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经典的诗加赏析
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舆论宣传。“会稽岭”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骋望”二字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秦王当时志盈意满的气概。秦之统一措施甚多,择其要者,则纲举目张,叙得简劲豪迈。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这犹如《过秦论》的开篇,直是轰轰烈烈,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后段十二句,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生动艺术描写,讽刺了秦王骄奢淫侈及妄想长生的荒唐行为。先揭发其骊山修墓奢靡之事。秦始皇即位第三十五年,发宫刑罪犯七十多万人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挥霍恣肆,穷极民力。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于是始皇遣徐市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无结果。此即“采不死药”事。“茫然使心哀”是担心贪欲未必能满足的恐惧和空虚。这四句对于前段,笔锋陡转,真如骏马注坡。写始皇既期不死又筑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欲令智昏的内心世界。但诗人并没有就此草草终篇,在写其求仙最终破产之前,又掀起一个波澜。据史载徐市诈称求药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鱼阻碍之故,于是始皇派人运着连续发射的强弩沿海射鱼,在今山东烟台附近海面射死一条鲸。此节文字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有声有色,惊险奇幻:赫然浮现海面上的长鲸,骤然看来好似一尊山岳,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弥漫,声如雷霆,它鬐鬣张开时竟遮蔽了青天……。诗人这样写,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制造希望的假象,为篇终致命的一跌作势。长鲸征服了,不死之药总可求到吧。结果不然,此后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最后的反跌之笔,使九霄云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余下全文>>
李白的古诗加赏析
古风(其三)·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赏析李白的诗
唐天宝元年(742),李白怀抱着宏大的志向到了长安,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任职于翰林院。可第三年,因被人谗毁,怀着一腔忧愤之情离开了朝廷,又不得不开始前路茫茫的漫游生活。天宝十二载(753)的秋天,来到宣州,他的叔叔李云(官为校书郎)将要离开宣州,李白借给叔叔饯别一事,写就了这首“话题诗”,抒发了自己对人世的感慨。
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究竟是怎样的呢?是什么样的情绪感染着读者的心灵呢?教材(人教版初语第六册第五单元)在阅读提示中评介说此诗“情感奔放旷达”。是这样的情怀吗?可我反复诵读,不仅没有“情感奔放旷达”之感,反而觉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感伤。的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面对出乎自己意料的理想追求结果的无可奈何,以及对这无可奈何的现实的感伤之情。不是奔放旷达的,而是低沉哀怨的。
当然,作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的许许多多诗歌确实表达的是豪放旷达的思想感情,豪放旷达是其主流诗风。但是不是所有诗都表现的是这一种感情呢?我们在赏析他的诗作时,都要把其思想感情往这上面扯,给贴上“奔放”“豪放”“旷达”“浪漫”的标签呢?似乎这样才算品李白、品李白诗吗?
人性是复杂的,情感是丰富的,思想是微妙变化的。特别是在一定的外物条件的刺激下,在一定的环境氛围里,会产生与自己的“主流思想情感”不和谐的“杂念”。有人分析说,白居易写有新乐府、政治讽喻诗以及《怅恨歌》《琵琶行》等名诗,却也写有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诗;李白是天生傲骨,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可也写下了如《与韩荆州书》一类与权贵套近乎的文章。可见,用诗歌的形式表现与豪放旷达不同的牢骚、愤懑、惆怅、无奈、感伤之情实属自然。我们不能为了照顾李白“谪仙”“豪放”“浪漫”的形象和风格就回避了或不敢谈及他的愁肠、无奈和感伤这“另一面”。其实,这丝毫不会损害和动摇李白“浪漫主义代表”的形象和地位。这一点,不仅教师要认识到,更要让年轻学子们知晓。否则,小可影响他们对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不全面不完整的认识,大可影响他们古诗词欣赏水平和古文化修养的提升。
还是让我们低首吟诗吧。
前两句写弃“我”而去的日子不可挽留了,现在正经历着的一天天,叫人心中充满烦恼忧愁。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和“现在的日子”里,自己过得怎么样呢?才能受到压抑、自己被人谗毁、抱负没得施展、苦苦奋斗依然两手空空,世事实在难遂人意啊!接下来,结合饯别情景,抒写自己的思想情绪。本来想借同诗人一样失意的叔叔李云饯别之机一醉方休以排遣烦忧,哪知思路反而大开:蓬莱文章、建安诗人、诗风清新的小谢,都浮现在了眼前。而自己不正与他们一样才情四溢、志上青天吗?这几句表面上不见了烦恼和忧愁,可越是自负,越是把自己比并、称许的越高,理想壮志抒写的越远大,越隐含着现实中的自己的不幸、自己的落魄、自己的失意。这“反差”,不是凭自己个人的力量可以奈何了的,个人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满怀的希望只换来了即使痛饮酣醉也不能排遣的忧愁。最后直抒胸臆:“人生在世不称意”,道出了“多烦忧”、“愁更愁”的根源;“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诗人对现实失望之后的选择。这选择,当然不止是为了消除烦忧这么简单,还多多少少有一些负气,有一些牢骚,有一些愤嫉,有一些怨恨,也有一些世事难遂人愿的无可奈何。这选择,叫人觉得好哀怨,好伤痛。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叔叔的遭遇,面对自己不幸的命运,诗人情绪低落,实在难以豪放起来、洒脱起来、旷达起来,惟有“离‘家’出走”的避世消极和沉沉感伤。
赏诗是非常重“直觉”的。借助“直觉”可以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人的内心。这首诗......余下全文>>
李白的诗及其赏析
李白的诗及其赏析:1、《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 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象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 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2、《蜀道难》。本文作者排斥《蜀道难》寓意旧说,认为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归蜀》诗中“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即已说明此诗的主题。《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恶,又写了“人恶”。陈人阴铿《蜀道难》中有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已说明蜀道如同功名之道,如将“人恶”与“无成”联系,则主题逐步明朗化。诗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正是李白一再碰壁之后的愤激之词。作者推断此诗是初入长安或诏赴长安后......余下全文>>
李白古诗,鉴赏。 10分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体现出李白强烈的的思乡之情。
李白的一些诗句。
李白40岁前后的人生可谓是一波三折,峰回路转。境遇几番改变,诗作内容也各为迥异。就选几首吧。
1、44岁: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2、42岁,公元742年(盛唐)李白离京前所作。
《行路难》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腰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
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才多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3、44岁,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42岁,天宝元年(742年)此时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下面是李白关于酒的诗,也很有代表性。
1、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2、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余下全文>>
赏析李白的一首古诗(高中) 400字
《将进酒》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李白借冯谖的典故比喻自己的处境。这时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李白的古诗大全
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太多了说不过来
李白写过的诗都有哪些
《将进酒》
《静夜思》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行路难》
《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望天门山》
《侠客行》
《菩萨蛮》
《菩萨蛮》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渡荆门送别》
《关山月》
《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古朗月行》
《登金陵凤凰台》
《清平乐》
《清平乐》
《春夜洛城闻笛》
《忆秦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短歌行》
《春思》
《夜宿山寺》
《行路难 其二》
《从军行》
《从军行》
《越中览古》
《秋思》
《秋思》
《把酒问月》
《玉阶怨》
《古风 其十九》
《送别》
《送别》
《送别》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
《长歌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
《听蜀僧浚弹琴》
《金陵酒肆留别》
《赠孟浩然》
《杂诗》
《怨情》
《怨情》
《夜泊牛渚怀古》
《陌上桑》
《乌夜啼》
《梁甫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山中问答》
《战城南》
《战城南》
《清溪行 ( 一..》
《南陵别儿童入京》
《古意》
《北风行》
《送友人入蜀》
《襄阳歌》
《采莲曲》
《远别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
《客中行》
《白马篇》
《杨叛儿》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
《妾薄命》
《白头吟》
《劳劳亭》
《梁园吟》
《对酒》
《对酒》
《江上吟》
《拟古》
《山中与幽人对酌》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哭晁卿衡》
《长门怨》
《江夏赠韦南陵冰》
《日出入行》
《临路歌》
《草书歌行》
《乌栖曲》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
《苏台览古》
《寄东鲁二稚子 ..》
《清平调词三首》
《悲歌行》
《登太白峰》
《秋浦歌十七首》
《上云乐》
《秋下荆门》
《哭宣城善酿纪叟》
《长门怨二首》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灞陵行送别》
《玉壶吟》
《塞上曲》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天马歌》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
《翰林读书言怀,呈..》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
《雪谗诗赠友人》
《宣城见杜鹃花》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
《公无渡河》
《送杨山人归嵩山》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
《豫章行》
《九日》
《春怨》
《自遣》
《夜下征虏亭》
《折杨柳》
《胡无人》
《去妇词 ( 一..》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九日登山》
《感兴其一》
《观猎》
《鞠歌行》
《鞠歌行》
《望夫石》
《塞下曲六首》
《金门答苏秀才》
《相逢行》
《出自蓟北门行》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张相镐其一 ..》
《赠宣城赵太守悦》
《闺情》
《阙题》
《阙题》
《赠从孙义兴宰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独漉篇》
《上留田行》
《独不见》
《猛虎行 ( 此..》
《扶风豪士歌》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
《有所思》
《君子有所思行》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
《冬日归旧山》
《东海有勇妇 代..》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江夏行》
《赠别从甥高五》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赠清漳明府侄聿》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
《军行》
《白纻辞 其一》
《白纻辞 其二》
《笑歌行 ( 以..》
《赠僧崖公》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
《白鸠辞》
《上之回》
《赠张相镐其二》
《下途归石门旧居》
《古风其十八》
《北上行》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
《感遇其一》
《自代内赠》
《长相思二首》
《紫骝马》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
《过汪氏别业......余下全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李白的一首经典的诗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