在下的贴在下面.[1]
规矩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必要时,还要根据横额来判断上下联.因为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在实例这一节,将进行具体分析.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编辑本段实例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幸福吉祥,花开富贵. 3.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4.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5.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6.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7.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8.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9.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对联有什么特点 什么种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个个个个 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体现东北特色的对联
棒打狍子勺舀鱼,草鸡飞进饭锅里。
春节特色对联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财连亨通步步高 下联: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 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 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 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 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 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赞同
龙年春联
龙吟虎啸;腊尽春归。
龙腾瑞气;燕舞春风。
龙腾瑞气;凤舞春风。
龙兴华夏;兔跃阳春。
砚生云海;笔舞龙蛇。
人有鸿鹄志;国呈龙虎姿。
人展鲲鹏志;国呈龙虎姿。
大泽龙方蛰;中华景永春。
万众思改革;群龙志腾飞。
万方春浩荡;四海龙腾飞。
云飞翔瑞凤;雷震起渊龙。
天高鹏翅健;海阔龙姿雄。
长空排雁阵;大海起龙图。
水摇龙影动;春到燕歌新。
凤鸣春日晓;龙起海天高。
丹青紫燕舞;翰墨白龙吟。
丹青描锦绣;翰墨舞龙蛇。
巨龙腾盛世;乳燕报新春。
龙腾翻巨浪;虎啸动春雷。
龙腾新世纪;马跃好前程。
龙腾云似海;燕舞景长春。
龙腾新世纪;爱献大中华。
龙腾飞新宇;虎啸振远山。
龙吟春正好;燕语日初长。
龙吟新世纪;岁庆两千年。
龙口吐春水;农家敛福音。
龙开新世纪;人遇好年华。
龙年春烂漫;华夏业辉煌。
龙年呈国瑞;春日溢华光。
龙舞长城雪;燕鸣北国春。
白鹤松间舞;苍龙海宇游。
鸟鸣千户晓;龙舞一池春。
江山助磅礴;龙虎壮精神。
辰时龙起舞;春日燕翻飞。
寿鹤云山伫;老龙沧海游。
旷原驯烈马;大海潜蛟龙。
纵情挥笔墨;放胆舞龙蛇。
英雄扬虎魄;华夏振龙威。
虎啸风声远;龙腾海浪高。
兔隐青纱帐;龙萦白玉堂。
狮醒神州地;龙腾改革春。
狮吼惊天曲;龙吟动地诗。
神龙开盛纪;飞马跃前程。
神龙腾世纪;猛虎镇乾坤。
神龙腾碧海;仙鹤上青霄。
挥笔龙蛇走;迎春莺燕歌。
高天排雁阵;大海起龙图。
破壁神龙舞;迎春紫燕飞。
猛虎惊山魄;神龙振国威。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浪打龙宫鼓;风敲月下门。
浪高龙出海;云淡雁横秋。
润笔观凤舞;泼墨化龙飞。
笙歌辞兔岁;鞭炮接龙年。
铭心登虎榜;立志跃龙门。
腊尽蛟龙跃;春归莺燕忙。
喜庆龙年好;欢歌国运昌。
瑞雪酿春酒;神龙展壮猷。
猩醒番夷逊;龙腾港澳归。
新年兴骏业;盛世起龙图。
新元龙破壁;华夏凤鸣春。
新春迎澳至;瑞雪伴龙腾。
德门呈燕喜;仁里灿龙光。
燕语新华喜;龙腾大地春。
爆竹惊天乐;神龙振国威。
蟾宫招兔去;新纪引龙飞。
大展鲲鹏羽翼;壮怀龙马精神。
千古龙蟠虎踞;三春燕舞莺歌。
玉兔方归月殿;金龙已到人间。
龙蛰一川烟雨;鸟鸣万树春花。
鸟语花香春媚;龙腾虎跃国强。
世纪更新伊始;神龙翘首飞来。
白昼云霞孤鹤;深山风雨卧龙。
兔展惊天画卷;龙吟动地诗篇。
春节龙开新纪;门庭燕舞吉祥。
海上神龙跃起;梅梢春信初来。
桃李九州馥郁;蛟龙四海腾飞。
翰墨龙蛇起舞;春光莺燕翻飞。
报春乐曲神龙吟
强国宏图众手描
北海云生龙对舞
丹山日上凤双飞
笔架山高才气现
砚池水满墨龙飞
笔走神龙大手笔
春归盛世好青春
笔走神龙凭大手
诗流雅韵有高人
碧海惊涛龙献瑞
苍梧茂叶凤呈祥
才闻兔岁凯旋曲
又唱龙年祝福歌
彩凤来仪迎大治
金龙起舞庆新春
苍龙半挂秦川雨
石马长嘶汉苑风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苍梧拔地栖金凤
碧海连天潜玉龙
辰居其所众星拱
龙腾于天万国钦
辰年迪吉千重瑞
龙岁呈祥四季宁
辰日一轮驰浩宇
龙年百业壮中华
赤兔追风千里志
金龙拱日万家春
出海神龙开世纪
挥毫妙笔颂春秋
春到人间争虎跃
喜传域外庆龙飞
春光明媚江山上
龙虎腾飞事业中
春节迎来春气象
龙年抖擞龙精神
春日春风春浩荡
龙年龙岁龙腾飞
春雨多情绿大地
金龙展志壮神州
大业功成惊世界
巨龙飞跃盛中华
大丈夫无须待兔
有志者必定腾龙
大治凤鸣尤乐耳
小康龙舞更开心
丹凤朝阳歌盛世
苍龙布雨润神州
丹霞瑰丽神龙舞
大路康庄骏马驰
动地惊天龙气象
风发龙门春浪暖
日临雁塔晓云开
风来松度龙吟曲
雨过庭余鸟迹书
改革迎来金虎啸
开放喜看玉龙腾
刚唱兔岁歌一曲
又饮龙年酒三杯
庚呈瑞彩迎春节
辰绽联花拓盛元
庚序开元民奋发
辰年启泰国腾骧
国策英明增国力
龙年飞跃展龙图
国富民殷龙献瑞
年丰物阜凤还巢
国运国兴凭国策
龙飞龙跃靠龙人
海阔何愁龙跃水
山高岂妒凤朝阳
虎啸无弦惊海宇
龙吟有意动河山
虎跃龙腾欢盛世
莺歌燕舞贺新春
户吉家祥歌且舞
龙盘虎踞慨而慷
花柳春风催燕舞
英雄祖国盼龙飞
华堂戏燕春风暖
盛世腾龙国色娇
华夏大地春常在
文明古国尽朝晖
华夏龙腾金鼓壮
新春马跃玉珂鸣
华夏龙腾金鼙壮
神州兔跃玉仓盈
华夏扬威惊世界
巨龙昂首恃风雷
黄龙行雨腾沧海
紫凤驾云上碧霄
挥毫凤舞千山秀
泼墨龙飞万水腾
绘龙图铭心济世
存虎胆立志兴邦
江河湖海凭龙跃
山岳峰峦任虎行
江山故国堪留鹤
华夏高天可腾龙
江山故国堪留鹤
华夏昊天可跃龙
江山秀丽神龙舞
道路逶迤骏马驰
江山依旧龙盘踞
世纪更新国富强
蛟龙出海迎红日
紫燕归门报早春
【八字以上龙年春联】
龙子龙孙龙年会龙潭
虎头虎脑虎气生虎威
百姓喜金瓯同歌宝鼎
九州辞玉兔共接神龙
一柱撑天宇,神州崛起
五星耀中华,巨龙腾飞
辞旧岁喜看金秋硕果累
迎新年欢庆龙春气象新
美酒千樽欢送玉兔归山
赞歌万首喜迎金龙出海
玉兔归时羡慕人间春色美
金龙跃处喜看华夏画图新
巨龙凌空雄狮拜地爆竹声声辞旧岁
紫燕展翅绿柳吐丝梅花朵朵迎新春
绿抹柳梢红燃花萼燕舞莺歌相比美
春临世界喜降人间龙腾虎跃竞争先
大地早回春处处春光好莫把青春负了
龙年多造福人人福中过坐亨清福行吗
兔去龙来四海喜金瓯共祝三通图一统
花明柳暗九州歌宝鼎同期两制乐千秋
玉兔走金鸟飞走走飞飞飞向春光明媚处
雄狮欢巨龙舞欢欢舞舞舞出华夏壮美丽
横批
高歌猛进 英雄辈出 改天换地
科教兴国 众志成城 繁荣昌盛
五谷丰登 安居乐业 国泰民安
花好月圆 桃李满园 春盈四海
龙年大吉 盛世新春 国光焕发
捷步青云 自强不息 江山如画
盛世龙年 中华腾飞 春满神州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茶联是最具中国文学特色的楹联中一株香艳双绝的
示例一:茶馆名:秀萃堂。茶联:泉从石出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示例二:茶馆名:品茗阁。茶联:一壶茗茶道禅味,半塌茶烟养性灵。(答案不唯一)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最早出现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
A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通过对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题文中要求选出对联中最早出现的史实,选项中A折射的历史是新中国的成立,B是改革开放的史实,C是 “**”时的史实,D是三大改造时的史实,据题意要求A符合题意,故选A。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对联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