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
茶禅一味
关于“茶禅一味”一词的解释,度娘给的答案是:“茶禅一味”“茶即禅”--品茶如参禅。
茶的寓意是放下,人生如旅,奔波的人,忙碌的人,放下手里的活,小憩片刻,享受闲适,暗合禅意的放下,故谓之茶禅一味。
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
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中国人与以茶为能事,清晨人坊吃早茶,班前泡一杯花茶,待客要奉上清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
茶,最早是一味药有治病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以后茶渐为中国人的主要饮料,那么,普通的一种茶,能升至茶文化,这里是因为士大夫们参与茶事,赋予其一种文化理念,故而有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等茶的成品工作。逐渐产生了一系列规则、制度、习惯、风俗与书法、绘画、美文、诗词、琴棋,互为表里,融和成为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内伸层面,又谓--茶道。《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茶道的内涵,不仅指茶法茶器,更是指具象中的道德、美学、哲学的理念,所谓茶道即人道。茶事极重「德行」,陆羽的《茶经》说:「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茶事中体现为:「对己,简朴自律;对客,待之以礼」。
古代的文人墨客记录了茶所演绎的一幕幕世相,而画家则用画笔,描绘了品茶之趣。
初唐有「丹青神化」的阎立本,曾画《萧翼赚兰亭图》,此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萧翼赚兰亭图》一画是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而作。作品反映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命台御史萧翼往会稽(浙江绍兴)向僧人辩才智取晋代书圣--王羲之所书《兰亭集序》的故事。
明代画家顾炳所摹绘唐代阎立本所绘《斗茶图》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民间的饮茶习俗,画中将诸人端壶、冲茶、观茶、品茶。其中提桶站立斗茶者极有个性,头裹巾、上身半袒、束腰、着芒鞋,右手提桶,左手正作品茶状。
以煮茶人画常常会带有一种独特的雅致情趣。
明代画家王绂作有《茅斋煮茶图》,其诗云:「小结茅斋四五椽,萧萧竹树带秋?。呼童扫取空阶叶,好向山厨煮三泉」。题诗与画面相配,给人一种清寂的氛围,主人在山野林下,幽然自得,远离了喧闹,展现的淋漓尽致。清郑板桥亦有「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芬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蔬林窄径之间」之雅事也。
古代画家的「茶味冲淡平和,心悟自省,茶性与禅性相近」之追求,多少也表达出一些不得志者的无奈。
在当代画家中展现同样的题材,而别然不同。青年画家马海方先生所创作《纳凉图》画面中描绘一位老者,心宽体胖,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其无拘无束,独赏莺哥的鸟啼,一个紫砂壶,概括了老者吃穿不愁,退休后的美好生活,似神仙一般,马海方先生的画作简括,以生动绘画语言表现了富足的百姓生活中的一角。其作品图简意丰,令人回味。
自古茶与文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茶的文学数不胜举。当代的赵朴初居士曾有一首著名的诗:「七碗受至味,一壸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七碗」的典故出自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见《全唐诗》卷388)。
「吃茶去」是禅门的一个著名公案。唐末赵州从谂禅师,用「吃茶去」接引后人的一种方便。禅师们认为平常心是......余下全文>>
静心修身是什么意思
静下心来 ,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想得太多。身体累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累。每个人都有被他人牵累,为自己负累的时候,只不过有些人会及时调整,而有些人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不懂得知足。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期盼,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幸福其实一直在身边。
一念之间,相隔万年。人生,既是过出来的,更是选出来的。一念之间的抉择,你的人生格局从此不同。对于重要的人,不要信口开河;对于重要的事,不要头脑发热。人,可以犯错,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错得起。有些话一出口就是一生的伤,有些事一出手就是不能回头的路。所谓珍惜,就是在TA面前不要轻浮。
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流年。时间总是深邃。它左手拉着美好,右手牵着悲伤,美好不来,何来悲伤。时间总是无情,既生美好何生悲伤?时间总是太急,来不及尽享美好,悲伤也已经消失。不要嗔怪世事无情,一生太短暂。给我一万年,把所有残缺都补上。借看红尘,唯淡解千愁。
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无常。多少人事,倾尽心血之后却只换来一声“对不起”。你不知道他何时会来,何时会走,来时静悄悄,走时空留回忆。仿佛他来,只为窃走你一颗真诚的心,然后亡命天涯。无常的世界,只能随缘,随性,随心,随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守住得来不易的幸福。
管理好你的情绪,让心情舒畅,让人生优雅。心态决定情绪,情绪决定心情,心情决定心境,心境决定生活。心态好,一切安好。好心态,一半在性格,一半在涵养。性格怎样,看你和什么人在一块;涵养如何,看你怎样要求自己。打造好心态,管理好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自在,从容优雅,幸福常在。
生活是一杯水,它的味道取决于你的选择。入世之初,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杯白开水。后来,有人在其中放入了蜂蜜,有人放入茶叶,果汁,盐…甚至是毒药。在杯中放入什么是你的权利,你尝到了什么滋味是你选择的结果。不要怨天尤人,好好善待生活的水杯,让它保持洁净和甘甜,生活自然甜美。
人生,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心无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即使失意,也无所谓得失,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平平静静,快快乐乐。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修行,修一颗坦然的心。坦然即自然,自在。一切发生如流水,意欲收回却是有心无力。让既成的事实自然地来去,方能使我心自在地呼吸。失去固然可叹,执着于失去是为可悲。人生转眼已入荒年,黄土青冢能有几人回?静心修行,让一切悲伤化作坚强的盾,坦然地接受,才能自由地寻找和接纳。
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才能把人生看得更清楚。很多时候,不是生活欺骗了我们,而是我们误解了命运。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只看你愿不愿意、舍不舍得。凡事有因必有果,不同的选择,成就不同的人生。如果你不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就会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静,在心里,不在山水间。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之争抢;田园间无争,却有柴米之忧烦;世外桃源祥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心静,则万象皆静。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
随缘,就是顺其自然,任其所之。人中难免会有困苦,不要惧怕,也不要畏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随缘并不是认命,而是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应该学会放下,随缘而行,随遇而安。就像河水,不留恋两岸的风光......余下全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请问它的真谛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惠能大师说自性是什么样子?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1、自性是什么样子?惠能大师见性,五祖考他,性是什么样子?他向五祖的报告说了五句话,五祖点头,衣钵就传给他了。自性,他说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染污是什么?是七识末那,末那叫染污识,第六意识可以缘到末那识。本自清净,所以修行,清净心重要。修行终极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明心见性,见到自性本自清净,没染污过,这个时候智慧、功德统统现前,相好全现前了。
2、第二,「本不生灭」。一切法,整个宇宙,凡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生灭法,有生有灭。但是自性不生不灭,就见到了。
3、第三个,「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样样具足,没有一样欠缺。具足在哪里?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所以有缘它能现相,没有缘相就没有了,妙极了!
4、第四句,「本无动摇」,这是自性本定。要怎样才能见性?要定才能见性,我们要懂得修定。什么叫定?眼见色,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前面所说的本自具足,你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可是怎么样?你没有起心动念,这叫自性本定。换句话说,真正修定就是六根在六尘上面修,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鼻嗅香、舌尝味、身体觉触,乃至意识的念头对法尘,统统都清楚明了,那是佛知佛见,那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法。究竟圆满佛法在自性里头,不在别的地方,心外无法,离开自性到别的地方去找找不到,没有。所以一定要修定。修定要会修,六根在六尘境界上入定。
5、惠能大师这五句末后一句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整个宇宙,宇宙是从哪里来的?自性变出来的。一般宗教说是神造的,实际上是自性变现的,自性里头本来就有。本来没有生不出来,本来就有。所以只要具足缘,本来就有是因,具足缘它就现,现就是果,因、缘、果,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看惠能大师说这五句,实际上就二十个字,他学佛就毕业,五祖衣钵就传给他了。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三六集)
半壶纱歌词寓义是什么
网易娱乐7月14日报道 “闻香一盏茶,兜揽半壶纱,清韵挽飘逸,养心自成华……”如此的闲情逸致,自然成趣,想必是众多浮华红尘中忙碌漂泊、执着迷茫之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份心境。且不说有多少人真能放下牵绊,自得清净,恐怕能真正读懂这份淡然与智慧的人也未必是多数,正所谓“人生苦短,知音难寻,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
资深音乐人、唱作才女刘珂矣于2014年正式发布首支禅意中国风单曲《忘尘谷》以来,陆续获得了各界朋友的好评和乐迷朋友的追捧。此次发布的第二首唱作单曲《半壶纱》依然是与老搭档著名音乐人百慕三石合力完成。颇具禅意的歌词、飘逸流畅的旋律、清雅从容的吟唱,无不蕴藏着一股超凡脱尘的净心能量。这首由百慕文化极力推荐的诚意之作,也将势必会成为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单曲循环新选。
倘若你曾思索过自己的坎坷人生,又抑或尝试去探寻自己的前世来生?不妨沏一壶芽色的清茶,静静的沉浸在这《半壶纱》的禅意之中,想象着世间曾有过一个这样的自己……“半壶青茗了相思,一袭轻纱遮红尘……”
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禅修大法"
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禅修大法”
大家坐下来。
坐好了吗?准备好了吗?
(众人回答:是。)
先合掌,念诵皈依一遍,发四无量心、菩提心。好了,要认真听,我现在开始为你们说法。
今天把弟子们召集到这里来,我主要是应一些西方白人、黑人、西语裔、亚裔人等,其中有一些是仁波且,答应你们提出的要求,你们说特别喜欢坐禅,要学禅修,所以今天来满大家的愿,我主要是给大家传一个高级的禅修大法。其实禅修法的名字,我们在座的人都听说过,但是,真实来说,都不知道什么叫禅修。我可以说一句,现在大家在座的,乃至很多在外面传禅修的上师们,包括你们今天在座、在外面教禅修的上师们都不明白、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禅修。我是不是说得太过分了?今天明确跟你们说:一点也不过分!很简单问你们几个问题:禅修是什么?拿来做什么?为什么要禅修?禅修的目的何在?禅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你们这些教禅修的上师们,回答得了我吗?
(有人说:我们不太清楚,请佛陀说法。)
我是一个惭愧者,叫我师父就行了。你说不太清楚,其实你错了,不是不太清楚,就是知道,也是错误的理解。连禅都不了解到底是什么概念,对禅道一无所知的人,你还要禅修、还去教人,这就叫贻害众生,坏人性慧!要负因果责任的!人生几十年或一百多年,为什么要犯这个罪呢?
今天我先要讲这个禅,禅分四禅八定,当然,这对你们来说是知道的,经藏上有这名词。这个四禅八定到底要拿来干什么?为什么要禅?禅起的作用是什么?你们就一知半解了。很多人都喜欢去坐禅,很多人喜欢去参禅,他到底想干什么?获得一个什么?得到什么目的?所以,大家要首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在佛教界参禅打坐的人比起其它法的修学者还要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学识的,但是都在盲目追求。现在就不给大家多说了,直接说禅。禅是一种法门,佛陀所传佛法的其中一种修法,但这一修法是独立的,可是法味理相是涉及到任何修法的法门。
我精简地说,禅是真谛。所谓真谛,万古不灭之理相,三世同体平等之本源,这就是禅意。当然,还有非常多的说法解说,这里我就不多讲其它的理论了,对於一个参禅的人来说,应该要明白简单的道理。今天我就拣简单容易听懂的来给你们说吧,那就是从意识上转化的一种境界,也就是从意识分别转化到非意识分别的境界,这个非意识的境界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是没有妄念的吗?是什么都没有吗?是一个很清净的吗?要以这样的理解,这就完全错了。如果大家要把这个非意识境界彻底弄清楚的话,必须要学习我说的《藉心经说真谛》。学习《藉心经说真谛》以后,就会悟到我们在禅里的宗教理谛,要找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要找什么东西?悟到一个什么?又证到的是什么?那么,我们要找到这个东西,找得到吗?这个东西永远也是找不到的!只要去找,就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因为找,就得用自己的意识去找,就相当於把自家的孩子背在背上,我们在外面找,我们遍地找:“哎呀,我的孩子到哪里去了?到什么地方去了?”永远都找不到的,其实本来自己背起的。所以,用意识、用心故意去找,永远也找不到。禅啦,是需要一种用功的方法,才能找得到的。禅本身、它的本体不是用功的方法,但是要有一个用功的方法才找得到禅,才能获得、证得到禅。我们现在要好生听,因为这个非常不容易听明白的,不认真、思想不集中,你们是听不懂的。这个禅修的方法呢,今天我会传给大家。
先来了解这个禅的基本的概念,有了基本以后,才便於获得这个禅。我们要获得一个禅的境界,这个境界,名字叫做境界,实际上是没有境界的。如果出现一个境界,能够用我们的意识去分别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的话,就已经不是禅了。但是,必须要用境界两个字来做比喻,否则就没有可讲的了,不用境界用什么?总得要有一个名辞来代替嘛。那这个境界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它是一个能让你不生不死的东西,这东西就是你,你就是这个东西。所谓用东西来作譬喻,这是言诠之计,否则也同样是无话可说。正因为如此,才有“言语道断,心行寂灭”这一说。简单地说,参禅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悟!开悟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那个不生不死的东西!所谓的东西,没有一个东西,我讲的这个所谓的这个东西,或者这个境界,实际上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因为有了这个东西啊,就是意识分别出来的了,就成了我们的思想想出来的了,比如说啊,这是一个圆的东西,这又是一个长的,两头是黑的,是一支笔,这是一串珠,这是一尊佛相、一朵莲花、一片空境,谁告诉你的?自己意识分别的,意识辨别出来的、辨认出来的,如果能意识辨认出一尊佛像、辨认出来一朵莲花这一个东西的话,那你已经不是禅了,而是凡夫分别意念心。我还是回到一句话上,如果你们看了《藉心经说真谛》,能看懂,什么禅都解决了,就是说,什么禅都能获得!当然,你可以说:我看过龙树、提婆、陈那、月称、弗护、无著、世亲、寂天、玄奘等前辈的论著了,应该不必看《藉心经说真谛》吧?我今天只能告诉你:你看的论著还可以,因为是祖师级的开示嘛,但是,那些书代表不了《藉心经说真谛》的作用,所以,还是那么一句话,必须学《藉心经说真谛》!真正学懂就成功了。
说到禅,禅里面有非常多种,除了四禅八定的这个境界以外,那么这当中另外还有参悟的一种方法,参悟的方法里面各有不同,每一种法度程度都不同,有如来禅、祖师禅,有香灯禅、木鱼禅、意尽禅、一根禅、二度禅、回光禅、数息禅、净水禅、法相禅、定月禅、守窍禅、拙火禅、寒冰禅、念佛谁念禅、无尽禅,还有大悟禅、时轮金刚的不动禅,当然,还有更多的禅法,有非常多,包括所谓的庭前柏树子的禅啊、所谓的无声言语道断禅啊,多了多了,非常的多,所以我一一介绍下去,要介绍三、五年,因此今天就不讲多了。那么你们主要要晓得禅是一个什么东西、参禅的目的是要得到什么,得到回光返照、得到开悟,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不生不死的本性!听懂了吗?还是那么一个理,学懂《藉心经说真谛》后,禅就是小儿科了,那时对《金刚经》、《了义经》,自然一目了然,理体合一。
我们参禅的目的,是要证悟本性、空性、法身,这个法身就是不生不死的法身。我在这里举个例给大家听,有的参禅的方法真是莫名其妙,但奥妙无穷。比如过去的扬州高旻寺,它们在古时,禅修里面成就的人非常之多,扬州高旻寺,每七天基本上就有一个悟禅的人开悟成就出来。那么,它那个是怎么参呢?他们参的法度,根本就不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些禅的名字,也不是那些用功方法,所以我说禅法非常之多。第一个,过去古时进高旻寺参禅要先签协议的,那个协议很简单,说白了就叫“打死不赔命”,把你打死不赔命的,同时,必须自愿执行它的法规。一进去以后,是多种形式,比如这里讲三种形式,以三种形式来参禅。你以前学的任何法必须放下,一到那里以后就没有任何法了,到了高旻寺以后,一进入禅堂就没有法可用了。它那里面有五个板手,有五个,称为“五大板手”,专门打人的,那么跑一炷香,要跑,香是不长的,只有这样长一根香,要小跑,就在禅堂里面很多人围成圈跑,在跑的时候,那个板手有一个板子会打响的,“啪啪”响的,他一打就响了,跑禅的人一旦听到那个板子响了,马上就要停下来,一步也不能跑。当这板子再响起时,你马上就又开始跑。你们大家见到过禅堂板手用的板子吗?
(大家回答:没有。)
好久选一个时间我给你们看看,是扬州高旻寺的,过去的东西了,晓得不?这样一打,“啪”一响,只要他的板子一响,你还在跑的话,拉出来就打死,不打死都要打成残废。所以,这个人啦,自然的精神就非常集中,随时想到注意板子响,他随时就怕板子响了他还在跑,或停下来以后,板子响了自己没有跑,这就会拉出去重打。明白了吗?
坐一炷香,就是一坐起以后呢,板手在你背后会看得到你的。坐的时候是不允许你这样动那样动的,绝不允许动,不准念佛念咒,只要看到你动一下,就要拉出来重打,朝死的打。所以,只要一坐下来、坐稳以后,只要听到板手的板子一响的话,马上就不敢动了,就那一炷香就要呆过去,一点都不敢动,精神会百倍集中,因为怕无意间自己动了,被拉出来打伤、打残、打死。
那么另外呢比如喝水了,要喝水。喝水要到东边打水端到西边才能喝,而且必须装满一杯,要端过去,水洒在地上要拉来重打。所以,由於这样啊,参禅的人中间没有意识开小差去想其它的事,没有休息的,吃饭的时候也不能把筷子碗碰响啊,都不行的。由於这样,他的意识就被逼来自然不敢想东西,你们明白了吗?所以说呢,自然的,我们的意识就被统一起来以后啊,就不会去思考、不会散乱,因为任何人都怕打死,你们知道吗?一怕打死,用死来一逼,就没有办法了,就必须严肃地对待,所以说,就很容易妄想断掉,自己的意念就会逼断,一旦逼断,本性就出来了,本性一出来的时间,就破参了,所以基本上每个禅七就有破参的人出来,基本上每七天都有破初参的。那怎么知道破了?一旦破了,要喊你做偈子,你要做一首偈子来听,让纲领主持和禅师来择证你,然后再来考你,看你真正参禅悟道了吗?明心见性没有?明白了吗?
(大众回答:明白。)
佛教里面有个宗叫禅宗,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慧能祖师,他是顿悟门的,当时有两个祖师,还有个祖师叫神秀,神秀呢是渐悟门的,其实这两个祖师都成就了的,只能说见地不相同而已。神秀有所证悟以后呢就做了一首偈子,他这首偈子呢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就是说,我的身体就像成就的菩提树一样,意思是代表成就的意思,也就是代表解脱的意思,我的身体是一个解脱的境界。那为什么叫菩提树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成的道,所以后来就把“证菩提”作为成就,是这样来的。他说我的身体呢就是菩提树,但是我的心呢从来不昏,清清楚楚,不会错因果,一切都知道,所以“心如明镜台”。同时,我还在随时随地修行,一旦发现有不好的,我就会改正,所以叫“时时勤拂拭”,拂拭就是鸡毛掸子称为拂拭,我随时拿到来扫我的尘垢,“勿使染尘埃”,不要让脏东西把我给玷污了,这里指的脏东西,是指的不净业,而不是我们看到的灰尘,意思就是说,我会非常严肃地改正我不好的,来符合佛陀的教诫。从神秀的这个偈子呢,一般地说,听到,已经是菩提树了,而且还改错啦,当然好啊,对不对?但是,慧能就不是这个看法。因为神秀没有参悟到禅的本体,就是说,他对禅没有真正大彻悟,没有脱落桶底开悟。那慧能很小,是个小孩,但是他彻底开悟了的。慧能就听到神秀这个偈子呢,他就说:“我也要写。”他说他也要写一个,是他的师兄帮他写在壁头上的,因为他不认识字的。他是根据神秀的偈子来答覆的,他写的是:“菩提本无树”,就是说,菩提树有这个名词,但是没有这个树子、没有这颗树的。“明镜亦非台”,虽然你什么都知道,但是没有这么一个具体的东西的、没有所知的主翁,因此没有这个台的。因为神秀说“心如明镜台”,慧能说“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本来什么东西都没得,尘埃朝哪里染?它染什么东西啊?没有东西给它染的。也就是说,佛性里面,意念都无所住的,既然意念都不能产生,而所证到的禅境,那个是什么都不巴的,什么尘埃不尘埃都不巴的,原因是没有一个东西给它巴,你们千万要小心领会,不要认为它是四大皆空了,有一个空境,这又错了,真实理中,这个空境也是没有的,所以尘埃无处染。
(中间一段,当时有很多西方白人等仁波且和学者,现场中是不同的人都在翻译,佛陀师父听到他们英语的翻译错乱,当下严肃批评他们的翻译是错误的,要他们不可以不懂装懂,乱翻译下去,最后指名还是由波迪温图仁波且来翻译。)
神秀是有一个东西,叫菩提树,他所证到的佛法的境界是有一个东西、所要得到的东西,那么,慧能就说:佛法里面连意识都没有分别了,还有什么东西可成在呢?没有成在的东西,有什么可染的呢?所以,空性里面是不能有意识分别的,有意识分别就落入凡夫意识了、就脱离空性了,脱离空性,自然就是凡夫境界,没有意识分别,就进入圣人境界。但是,人要没有意识分别,一般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学佛修行了。
今天我看你们翻得非常吃力,很多错误,我也就不想继续讲下去浪费时间了,我赶快给你们教功夫算了。好,我现在直接给你们教功夫吧,教禅坐的功夫。
我今天给大家传的这个禅呢,为什么这些人一坐下来就非常,不是散乱就是睡眠,不是睡眠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掉举?主要是我们无始、若干劫以来的那个业障啊,黑业、白业、无明业,就是说,好的和坏的、乃至不好不坏的这些业力把我们围住,因此坐下来的时候就得不到妄想清净,没有妄想清净这一步就更不可能断妄想,断不了妄想就根本不可能证到禅境,也没有定境可言,就没有办法开悟。所以说呢,往往参禅的人,只知道教人参坐、禅修、自己禅修打坐,但是,参禅的人一般是不懂参禅有专门一个咒语,要先清除禅坐坛城,就说我们今天参坐了,要先把一个咒语啊,净坛咒,要先念,把坛城清除,把那些对我们不利的邪气啊、妖孽啊等等不好的通通赶出去,那么这是第一个工作要做的。如果在山里面呢,还要另外加上迎请山神来护关,还要防止野兽或山精树怪来侵害,所以有两个法要修。但是,我们在家里面呢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只不过还是怕的是,有的地方怕台风,有的地方又怕地震、水火之灾。
现在我们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懂得在禅坐修法时怎么样防止外障的这个法、要先把它预防起来的这个法。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咒语的力量,另外一个部分是属於身体的力量。那咒语呢有三个咒语,缺一不可,如果三个咒其中一个缺了,少了一个咒,那就很难参破了,那就成了世俗的那些禅修了,这是在外面或家里面、在城市做功课用的,不到山里面去。净坛咒是一个咒语,所谓净坛咒不一定叫清净曼达拉,你记住,不是坛城的意思,就是家里面做功课的地方或在任何一个地方、能打坐的地方。这是一个咒。第二个咒呢,就叫做专门参禅的一个净业观空,是禅里面用的,就专门参坐,它先把业力清除、暂时排除开。那么第三个咒很重要,就是心清静咒,这个咒对於禅修者的戒体来说是很严的,对佛教徒同样的严,凡念诵这个咒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是真正的菩萨行为,要严持戒律,五戒,实行三聚净戒,如果重犯,这咒就没有受用了,如果轻犯,效果也不会好,很难清静下来,清静不了,就进入不了禅定。这咒又名叫他心通咒,如果戒行不好,不是真修行人,一当达到他心观照力,那还得了?那佛法界就乱掉了,因为戒行不好的人,就会害人的,乃至害众生,甚至害佛菩萨,佛法界的领域是不准有邪人、骗子、破戒子进入的,而且传授此他心通心清静咒,是必须通过菩提圣水沐洒灌顶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凡学了这个咒的人,不经过合法灌顶,就随便传给第三者,这位传咒的上师,无论是什么身份,都会终生不会成就他心通道量的。这是铁定的!!!同时,如果有了他心通道力,也不能拿去显示,犯了此条,有可能失掉他心通道力,而真正要显示的是如何利益众生、断掉我执自私,树立菩萨大慈大悲之行,要显的是菩萨的事业,菩提萨埵,自觉觉他。所以传此咒之师,要自己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要为了招摇过市,把自己害了,没有心清静咒,只有前面两个咒,也是可以禅修的,只不过是效果上的差而已。这三个咒是必须要念在前面的,要先念,要把这个工作做了,才开始参坐,入於禅修。如果没有学过这三个咒,只要参修正确,也是有受用的,但最多只能有百分之三十的受用。现在我开示传授第一个咒,我会教给你们,现在我就要传给你们咒,我不要讲久了。
先学第一个咒啊,都把手合起来,要非常恭敬、真诚的心,把眼睛闭上来,等我做完加持以后呢,我就开始念咒了,你们跟著我念。好了,现在已经传授给你们第一个咒了。
第一个是禅修净坛咒,这个咒的作用主要是净坛城,把坛城一切不净的秽物,和一切习气、障业,全部清除,这是针对所在坐禅的场地,它是不针对这个自身的,它主要是针对坛城起到的作用,所以自身的业力呢,照常是没有清除的,因此,凡是上等的禅修法,必须要加上禅修专用的除障禅定净业观空咒,现在大家跟著我来念,除障禅定净业观空咒,我念一句呢,大家同样的就跟我念一句。这里是要教授第二个咒,这里不列咒语。第三个咒,也就是心清静咒,今天不传,因为没有带灌顶资粮菩提圣水,下次再灌这个顶。
好,现在两个咒语都传完了,那么传完了以后呢,现在我就要教大家禅修的方法了,禅修的道理、理论非常的多,我就不详细去阐述它,为了节省时间,直接传给你们吧!传给你们这个禅修法,希望大家注意,这个禅修法,由於是高级的禅修,因此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地拿去传给别人啊,或者是一个破戒的弟子啊,都传给他了,这不可以的 ! 一定要传给清规戒律很好的佛教徒,而且真心诚意学佛,有四无量心、实行六度万行的、严持戒律的、有菩提心的这些大悲菩提境界的道德品质的好人,他们来学。佛法要传给好人,不要传给有问题严重的那些不好的人,如果有问题严重的人,他们除非改悔了以后,当然我们也会传给他的;也不要传给那些什么贪赃枉法,伸手就跟人家要钱要供养的人,那种实际上就是有问题的人了,所以大家要特别的小心啊。
我刚才说了,为了节约时间,不说废话,直接教了。大家静坐下来以后,我们先一步一步的入手,先由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所用功的方法的第一步开始,那么这个第一步的开始呢,它是属於般舟的观修法,也就说,观起般若之性海,叫观般性念,那观般性念呢,我的起法是跟社会上那些禅修人士不同的,我首先要你们大家做的是从数息开始,从止观数息,小止观的数息开始,但不完全同於小止观,我们不管十二时辰中,什么时间有什么精怪,因为我们有三个咒,不怕他们扰乱,我们只注重胖的人呢,就数出气,瘦的人呢,就数进气,就是说呼吸的时间啊,朝里面进气的时间呢,那么你瘦你就数进气,这样呢,你身体会好起来;如果你太胖了呢,不能太加补了,所以就数出气,这样子呢,身体就不免得太臃肿。当然,这个胖瘦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教大家胖瘦怎么数气,怎么数呢?从一开始数,比如说数进气,数进的气,一,你就轻轻念一声,要数出声,出气的时候不要数,进来的时间念出声“二”,就这样子,然后数到十,马上重新从头开始,又从“一”开始,数到十,又再重新开始,千万不要数“十一”、“十二”,这很重要,数来你都意不散乱可以有半个小时左右了,或者乃至於好的一个小时,都没有错乱过了,这个时候呢,你又要开始,把声音停下来,用心中默念来数,默念也是一样的数法,只是说声音不要念出来,也是进气的时候“一“,或者是出气的时间“一”,那第二下出气的时间“二”,就这样子来回反覆的数到十,就重叠回去,来来回回,不可数错数字超过十。
这一步过了以后,就开始进入般舟水了,那般舟水呢就是修水光观法,打一杯水,把这个水打起来以后,就放在你三呎远左右的地方,藉著室内的灯光,或在天上的月光,那个水里面就有个光,你就要把那个光看住,紧紧的盯住它,这时也不要数息了,意念全集中在那个光上,一动不动,一动不动,就是说光光光光,盯住这个光,一动不动,不要分析光的大、小,也不要分析光的变化,强弱都不管它,坚持得愈长愈好,如果这个光都能坚持得到半个小时以上,意念没有离开光,你的意念不分乱,或者是坚持二十分钟以上,你的意念没有跑过的话,这个时候,你就要改成观想自己的进气或出气,在鼻子洞口处或在嘴唇某个部位,出气时会感觉到某一块部位有明显感,注意这明显肉块的部位的感觉,出气入气要非常清楚感觉。但是意念决不可以随出入的气走动。只能全力集中在那一小块感觉肉上,如果意念一旦随气走动,就已经失定了,所以千万注意,意念不能随气走动,只能意那块有感觉的肉,出气入气都要清清楚楚感觉到那一块肉的明显,随著禅定力的减弱或增强,感觉也会有减弱或增强,乃至有时几乎感觉不到,但是不必担心,意念集中会好转起来,定力增强时,禅境幻相也就出现了,如光点、光圈、影像等,均不可执著、分心,千万记住,如果此时意念如野马分散,或睡眠盖现前,你就要停下来。你就必须转入动态观波念,马上把这个光杯端起来,拿在自己的手上,盘上腿,如果盘不上的,就坐在凳子上,用手端著它,放在自己的脐轮下方,就是肚脐眼的位置下方,然后手就依靠在腿上固定,这个时候呢,因为人的身体的微动性,所端的杯子,它一定会动的,随著光会动,这个水波会动。杯子一定要装满,用铜杯,不要太大,因为太大太重了。那么这个时候就盯住这个杯子里头这个光,这个时候如果杯子一动的话,这光就变成花光了,变成花光就不好了,就说明你的心没有静下来的,所以说你要争取让这个水不要动,一动不动,一动不动,一动不动,绝对要保住它不动,如如不动,於这个不动之中,你能坐下半个小时,或者是一个小时,乃至几个小时,那你的禅修功夫就快要成熟了。要明白,波动即光动,光动即波动,知波光动即心动。如果此时能做到“波光千般浪去来,心念如如原不动”,这一定就开悟了。
如果在坐不下去的情况下,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最容易发生的是疲倦,人一疲倦就想睡觉,所以波光就容易散乱的,或者是意念跑到一边,连水都打倒在身上才发现,这时候就说明你没有在定中,至少基本的定是没有的,当然我并不是指的三昧耶的如来定,这是指如如不动的一种定而已,那么鉴於这种情况,我们此时假使眼睛涩了,我们的头脑已经开始昏沉、快要进入睡觉,如果是实在撑不住了,那么这个时候啊,我们马上要停下来,把杯子放在正前方,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啊,就要扯自己的耳朵,把自己的耳朵吊著一扯一扯的,然后用手心搓热,在脸上呢,就开始搓自己脸,搓自己的脸呢,那么这个脸呢,它就会发烫,轻轻搓、轻轻揉,轻轻搓、轻轻揉,这个时候啊,揉了以后,睡眠盖就跑掉了,那再打坐。打坐一时,盖障又会来的,发现不行的话,此时此刻,我们马上要换法了,换什么呢?我们马上就要换成下坐来打一桶水,念用水咒七遍后,洗个冷水脸,把脸和脖子及脖子下方擦一擦,这个时候呢,我们的精神又好了,当下就可以马上重新禅坐,因为人啊眼睛也就不涩了,头脑此时清醒了,那么此时此刻呢,我们就继续坐,坐下用功。时间一长往往又坐不下去了,实在都没有办法再坐了,那么咋个办呢?这个时候啊,就必须停下来了,该停下来了,停下来以后,怎么办?停下来以后呢,就要睡觉,睡到醒了、有精神了,我们再坐。如果再坚持禅坐,自己却撑不住了,你还坚持,就会发生禅病。这个时候的禅病啊是非常严重的,为什么说禅病很严重呢?原因是,一当你养成禅病的习惯,你的这个眼睛涩了还要继续用功,你眼睛涩了,你硬是去撑,那它还是要睡觉,由於一睡觉,你就养成不好的习惯了,所以说呢,此时此刻就会发生问题了,以后就不容易纠正过来了,有可能上座你就想睡,或另外三大障出现,所以一当出障严重时,马上就开始扯耳,马上开始揉脸,如果揉脸跟扯耳都不行的话,你这个时候马上就要下来,打冷水来持咒洗脸,冷水脸洗后坐一下,又不行的话,那么此时此刻,你马上不可再禅坐了,下坐当下进入睡觉,睡醒了以后,又再起来用功,所以说呢,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大家千万要小心,要记住在禅修的时候,如果实在睡眠盖来了、散乱来了,或者是妄想来了、掉举来了,都要对治的,尤其是睡眠盖是非常厉害的障业,它来的时候,你会不知道的,它让你睡著了,等你醒的时候,早都把时间拖过去了,所以很难对治。记住,在禅修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好的境界——禅相,产生禅相,出现光啊、光点啊,甚至於出现异象啦,护法、魔妖等等,或者是有异香扑鼻啦,或者听到外界的声音啦,要千万记住一句话,这些现象都是幻觉,凡所有像皆是虚妄,千万不可以执著它,不可以执著,它才会升化,才会进步,才会进一步的进入清净法身,那么这是深入禅境的道理。进入禅境真正的做到应无所住境界的时候,你的佛性自然现前,能於佛性当中,处於如如不动,则生死自了,就能了脱生死,如果能於佛性当中,自然会开肤智慧,能得很多种圣境,一切圣境都会证到,都在里面。
当然这个是属於禅修里头比较高的一种修持,真禅修里的大法,但是真正高级的在哪里?就在於有咒语的加持和观想的法度,有这个特殊的作用。等到这一步已经修好以后,就根据你的善根,也许会为你作《解脱大手印》境行灌顶了,那就是相当至高无上的法了,是保证解脱的无上大法。但是,修学《解脱大手印》,必须的,是要学好、尽量去实行发在网上的两大心髓:《暇满殊胜海心髓》、《最胜菩提空行海心髓》,必须有了这两大心髓为根本,修学《解脱大手印》的法才能当下受境行灌顶,当下入境,获大成就,而且法界同体,都在这里面,奥妙无穷。
寒山僧踪 歌词大意
《寒山僧踪》歌词大意:
深夜访禅登上了崎岖的山峦,天地与山间只是一片朦胧的雾,并没有市井的渲啸,更没有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功名利禄好似水中的月,镜中的花,转瞬而逝。一切诸法,世出世法,皆为一合相皆是幻有,皆无自性。转眼看,还是只有佛法象明灯照亮众生。人间的苦与乐伴着寒山的鸣钟随风飘去。众生切莫要君莫要逐云追梦,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逐云追梦不可取,因为荣华富贵如云消雾散,如梦境幻灭,得到的也似黄昏的落日。要放下一切,老实念佛,去掉贪、嗔、痴等一切恶念。象落叶一样,来来去去都从从容容。我们是赤条条地来到世界,也要赤条条地到西方极乐去。君何须寻觅僧的足迹,还是静下心来,老实做人,老实念佛,一心向佛。此曲无德禅师评价得好: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
歌曲:寒山僧踪
演奏乐器:箫
演奏形式:独奏
作词:陈建名
作曲:陈大伟
具体歌词:
夜客访禅登峦峰
山间只一片雾朦胧
水月镜花,心念浮动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回眸处灵犀不过一点通
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鸣钟声声苦乐皆随风,
君莫要逐云追梦
拾得落红叶叶来去都从容,
君何须寻觅僧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