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古文中的所有解释和例句
◎ 【安】【 ān】〈形〉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peaceful;quiet;calm;tranquil]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easy]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composed]。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peaceful]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slowly]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 ◎ 【安】【 ān】〈动〉
(1) 使安定 [stabilize]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appease]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arrange]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be content with]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install;fix]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某种不好意图] [harbor]。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安】【 ān】〈副〉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how]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 ◎ 【安】【 ān】〈名〉
(1) “安培”的简称 [ampere]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 ◎ 【安】【 ān】〈代〉
(1) 谁;何;什么 [who;how;what]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where]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文言文中的“安”有哪些意义和用法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安”的全部释义如下:
*
1.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
2.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
3.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
4.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
5.装设:~置。~家立业。
*
6.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
7.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
8.姓。
现代汉语唯一比较少用的义项是第7项,疑问词,表示“怎么?哪里?”的意思,一般用在句首。
举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
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
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
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
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欲安所归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
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
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②恬然自安。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安"在文言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安敢(ān gǎn):怎么敢。安:怎么,哪里。例句:1、唐代柳宗元所著的《捕蛇者说》: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2、宋代欧阳修所著《卖油翁》: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安敢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安敢(ān gǎn):怎么敢。
安:怎么,哪里。
例句:
1、唐代柳宗元所著的《捕蛇者说》: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宋代欧阳修所著《卖油翁》: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安敢”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安敢(ān gǎn):怎么敢。
安:怎么,哪里。
例句:
1、唐代柳宗元所著的《捕蛇者说》: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译文: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他呢
2、宋代欧阳修所著《卖油翁》: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
3、两汉司马迁《陈涉世家》: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
译文:况且以楚国的强大,都不敢杀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敢杀害将军您的家属呢?
4、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译文: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5、两汉东方朔《答客难》: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译文:张仪与我并存于当世,也当不上掌故那样的小吏,还敢期望成为侍郎吗?
6、宋代司马光《田子光教育子击》: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
译文: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自高自大呢!
文言文中“安”的一词多义是什么?
⒈平静,稳定:全 .定团结.
2、使平静,使稳定:慰
.3、处理,放置,装设:置.装.
4、存着,怀着:心赖账.
5、治理:.天下.
6、疑问词.哪里?怎么:而今~能见死不救?
“安”的本义是“安居”、“安定”,如《尔雅·释诂下》说:“安,定也。”《荀子·王霸》中说“国安则民无忧”,意思是说国家安定了,百姓就会无忧无虑。
再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里的“安”字时“安稳”、“安定”之义。有时也用作使动用法,如“安民告示”,就是使民心安定的告示,由“安稳”又引申出“习惯于”之义,如《汉书·艺文志》里说“安于所习”就是说习惯于他所熟习的。
后来由“安稳”又引申出“安放”、“安置”之义,后来又由“安放”引申出“安装”之义。如“安电灯”。但有时“安”字还当疑问代词用,如《史记·陈涉世家》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小小的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又如“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当“安”字作疑问代词讲时,它与“安”的本义毫无关系,这是个假借字的问题。
文言文安 带有难道的意思的 是出自那一篇古文
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左传.昭公元年》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初中语文安和案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安和案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下:
安
⑴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⑷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⑸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欲安所归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⑺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这里指内心平静。)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案 àn
〈名〉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无靠背的坐具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长方形的桌子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案
⒈长方形的桌子:书~.拍~叫绝.
⒉记事的或储存备查的文件:有~可查.档~.
⒊提出计划、办法,提供讨论研究的文件等:提~.议~.草~.方~.
⒋事件:惨~.
⒌涉及法律的事件:法~.办~.破~.冤~.
⒍搁物品的板架:~板.肉~.
⒎〈古〉用于端饭的木盘.
⒏同"按⒋".
文言文中"安"的意思中安放,安置的例子
安 ān
形容词义:
1、会意字。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3、安详;从容不迫。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等。
4、安宁。
毅良久稍安。—— 唐·李朝威《柳毅传》。
5、缓慢。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动词义:
1、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3、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4、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5、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6、存着……心;怀有(某种不好意图)。
副词义:
表示反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义:
1、姓。
代词义
1、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安在古文中的所有解释和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