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灭长安的《缘灭长安》创作感言
自七年前写武侠小说以来,常会有文友,朋友,亲人,同事问我,为什么会写武侠小说?虽不是惯于看人下菜碟的人,我也会因人而异,回答这个为什么?或说喜欢,或说有话要说,或说是无聊,或者说想振兴武侠小说。但却从未细细想过个中因由。今天蒙涵生君不弃,又问到这个问题,一时兴致,索性将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在此一一作个交待。
我写武侠,起因确是无聊--闲得无聊!但心情却极苦闷,想有个发抒处,于是一天早,信手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但只写了十几天,就调到另一科室,骤然间忙了起来,同时还遭到了丈夫的强烈反对,我的写作大计很快就转到了地下,但这时的我已如吸毒之人,每天不写个三五万字,这一天就过不下去。就是在这种‘上瘾’的状态中,我只用10个月,就完成了《缘灭长安》的初稿,但,对此书的修改,我却花了十一年的时间。
我写武侠,也没人教,就是自已想:要写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中有个什么样的主人公?这人有个什么样的性格……
我的感觉,小说创作,不止是武侠小说的创作,似乎都应以人物为主,人物立起来了,那就成功了大半。就是沈从文说的那句:“贴着人物写。”
当初写燕长安,初稿把他写成了完人。后感觉不对!要写活生生的人,就要让他像人,有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当然,也有人的弱点和毛病……于是就改,这一改,就是近30稿,现在,感觉他和书中的其他人物,总算是都像点‘人’了。好人有缺点,坏人也有人性。 武侠小说创作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故事性要强。小说最初就是讲故事的,所以‘好看’很重要。作者就算是有再宏伟,深刻的大道理要抒发,若是故事不好看,读者翻两页就扔一边了,那那些大道理却如何让读者看到,思考,并最终接受呢?
把握了这两点,就好像是搞大型泥雕塑的人,将泥雕的钢丝骨架立好了,接下来,就该往上面扔泥巴了。
长篇武侠小说创作中最难扔的第一砣“泥巴”,应该是开头。
我在这第一砣泥巴上,被卡了四次。前两次都是在20几岁,上大学时。那时时间优渥,又喜爱武侠小说,就动手了,但稿纸撕了扔,扔了撕,最后都废然而止了。这次也是一样,才写了个开头,就有难以为继之感。只得停笔,看着稿纸发呆,但随即就想起路遥在创作完《平凡的世界》时所写的创作体会,他也遭遇过跟我,相信也是大多数长篇小说作者在创作中所遭遇过的难题:如何开头?如何开一个又精彩,又笔力不凡,又能带起全篇的好开头?
最后,路遥在扔了一地稿纸后,开了一个很平凡的头,同时,他让书的主人公孙少平在第一页就登场。
万事开头难,写作亦如此。这是交响乐的第一组音符,它将决定整个旋律的展开。长卷作品所谓的“开头”,照我的理解,主要是解决人物“出卖”的问题。在我阅读过的长篇作品中,有的很高明,有的很笨拙。最差劲的是那种“介绍”式的出场方法。人物被作者被动地介绍给读者。这种介绍是简历性的,抽象的,作者像一堵墙横在读者与人物之间,变为纯粹的“报幕员”,而且介绍一个人物的时候,其它人物都被搁置起来。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得由作者交待。等读者看完这些冗长的人物简历表,也就厌烦了。实际上,所有高明的“出场”都应该在情节的运动之中。读者一开始就应该进入“剧情”,人物的“亮相”和人物关系的交织应该是自然的,似乎不是专意安排的,读者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这一切。作者一开始就应该躲在人物的背后,躲在舞台的幕后,让人物一无遮拦地直接走向读者,和他们融为一体。
但是,在一部将有近百个人物的长卷中,所有的人物是应该尽可能早地出现呢?还是要将某些人物的出场压在后面?我的导师柳青似乎说过,人物应该慢慢出场。但我有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比如《创业史》里和孙水嘴(孙志明)同样重要的人物杨油嘴(杨加喜)第二部才第一次露面,显然没有足够的“长度”来完成这个人物。与此相联系的问题,如此重要的角以,在第一部蝓蟆滩风起云涌的社会生活中,此人干什么去了?这个人物的出现过于唐突。
在我看来,在长卷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应该尽可能早地出场,以便有足够的长度完成他们。尤其是一些次要人物,如果早一点出现,你随时都可以东鳞西爪地表现他们,尽管在每个局部他们仅仅都能只闪现一下,到全书结束,他们就可能成为丰富而完整的形象。除过一些主要的角色,大部分人物都是靠点点滴滴的描写来完成的。让他们早点出现,就可能多一些丰满。怎样在尽可能少的篇幅中使尽可能多的人物出场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必须找到一种情节的契机。(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所以,我的女主角之一,在第一页就出场了,而男主角则第二章(原稿,现应为第一章)就出现了。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解决好了开头,《缘灭长安》的创作,就像朝辞白帝的那叶轻舟,非常顺利流畅地前行了,而我并不拘泥于从开头到结尾的写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感觉哪一段,哪一章更有把握,就先写哪一段。
而我在一开始,就想写一个大悲剧,是以,整部书,我最先完成,同时也是最满意的,是第三,四部,特别是书中各个人物结局的部份。
许多呼之欲出的人物在急迫地等待你安排场次以便登台表演。所有要进入作品河流的人物,哪怕是一个极次要的人物,你也不能轻视忽略,而要全神贯注,挟带着包括枯枝败叶在内的总容量流向终点。终点!我构思的习惯常常是先以终点开始而不管起点,每个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他(她)们的终点都分别在什么地方呢?如果确定不了终点,就很难寻找他(她)们的起点,而全书的整个运行过程中,你也将很难把握他(她)们内在的流向。当然,预先设计的终点最后不会全部实现,人物运动的总轨迹会不断校正自己的最终归宿;也有一些人物的终点不可能在书的结尾部分,在某些段落中就应该终结其存在。
毫无疑问,终点绝不仅仅是情节和人物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全书的题旨所在,在这个“终点”上,人物、情节、题旨是统一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在这里结束,绝不仅仅是因为故事到这里正好讲完了。即是最“漫不经心”的意识流小说家,在戛然而止的地方也是煞费心机的。
找到了“终点”以后,那么,无论从逆时针方向还是从顺时针方向,就都有可能对各个纵横交错的渠渠道道进行梳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大约知道这张大网上的所有曲里拐弯的线索分别最终会挽结在什么地方。这时候,你甚至还可以放心地心情地把这些线索抖弄得便“乱”一些,以致将读者引入“八卦”之阵,使其读不到最后就无法判断人物和事物的命运。如果有这样的大布局,再有可能处处设置沟壑渠道,那么,读者就很难大跨度地跳跃到书的全书结局部分。绝不能有广大的平坦让读者长驱直入。必须让我们不得不在每一个曲里拐弯来停下来细心阅览方可通过……(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写完了三,四本,我返回来写第一,二本,在这期间,我遭遇了诸多的创作上的烦恼,主要是不知该用什么方法,最好地将我心目中的段落写出来,譬如第二本一开头,尹延年与子青往西夏一段,我就因无法下笔,而搁置了很长的时间。是的,是搁置。当我遇到无法写作的段落时,就会将其搁置,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他总会在你感觉山穷水尽的时候给予你神助,让你豁然开朗!
现在,我驾驶的这叶轻舟正轻快地前行着,许多泥巴也扔到了支架上,但我不知道,风光奇伟秀丽的文学三峡中,有无数暗礁险滩,正在漫漫前路上恭候着我……
由于是第一次动笔,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可以车载斗量。首先就是人名,真的很佩服金庸、古龙书中那一个个鲜活、富有内涵的名字:任我行、王语嫣、林诗音、高渐飞、花满楼、西门吹雪……而我却抓着一本《百家姓》,仍然茫然无绪,只能一边写一边想了。
结果,就是书中有些人的名字被改了八、九次的都有,由于前三稿都是手写,这下可整惨了,印象最深的就是马骅的名字本为秦关,后读到昆明报纸上对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优秀青年马骅来云南做志愿者,最后因车祸牺牲于雅鲁藏布江中的报道时,感动、悲伤、怅惘之余,我立刻将秦关全改成了马骅。以此来寄托我对这位伟人最深切的敬重和怀念!同时,古埃及人相信:只要一个人的名字能被后人不断的提起,那么这个人,就能得到永生!
当时我的手稿已完成了三分之二强,为将秦关全改成马骅,我一页一页的翻,一个一个的改,真有气喘吁吁之感,但,相较于马骅的崇高献身,我这点点小动作,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他的人名有些麻烦过此,但就不一一赘述了。接下来,就是书中触目皆是的细节了。
有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在创作此书时,我已有定见:年代尽可模糊,细节却须尽量真实。就如《红楼梦》那样,只有如此,才能使全书产生一种既飘渺如梦,但同时又令读者如见如闻的感觉。也才能最大程度地达成我所希望的创作效果。
为此,差不多每天中午我都要跑一趟省图书馆,若时间允许,晚上再去一次,顶着炎炎烈日,几乎是小跑着前进,来回一个半小时……即便如此,有些资料省图仍付厥如,这时,就要跑市图、区图、各家大小书店……
燕长安被困井底时,与子青聊天解闷,说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8年。写到此,拿不准到底是8年还是9年,于是开始跑……记不得跑了多长时间、跑了几多里地,最后,是在我妹的书架上查到了:8年!
类似的例证,如恒河沙,不可胜数,也就不一一例举了,也免得各位侠友们看得心烦,我回忆得崩溃。
唉,还以为这就是文学长江的第一个险滩呢,可谁知,这不过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真正的暗滩,已逼近眼前!
手忙脚乱地解决了人名、细节问题,另一个更糟糕的问题就如一座逾越不过去的大山般,突兀地横亘在我的面前:写不下去了!我惊慌地发现:稿子还粗糙得无法入目,我却已经才尽了!面对稿纸,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再不能落一个字!
我,是写作的料么?我写的这些,看看已厚厚堆摞着的稿子,能让人看么?极度的怀疑,令我气沮得只想放弃,可终归是不甘心,于是向母亲求助,并不是她懂写作,而是,兴许能干的妈妈能帮我找一个武侠小说方面的编辑,帮我看看,我写的这些东西还行吗?还能让人读得下去吗?如果不行,编辑能否给我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可怜母亲为了圆女儿的一个虚幻的梦,当即四处奔走,终于有一天,她与一位好友将我领进了出版局一位领导的办公室里。呵,母亲和领导都会错意了,二位长者都以为:我是想出版此书。是的,我当然想出版此书!又有哪一位作者,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变成白纸黑字呢?可却不是现在,不是这一刻。我又一次体会到,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不同时,会出现怎样的、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这次劳师动众的求教,最后当然无功而返了。
既然无师可问,那就靠自己罢。我跳开写不下去的那一段,写别的章节,先绕过这座大山再说。
事实证明,当时我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不久,我就如有神助,很顺利地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完成了当初让我止步不前的那一大章。
当年芬兰画家梵高也曾有过与我相类似的例子:他开始画画,很快就怀疑自己画得是否正确?于是步行几十里,抱着自己的画作到一懂画的教师家中拜访,教师一看他的画,就摇头:比例不对,线条也有问题。遂动手帮他改,等改完了再看:比例、线条都合乎规范了,可是,画作中原来的那种神韵全没了!
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对自己抱有信心,自信很重要!天底下,没有人生来就会写作,每个人都是在探索中前进,而由于各人性格、信仰、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的不同,要找到一个人,让他教你如何写作、怎么样才能写得好,同时又符合你的创作意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这时,信赖自己就很重要了。
阿弥陀佛,第一个险滩总算是绕过去了,而以后,还会有多少个呢?
在如痴如狂的状态中,只用10个月,我就完成了书的第一稿,120万字。然后在妹妹的鼎力相助下,我买了一台电脑,将120万字都打到了电脑上,为的是方便修改。接着,我就用一天一章的速度,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修改’工作。
39章,一个多月一次,连改6稿。但无论怎样改,都感觉不对劲,可到底不对在什么地方,却又茫然。上帝保佑,就在这愁肠百结的时候,救星来了,于偶然中,我在省图书馆借到了两本文学评论书籍--王彬彬的《一嘘三叹论文学》 ,李建军的《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 ,后又设法搜购到了李建军老师的《小说的纪律-基本理念与当代经验》 《文学因何而伟大》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等书。王著从大处着眼,重点强调文学的时代性,文章的主题,构造及思想性……李著则从细处着眼,将一些名家名作拿来,一字一字地加以分析,研究这些作品中的硬伤与不足。
细细读完这几部书,我算是大梦方醒了!虽然此五书都不评武侠小说(看不上),但二位老师对那些名家名作的批评指正,仿佛句句说的都是我这本书中的缺点!
个人感觉:文学作品虽然有言情,武侠,侦探,冒险,玄幻……等等类型的不同,但其中的一些东西却是共同的。这样,作者们在写作时所犯的错误,也就是共同的。
当时我的第6稿已经改到了第20章,之后,我将此二书当作修改的‘圣经’,一点点地照着改,感觉大好。就好像原来就知道我的作品有病,也有症状,但却因不知病因在哪?就不能对症下药,加以医治。而现在既清楚了病因,也明白了该如何‘医治’,再措手,就容易多了。
但即使如此,迄今为止《缘灭长安》我仍大改了近30稿之多,小的修改无法计数。12年时间,除用了约2年时间,创作、修改另一本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小说《洛神赋》 ,吃饭,睡觉,工作,家务,领小孩。几乎全耗在了这部书上,从120万字删到了73.5万字,仍觉冗杂。后经武侠故事编辑秋雨教师和陈渐主任的指点,才算是抓住了‘修改’的关键,真正做到得心应手了。
回首这12年,感慨良多,之所以今天写这系列文章,也就是期望各位侠友们莫再犯与我同样的毛病,莫再与我一样,走那么多的冤枉路了。
当然了,文学创作之道,因个人的身世,性格,所受的教育,对人生,世界的看法不同而不同,上面拉拉杂杂的说了这许多,毕竟都只是我一个人的体会,绝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诸位侠友们看罢一笑置之可也,大可不必当真。以免我误人子弟,贻害非轻!
再次问好各位侠友,并希望今后在武侠创作的道路上,我们互相勉励,互相鞭策,共同前行!
著名词作家歌词创作感言
精彩语言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文学史上不著名词作家歌词创作感言
相亲相爱的创作感悟
《相亲相爱》与传统意义上的爱国歌曲无论在风格、试听人群、时尚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传统的爱国歌曲将聚焦点放在歌词的“爱国情结”、演唱者的饱含深情、视听体验的大气稳重几个方面,而在歌曲的时代性、时尚度、流传度几个方面稍微欠缺。《相亲相爱》这首歌不仅能够结合传统爱国歌曲的深情、大气等特点,同时在时代性、试听人群的综合性、时尚度几个方面下足了功夫。
首先歌词新颖脱俗,优美而不失隆重,既有中国风歌词的意境,又有白话歌词的简练。其次歌词表达意象包罗万象,不拘泥于传统爱国歌曲的大好河山等单个意象,这首歌里面有气势恢宏的山河、有温暖的灯火人家、有风起云涌的自然……人文自然、天文地理俯拾即是。
除了歌词出众,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一个亮点。整首歌的旋律兼具大气恢弘和时尚动听,起伏环绕连绵不绝,有如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一般紧紧簇拥。尤其是沂蒙山小调的运用,更是神来之笔,让整首歌与生活拉近了距离。
我喜欢的句子,感悟是什么,然后自己创作
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
1、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跟随。
2、人不要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
3、心中有所牵挂,生命才会坚强。
4、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
5、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
6、人生有些事,错过一时,就错过一世。
7、走的桥多,不一定走的路就多。吃的盐多,不一定吃的饭就多。走路的时候有伴就不觉得路远,吃饭的时候有伴就吃得香。
8、都说人往高处走,可是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谁知低处纳百川!
9、Love means you don't have to say sorry,ever.
10、如果我爱你,我就会理解你,通过你的眼睛去看世界。我能理解你是因为我能在你身上看到我自己,在我身上也看到了你。
陈成的创作感悟
紫砂壶品种的分类一般分为光货、花货、方货与筋瓤货四类,其工艺各有特色,这里主要结合笔者的工艺实践,谈谈花货的设计与制作。
花货的称谓,有宜兴独特的地方特色,其实这个“货即解作类,所以花货也称作花货类 。紫砂壶的花货类产品,大多取自于自然生活环境,在造型和装饰上以动植物为原型,以写实或夸张的手法,取松树、竹子、梅花、藤蔓、瓜果、虫草鱼兽等精巧构思,经取舍适当、堆雕捏塑,作品追求写实逼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朴实纯真的美感,且能做到雅俗共赏。历史上擅长制花货壶的人很多,有陈鸣远、俞国良、邵大亨、冯桂林等,当代也有裴石民、朱可心、蒋蓉、周桂珍、谢曼伦诸名人。风格各异,与其他紫砂壶类相比,喜欢花货壶的消费者比较多。
花货壶的设计与构思,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实际上这种活动是生活中对美的情趣的审慎选择和接收,抒发着创作者平静的心态和追求的浓郁情,也是对自然界相当一部分动植物寓意的借鉴和情感的延伸,往往一件作品更起着以物蕴志的作用。制壶鼻祖供春的《供春树瘿》壶,从根本上反映了制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微和对自然界的独有情趣,整个壶身以树瘿的自然,夸张地引塑出壶嘴与壶把,不规则的型体加上任意的壶盖造型,在当时也许正给人们一种别具一格和清新的感觉,与北宋至明初形成的紫砂壶造型大相径庭。由于花货与生活的接近和贴切,在紫砂壶以后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花货类紫砂壶获得了较大繁荣并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由于紫砂泥料特有的工艺性能,花货壶产品的制作技艺很大程度上属于民间工艺雕塑的范畴,并受到陶瓷生产工艺的制约,一般意义上讲,一件完美或欲受到使用者青睐的作品,恰当地选料,加上造型与功能以及装饰美的结合是主要条件,同时要兼顾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领,包括泥料的干湿、成型的干燥、烧成的温度控制,甚至要考虑到一件花货壶到了使用者手中的方便和不易损坏。这样可以看到,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完工为成品,实际上凝聚了制作者修养、审美、技能的直接反映。蒋蓉大师的《树蛙壶》、朱可心大师的《彩蝶壶》,以及名家谢曼伦的《桑宝壶》都集中反映了制作者辛勤的劳动和付出的心血。
做好一件花货紫砂壶,实属不易,除了日积月累对生活的观察和吸收,如观察松树、竹叶、梅花、瓜果藤蔓,不花一些功夫是不行的。观察动物更是如此,松鼠、青蛙、蟋蟀等,形态首先,其次对表面肌理的掌握和了解,再则应考虑制作中形与神的关系。追求写实必须赋予其生命,我们平常所讲的“活灵活现”或“栩栩如生”,这就是生命的再现,这也影响到一件艺术品的生命,人们赞美和爱不释手则是生命的价值。
花货类紫砂壶之所以特殊,除了以上原因以外,与其他类紫砂壶的工艺相比较,还有不少在工艺实践中积累和归纳的工艺特点。如:按造型原理,任何一件作品不光是陶瓷必须运用好点、线、面的原理,使其恰当地得到良好的反映和运用,以确保一件产品良好的实用功能和恰到好处的美感。花货紫砂壶点、线、面的设计定位是各类紫砂壶中最复杂的设计,设计不好,影响到具体的工艺制作过程,影响到烧成中的变形以及消费者使用的方便,这些都突出反映了花货紫砂壶造型处理中一丝不苟的严谨性。花货壶制作,工具很重要。古语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花货的制作过程,尤其在装饰部份,仅靠手指的捏塑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和符合紫砂泥性能的目的,故需根据作品的不同造型、不同装饰,制作各种得心应手的工具尤为重要。如对竹叶的镶贴、瓜叶卷曲舒展的特殊处理,树纹和动物表面肌理的处理,一些特殊的小工具不能缺少,而且每个制作人员一般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对工具的制作有着异曲同工的现象。花货壶的装饰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局性的。一把《西瓜壶》通身就是一个完美的创造,其装饰效果也是全局性的,《荷花壶》、《桑宝壶》都是如此。这里就突出了在制作这一类壶时,除了壶身以外,必须重视壶把、壶嘴、壶盖、壶脚完整统一的处理,与主题的贯通和协调是这种处理手法的基础。如高海庚的哈蟆莲蓬壶,壶身是一
莲蓬,壶嘴是一张微卷的小荷叶,壶把是一莲杆,壶脚是莲藕的附件,而壶盖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蛤蟆蟾蜍,主侧面莲蓬上自然排列的莲子每一个都能活动,真可谓匠心独运。
花货壶在制造实践中,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关系。即:造型与装饰的关系。这要求作者须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有一定的雕塑基础,以及能用有限的紫砂泥色来制作和描绘特定的画面。譬如《西瓜壶》、《熊猫壶》造型尚易,然而西瓜和熊猫表面纹理和色彩的理即需一定绘画技能。又譬如松鼠葡萄壶,在造型的基础上,葡萄藤蔓叶果的捏塑和被配置成合理而生动的画面,这就需作者深厚的观察眼光和美术基础。
简与繁的关系。人们喜爱花货壶是由于它的雅俗共赏,与生活贴近,从美学角度看,给人一个热的感觉,容易接受。艺术创作上的简与繁是各有千秋的基本技法,在当今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花货壶的设计与制作,用“繁”手法较多,画面逼真写实,动静得当。《井蛙壶》可以把10mm大的青蛙做得生动有趣,《蟋蟀壶》可以把15mm大的蟋蟀做得两牙张开,翅翼动感十足,古人的《鱼化龙》、《风卷葵》、《九果壶》更是巧夺天工。然而“简”的创作设计其生命力也同样强,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工艺美术领域的创新有了积极的变化,以简练的工艺手法突出创作主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极大的兴趣。如谢曼伦的《竹节提梁壶》,壶体大度沉稳,两枝竹叶一主一次巧妙地迎合主要视线,简练、整洁,枝叶苍劲有力,舒展适当,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再如刘建平的《春涌大地壶》,造型简洁亮丽,不失一大佳作。“简”来于“繁”,没有“繁”的扎实功便不会有超尘脱俗的“简”的意境。近几年来好作品频出现,一大批有造诣的设计制作人员重视文化质的提高和艺术修养,博采众长,努力创新,极大丰富和拓宽了花货壶的创作思路。传统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术的关系。近几年来花壶的创新设计得到史无前例的进步和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材料的利用上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定程度上讲,传统作品仿制和创新都应视。前者是为了继承、借鉴和学习,汲取其精华,后者是追求的目的,这样才能发展。现 在人们所到的花货壶,品种多了,题材多了,当然不同的装技法也多了,大多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和吸取他工艺门类的风格。浮雕装饰壶多以山水楼台阁和动物,系列组合梅桩壶,通身泥绘装饰壶,局或主
题由雕塑来表现的壶,给传统花货壶装饰拓了新的思路,赋予了新的生命。这种创新的同离不开现代创新技术、泥料的研制,烧成设备的现化,并吸收其他工艺手段,这样才能起到好的作用一些壶的装饰能借鉴传统砖刻和石雕的技法;藏卧虎壶直接采用了圆雕的效果;有的壶干脆直接用均陶堆花的装饰,虽有诌议,但创新探索经受市检验的勇气值得称道。
花货紫砂壶已走过了数百年的历程,它的存即是它生命的延续,漫长的岁月蕴藏了它独特艺术风格和日用价值,明末的雍容大度,清代的繁褥,近代的衍生,当代的创新,给花货壶确定了有的地位和延伸了发展的前景,重视花货壶的计技巧和制作工艺的进步,已被人们所接受。创造人们熟悉的美和人们追求所不能忘却的传统,返朴归真、净化心灵、美化生活,仍是当代艺术匠们承担的重任 。
著名词作家歌词创作感言
精彩语言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文学史上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的彰显
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
只有精神的胜利才能使我们感动,为其悲壮而落泪
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创作中的瑰宝。
《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美国艺术史家 贝瑞孙
海明威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于我们,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
——美国作家 索尔·贝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真正的大师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一直读过200多遍,每读一次,我就多一份收获,好像我最后得到了我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东西"。
——台湾学者 陈人孝
海明威的作品把叙事的准确性与简洁性统一起来,但是主题却异常深刻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老人与海》是中国读者中阅读最多的诺贝尔获奖作品,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
——青年作家 李湃
读了这个故事,我敬佩老渔夫不畏艰难、敢于接受挑战的精神,我被老渔夫因生命存在而焕发的精神、力量所折服!《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这是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的劲很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三天三夜,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鱼骨架。我要学习老渔夫勇于和强者挑战的精神。虽然最后大马林鱼被鲨鱼给吃了,只剩下骨头。但是,他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和鲨鱼拼搏。老渔夫体现出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人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精神。在困难面前像老渔夫那样的人会选择战胜它,而不是选择逃避。他不甘认输,不甘被自己打败。在生活中一样,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了,不论结果怎样,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也高兴。
一部不足百页的作品,却能让一代代人一读再读。我从那朴素、精确而又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描写中,进入了老渔民桑提亚哥的晚年生活。我读出了他的贫穷、凄凉,也读出了他的倔强和不甘,同时,他虽已年老体衰,对生活却仍保持那份固有的信心。他出海了,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他捕到了一条大得惊人的鱼,这是他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事。经过了三天三夜的周旋,通过与大鱼的殊死搏斗,他在筋疲力尽的最后关头,终于战胜了大鱼,把它绑到了自己的船舷上。在搏斗的过程中,他心中一再出现一个念头:"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曾这样高喊着激励着自己:"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然而,最终,他还是失败了:在归途中,饥饿的鲨鱼接二连三地追上来,他拼尽全力,一条条地杀死这些掠夺者;老人回到岸边,他带回的只是一条巨大的鱼骨,一条残破的小船和一副疲惫不堪的躯体。他失败了,但他内心的骄傲丝毫不受损伤。他英勇地失败了,他是真正凯旋的英雄,一身伤痕则成了他非凡勇气的见证。在小小的窝棚中老人安然入睡。他没有失望,他没有被打败,睡梦中又要准备出海了,他梦见了狮子。
读完这篇小说,我发现,老人的故事不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搏击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贵和尊严。遍顾所有的人生,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败的原因可以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失败总是一个让你难以承受的打击。关键是你会梦见"狮子"么?你还会准备"出海"么?再出海,你就会有胜利的希望。我想,这种险恶的人生环境和这种坚韧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部作品越来越吸引人的原因。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至于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马林鱼的一幅空骨头架子,这都是无所谓的,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尽生命的能量,为自己的理想追求过、奋斗过、的老人,不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吗?这样的人生应该无怨无悔。
恩师李安的启发,促使王力宏‘改变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联,用音乐在我们心里种一棵树,相信这微小的力量,能改变未来世界的风景。
⊙永远给你最不同的音乐感动 王力宏 2007全新专辑‘改变自己’
我用音乐在你心间种一棵树
想唤醒你心中风的味道
炙热的夏 总有一天因你的改变
再度吹起徐徐凉风
相信自己微小的力量 也能改变世界的风景
歌迷追随着我的音乐
而我的音乐 追随着我的心
2007创作之初 心之所向
追随大自然的力量 改变自己
⊙挑战 不可能的自己 自“盖世英雄”专辑之后,这一年半之间,王力宏挑战着别人眼中不可能的自己。
从电影《色·戒》开拍的那一刻开始,他挑战自己,决心完成我们想不到的王力宏。一个童年在纽约渡过,受西方教育的洗礼,一个有着洋风现代感外型的王力宏,即使是他的音乐创作里的中国风,也洋溢着新潮的现代感;想也想不到,他要在色戒中以复古扮像出现。真的很难想像,充满现代感、凡事求新求变的王力宏,如何自处在那个看似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张爱玲”世界。
30年代的中国、古典唯美的上海、张爱玲的文学,《色·戒》里重现。19世纪英国为背景的文学名着《理性与感性》、中国武侠主题却带有东方禅意的《卧虎藏龙》、颠覆美国西部电影的传统的《断背山》……,李安拍片从不重复,一向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找寻更多的创作可能;你没想到的,正是他的下一步。这样的李安,正是王力宏所崇拜的性格。
在音乐创作上,力宏总是不断的创新、尝试改变、突破自己、挑战更多的可能性,就和李安一样,他们总在挑战自己挑战别人意想不到的自己;而非挑战市场,更从不因市场趋势起舞。能不断“创新自己”是力宏对音乐创作热爱的原因。他更相信当自己的作品被大家认同、甚至被学习、模仿时,他就更应该不断的改变自己、不断成长、创新,挑战更多的可能性,那是身为一个音乐创作者应有的责任。
⊙恩师李安的启发 让王力宏再一次 改变自己
跳出自己 更发现每一个人的不可或缺
王力宏重新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做出‘改变自己’专辑
与《色·戒》剧组合作拍片期间,王力宏见识到什么叫“国际级的制作团队”。
过 去制作音乐,王力宏时常美国、台湾、北京到处飞,与各地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合作;此外也曾担任自己的MV导演,指挥拍片。但是这次拍摄电影,工程浩大的程度远远超乎王力宏过去的经验,从搭设布景、制作道具、服装、美术的基础实体制作,到摄影、灯光、录音等技术团队,再加上演员、场记、化妆师、发型师……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数百位工作人员,在李安导演的统筹指挥之下,一步步完成电影的拍摄工作。看着这么多人同心协力,王力宏的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感动。
为了演出《色·戒》里邝裕民这个角色,王力宏跳脱出自己的世界,在张爱玲笔下的30年代上海,重新活过一回。那段时间,在戏里,他是邝裕民;在戏外,他是演员王力宏。这样的体验,让王力宏在回到原本的音乐人角色时,有了不同的观点。
在这规模庞大的剧组里,王力宏深深感觉到,一部伟大的作品,需要所有人的同心协力;再微小的人也有他的力量,同时,再伟大的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例如:没有人制作30年代的桌椅、布景,就无法忠实呈现当时的景象;但同时,即使是掌控所有拍摄的李安导演,也没办法自己去制作出一张30年代的雕花木椅,毕竟每个人都有他的专长,这个剧组,一个都不能少。
体认到他只是这个大团体里面的一员,王力宏重新认识了他与世界的关系。回到音乐的世界,王力宏带回了这份体悟;他跳脱了音乐人的格局,用“世界的一份子”的角度,来看他可以用音乐,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事情,尽一点他能够贡献的心力。过去,作音乐的王力宏,在意能不能创新音乐潮流,用他的Chincked-out乐风,带领华人的音乐迈向新的境界;但是现在,王力宏希望他的音乐能够为整个世界尽一份心力,他了解了在广大人海中自己的渺小,也更了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为每个听歌的人作些什么。因此,他决定用“改变自己”作为新专辑的名称,希望用音乐的力量,去传达这份想法,让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进而让世界改变!
⊙一张改变世界的专辑 改变自己 让希望前进!
继chinked-out曲风一新世人耳目 王力宏全新蜕变之作
王力宏从自己开始 行动救地球!
极简风专辑设计 使用环保纸印刷 环保筷随专辑限量赠送
继chinked-out曲风一新世人耳目之后,王力宏再度蜕变创新创作主题,以现今全球最受瞩目的议题“环保”做为自己2007最新专辑的主题;力宏一直相信音乐的力量无远弗届,他觉得,音乐可以亲近每个人,没有什么是不能透过音乐传达的。透过“改变自己”这首歌轻快的节奏、容易哼唱的旋律、有趣的歌词,让所有歌迷们一起传唱,传达这份正面的理念。就像播下了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大树,王力宏也期待,从自己开始把爱传出去,改变自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改变自己”这首歌里,力宏提到了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环保议题。他从生活里出发:“今早起床了 觉得头有点痛 可能是二氧化碳太多 氧气不够”,轻轻点出目前二氧化碳过量、全球暖化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力宏也从自己做起。新专辑的包装他坚持极简,放弃使用常用的塑胶底盘,还进一步使用环保纸印刷。力宏更期待自己能抛砖引玉,特别订制环保筷随专辑附赠,藉以提醒歌迷即刻开始改变自己,改变使用免洗筷的习惯,改变自己随身携带环保筷,藉此帮助减少砍伐树木及自然资源的耗损。
除了环保筷、采用环保纸印刷,从包装开始彻底实行环保;专辑中也附注了“抢救地球,刻不容缓,十件你可以身体力行的事情”等内容。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小小的改变,能够为大环境带来多大的帮助?但这就是力宏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概念:“不要以为改变世界很难,一切都可以从改变自己做起。”力宏觉得,虽然“环保”的议题很大,常常让人不知从何着手,但其实做起来一点也不难,就从外出用环保筷、再生纸这种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世界就会慢慢的开始因你而改变! 一张改变世界的专辑,王力宏用音乐种树,期待每个人能改变自己;改变我们未来世界的风景。
⊙心境改变 歌 也不同了《改变自己》亲自作词 听见王力宏更反应人心的创作
王力宏的创作,总是追随着他的心。
创作从不重复自己,王力宏的歌总是能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受;而经过了拍摄《色·戒》这段时间的洗礼,力宏现在的心境,变得恬淡知足而沉淀,不再澎湃激昂,也因此,他对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感受更为深刻。这样的心境转变,反应在“改变自己”这张专辑的作品里;专辑里的慢歌变得比以前更深刻、更内心,但却更感动人;中快版歌曲则更平易近人,让你轻易的就可以跟着力宏一起摇摆。
在这张专辑中,王力宏不但完全掌控制作、作曲,更进一步连歌词都亲力亲为,中文程度越来越好的他,写了9首歌的歌词,也因此我们更能从这张专辑中认识王力宏的创作理念。
从“落叶归根”开始,就让人惊艳他平静内敛、却更深刻感人的一面。
⊙心之所向 王力宏“落叶归根”
“落叶归根”,一个很中国的成语,却是王力宏心的依归。“树高千丈 落叶归根”,字典上说,“落叶归根”是比喻人不忘本及怀乡念旧的心情;对王力宏来说,这个成语却有更细腻的层次。
在美国出生、成长,却回到他父母出生的地方发展事业,在亚洲大华人圈展露他的才华,受到瞩目,王力宏的人生际遇,原本就像这句成语。以往的他总是代表着流行、新潮,唱着Chinked-out的华流嘻哈,引领最新最in的音乐潮流,直到色戒让他回到民初的上海,在当时的街景、服装、对话、举止间,重新活过了一回。在那心境里,王力宏体会到另一种落叶归根,那是文化上的追本溯源,是对中国人曾经有过的生活,一层更新的认识。
而在感情上,从拍摄电影《色·戒》中,王力宏深刻体会到含蓄内敛,不说出口,却更深情、难舍的一种,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力宏将这种体验,化作歌词,谱上了曲,唱出爱情的“落叶归根”。就像离乡背井的游子,心里最深的依归,是他孜孜念念渴望归属的故乡;在爱情里,那个唯一思念、期盼、渴望回去的家,这辈子的依恋,永远是在最爱的她身旁。
心之所向,落叶归根。在王力宏亲笔写下的一字一句间,我们都回到了爱的身旁。
⊙与莫逆之交 共同完成的梦 王力宏请来色戒摄影师 拍出“落叶归根”之美
王力宏一向对歌曲的视觉呈现很有想法,过去几张专辑中自己担任MV导演也有令人惊艳的作品呈现。在拍摄《色·戒》期间,王力宏在片场观摩到国际级的电影拍摄的方式,像块海绵沉浸在其中,不断吸收学习;在拍片之余,力宏更时常与该片摄影师Rodrigo Prieto罗德里哥普里托一起讨论拍摄技巧、影像呈现等摄影美学,曾经拍摄过《断背山》、《火线交错》这样好作品的Rodrigo Prieto罗德里哥普里托对热爱拍片的力宏来说简直如获良师益友,而力宏的虚心好学及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更赢得Rodrigo Prieto罗德里哥普里托的欣赏,心灵交会的沟通让他们成为莫逆之交。
因此,在“落叶归根”这首歌完成之后,力宏第一个想分享的人就是Prieto。他特地越洋邀请Prieto,来为他担任“落叶归根”MV的摄影。由于《色·戒》拍摄已告一段落,Prieto又继续投入新的电影拍摄工作,两人都是全年满档的大忙人要一起拍摄一支MV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为了好兄弟力宏,Prieto在满档的工作中特地乔出时间来,只为与他一起完成两人的共同创作。而担任导演的力宏也拿出最大的诚意配合Prieto,将剧组拉到L.A.去拍摄。但这么一来也让成本大增,使得“落叶归根”的MV,预算高达台币300万!
⊙一点一滴‘改变自己’ 就能改变世界
“改变自己”这首专辑同名单曲,王力宏用轻松还带点自嘲的方式,在幽默中传达严肃的议题,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接受。“改变自己”的节奏轻快,歌词从王力宏早上起床发现自己头发睡得有点Kuso开始展开。心境改变之后,力宏对于过去在意的某些东西,变得不是那么在意了,比如说今天的发型;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身边的世界,他写道:“最近比较烦 最近情绪很Down 每天看新闻都会很想大声尖叫 但脏话没用 大家只会嫌凶 我改变自己发现大有不同”也许原本看到令人烦躁的负面新闻,会令人想骂脏话,但王力宏开始改变自己,用更正面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从“改变自己”开始做起。
他唱道:“ 我可以改变世界 改变自己 改变龟毛 改变小气 要一直 努力努力 永不放弃 才可以 改变世界 改变自己”。从自己的小缺点开始改变自己,改变对待别人的方式,如果大家都一起努力,这个世界终究会因此变得更好!透过这首歌,力宏想告诉大家,要相信自己微小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因此,不要轻忽自己的每一个小行为,因为每个人累积起来,也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体验缺憾中的美好 深入挖掘平凡中的感动时刻
听见王力宏更深刻的感情
快歌激励鼓动人心 更贴近你我
‘改变自己’专辑中的抒情慢歌,不像过去那么激昂、热烈,而是从心底出发。王力宏用沉淀的心,发现平凡中的感动。“落叶归根”虽然是以邝裕民的角色出发,但说的却也是自己身为异乡游子重回文化根源的心情与感情寻求依归的渴望,缓慢的弦乐背景音乐,却拉出更强的张力。
“不完整的旋律”是王力宏的一次音乐实验,用不完整的旋律、奇特的节奏,来表达感情不完整、心上少了一个人的“缺憾”。虽然旋律不完整,但在力宏的巧思之下,整首歌听起来仍然是优美悦耳的。力宏在这首歌里是想传达他的体验:“缺憾”也是一种美好,只是看你用什么角度去看它。
“星期六的深夜”则是一首深刻而低回的歌曲,只有淡淡的钢琴伴奏,伴着王力宏带点落寞的歌声,诉说着一个人的周末深夜里,回忆起过去,潸然落下的男人泪。这也是王力宏的新尝试,在过去,我们从没有在他的作品里听见如此深沉、如此深入内心的王力宏,在这首歌里我们却听见了他如何表现遗憾与失落。
‘改变自己’专辑的快歌非常能鼓动人心,如“爱的鼓励”就是一首给身在低潮中的朋友加油打气的歌,王力宏在轻松的曲调中穿插了“Hey!”、“Ho!”等啦啦队加油时常用的呼喊声,让整首歌听起来更有活力;中版抒情歌“我们的歌”巧妙融入了“Forever Love”与“Kiss Goodbye”这两首歌名,一句“ 认识你 让我的幸福 如此悦耳”,道尽歌曲与感情之间的连结;在这首歌里力宏用一种小人物的角度出发,唱出每一个人都能共鸣的心情。
⊙Chicked-out再进化 Cockey Girl伦敦女孩哈“中文”
北京奥运华人的骄傲 王力宏再开先例为奥运创作
颂扬“华人万岁”
在不断改变进步当中,力宏也没忘记由他所创造出来的Chicked-out华流曲风。“Cockney Girl”是力宏将他在伦敦巧遇一位说着伦敦腔华语的女郎的经历写出来,力宏观察到,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华语、讲华语,即使当他身在陌生的伦敦东区,也会碰到说华语的人。这首歌在充满Party感舞动欢乐的Chinked-out节奏中,同时也传达了不论是说着哪一种腔调的中文,都有他独特的魅力。
“华人万岁”则是力宏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参赛的华人选手所作的加油歌,这首歌也是第一首公开为北京奥运所写的歌曲。由于这是一百一十多年历史的奥运会29届以来第一次由华人主办,因此在意义上特别不同,可以说是华人的骄傲,力宏主动写了这首“华人万岁”,来表达他对这份荣耀的认同,延续Chinked-out的曲风,希望藉着音乐的力量,传达每一位华人为选手们声援的心意,由力宏带着大家一起唱出来!
我做的花灯获奖了要写创作感悟怎么写
第一,你是如何制作的,要详细
第二,在制作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第三,讲一下这个花灯的意义,或者是花灯这一事物的含义
第四,收尾,写自己对这个物件创作过程的感受
张民生的创作感悟
(养心斋散语)
1、孔六庆先生说:绘画是心灵诉求的美感形式语言表达。我对绘画的理解是:绘画是文化在纸上的图像化。
2、吴冠中先生说:风格是画家的背,画家永远都看不到。风格即独到的画风,我对画风的理解是:画风的独到性本质上是画家自我认知的彻底性。越能清楚的认知自己,画风的独到性越强烈。
3、画风具有独到性是一个画家区别其他画家的重要特点,画风大多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少有因追求得到的。“图式”只不过是一个画家画风的外在形式,不必去刻意追求。最理想的状态是不断的认知自我,从而形成自己的画风,自然就有了“图式”。不能把外在形式的“图式”等同于画风来追求。
4、我最心仪的画家是梁楷和弘仁。两个人的作品看后心里都有一种感觉:不繁琐、不啰嗦,从容的展示自己的心性。两人也有不通:梁楷多一份潇洒和达观,弘仁多一些清旷和干净。也许,两位先人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画家,绘画只不过是言情、寄情的方式而已。正因为如此,两人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轻松,而不是无休无止毫无感情的用技法刻画细节。
5、把自己当成画家,极容易变成画匠。
6、直视自然,直视自己,从容表达。是我近阶段在创作中的体会。
7、2013年在浙江安吉游山玩水,偶然写诗
剧本创作的参赛感言
你看这个行不行,可能需要根据你自己的作品加点东西
假如,把我的生活写成剧本,我的男主角一定会很帅气,我要把它拍成一部偶像剧,我们之间的爱情虽然不用那么轰轰烈烈,但一定是真实感人的,这样比较博得观众的喜爱,缘分会让他成为我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人。创作也同样需要缘份,缘分二字说来就会来的,灵感的迸发有时只需要 一瞬间!
我发现,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创作的这些角色们也开始成长,他们也在试图告诉我更多的故事,告诉我尽管他们的选择可能错误,但是充满合理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令人敬佩,但却未必会让人喜欢,因为这样的人会给我们太多的压力,会灼伤我们原本已经暗淡的理想的影子。
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部作品,为那些仍然在努力为话剧艺术风险的朋友们喝彩,没有你们的坚持,就没有这个文艺空气的文化净土。
正如我创作的剧本中写到的:
(引用你自己剧本中一段有哲理的话)
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求一张照片的创作感言,写好高分报答,3000字
我倒是可以帮你写。。但是三千字太多了 我觉得几个分 不值得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缘灭长安的《缘灭长安》创作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