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礼记》的成语有哪些
一成不变
读音: yī chéng bù biàn
释义: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出自: 《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造句: 事物都是在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 原封不动
反义词: 千变万化 瞬息万变
一手一足
读音: yī shǒu yī zú
释义: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出自: 《礼记·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单薄的力量
近义词: 一手一脚 单枪匹马
反义词: 人多势众
一张一弛
读音: yī zhāng yī chí
释义: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自: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造句: 学习和工作应该有节奏,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以意为之
读音: yǐ yì wéi zhī
释义: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自: 《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饮食男女
读音: yǐn shí nán nǚ
释义: 泛指人的本性。
出自: 《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泛指人的本性
饮水啜菽
读音: yǐn shuǐ chuò shū
释义: 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自: 《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饮水食菽
隐恶扬善
读音: yǐn è yáng shàn
释义: 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出自: 《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造句: 他和你是同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三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人弃我取
反义词: 红口白牙
玉不琢,不成器
读音: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释义: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自: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造句: 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玉不琢,不成器”。(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芸芸众生
读音: yún yún zhòng shēng
释义: 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出自: 《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造句: 这些话,是告诉芸芸众生,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用法: 这些话,是告诉~,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 ◎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在官言官
读音: zài guān yán guān
释义: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出自: 《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澡身浴德
读音: zǎo shēn yù dé
释义: 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
出自: 《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造句: 日逝月除,时方已过,澡身浴德,将以曷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修心养性
正心诚意
读音: zhèng xīn chéng yì
释义: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自: 《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直情径行
读音: zhí qíng jìng xíng
释义: 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自: 《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造句: 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宋·陈亮《谢罗尚书启》)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 随心所欲
执两用中
读音: zhí liǎng yòng zhōng
释义: 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出自: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止于至善
读音: zhǐ yú zhì shàn
释义: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自: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造句: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用法: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至死不变
读音: zhì sǐ bù biàn
释义: 纛:到。到死不改变(现常用在坏的方面)。
出自: 《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一成不变 始终不渝
反义词: 反复无常
自食其力
读音: zì shí qí lì
释义: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出自: 《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造句: 居贫,自食其力,隐田里间,以教授为业,非义不为,人敬惮之。(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
反义词: 不劳而获 坐享其成
总角之交
读音: zǒng jiǎo zhī jiāo
释义: 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出自: 《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髻结之。”《晋书·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造句: 莫逆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
用法: 莫逆交不足恃矣,然~,应非泛泛也。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
僾见忾闻
释义: 僾: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出自: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造句: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2回:“所以僾见忾闻,圣人之祭则如在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对去世的亲人思念
哀乐相生
释义: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出自: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造句: 要记住哀乐相生的道理,避免乐极生悲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哀乐的关系
近义词: 乐极生悲
哪些成语 来源于《礼记·学记》
《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1)礼尚往来
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孤陋寡闻
拼音: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瑕不掩瑜
拼音:xiá bù yǎn yú
释义: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出处:《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4)一张一弛
拼音:yī zhāng yī chí
释义: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5)事预则立
拼音:shì yù zé lì
释义: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拼音: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7)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释义: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博闻强识
拼音: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博闻强识《礼记,曲礼》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礼记,经解》
一开始有很小的错误,后来变得很严重
达官贵人《礼记,檀弓》
身分最贵的人
低声下气《礼记,内则》
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成语 天下为公
发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解释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示例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万古千秋业,~器。 ★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成语 老有所终
发音 lǎo yǒu suǒ zhōng
解释 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出处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示例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格格不入《礼记,学记》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出自《礼记》的成语
《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1)礼尚往来
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孤陋寡闻
拼音: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瑕不掩瑜
拼音:xiá bù yǎn yú
释义: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出处:《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4)一张一弛
拼音:yī zhāng yī chí
释义: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5)事预则立
拼音:shì yù zé lì
释义: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拼音: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7)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释义: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博闻强识
拼音: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网上字典
回答者: 先飞之笨鸟 - 进士出身 九级 2-16 14:43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博闻强识《礼记,曲礼》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礼记,经解》
一开始有很小的错误,后来变得很严重
达官贵人《礼记,檀弓》
身分最贵的人
低声下气《礼记,内则》
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格格不入《礼记,学记》
哪些成语来自礼记学记
孤陋寡闻
拼音: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释义: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格格不入《礼记,学记》
不合群
出自《礼记》成语故事
1)礼尚往来
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孤陋寡闻
拼音: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瑕不掩瑜
拼音:xiá bù yǎn yú
释义: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出处:《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4)一张一弛
拼音:yī zhāng yī chí
释义: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5)事预则立
拼音:shì yù zé lì
释义: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拼音: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7)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释义: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博闻强识
拼音: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乐经礼记周礼尚书诗经疯狂猜成语
正确答案,,诗书礼乐
礼记的四字词语
1)礼尚往来
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孤陋寡闻
拼音: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瑕不掩瑜
拼音:xiá bù yǎn yú
释义: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出处:《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4)一张一弛
拼音:yī zhāng yī chí
释义: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5)事预则立
拼音:shì yù zé lì
释义: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拼音: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7)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释义: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博闻强识
拼音: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网上字典
回答者: 先飞之笨鸟 - 进士出身 九级 2-16 14:43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博闻强识《礼记,曲礼》
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礼记,经解》
一开始有很小的错误,后来变得很严重
达官贵人《礼记,檀弓》
身分最贵的人
低声下气《礼记,内则》
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格格不入《礼记,学记》
礼记中四字成语
1)礼尚往来
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2)孤陋寡闻
拼音: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瑕不掩瑜
拼音:xiá bù yǎn yú
释义: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出处:《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乐经,礼记,仪礼,周礼,尚书,诗经。猜四字成语
四书五经:【基本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拼音读法】:sì shū wǔ jīng
【使用举例】: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成语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乐经礼记礼仪打一成语
史记》中《礼书》的“礼”不完全指的是礼仪。
《礼书》是司马迁的《史记》八书之一,专门探讨有关礼的若干理论。礼,就是维系世间万物等级、秩序的规定或制度。司马迁列为八书之首,反映了他对社会等级、秩序重要性的认识。
《史记·礼书》的内容:
本篇以“礼由人起”为界,分为二部分,以前为序录,简述礼的特征、功能和沿革。以下是详说,是删截《荀子》“礼论”、“议兵”二篇文字而成。又可分为七个层次:序论二,详说五。前二个自然段为第一层,论“沿人情而制礼”。“沿人情”的意思包括“顺人情”、“节人欲”二个方面。第三、四、五自然段为第二层,述礼制沿革。第六、七、八自然段载自“礼论”,是第三层,内容是第一层的深化,惟把“顺人情”概括为“养”人情,“节人欲”概括为“礼之辨”。进而指出后者是儒、墨两家理论的分界线,即认为墨家主张“一之于情性”,儒者则主张人欲按等级加以节制。第四层包括九、十两个自然段,是“议兵”篇中文字,内容是以实例证明礼的重要性。以下至篇末均出自“礼论”,其中第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为第五层,论礼的另一特征是“贵本亲用”。先述“礼有三本”:天地、先祖和君师。次以实例说明辨尊卑大小是“贵本”的具体表现。末述“贵本亲用”是礼的最高形式。第十四自然段为第六层,是以上内容的综述。余为第七层,是太史公评语(也是载取“礼论”中文字而成),重申了礼的重要性,提出“礼为人道之极”、礼贵适中的观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出自《礼记》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