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四大国公有哪几个
唐朝国公很多,你所文的四个是不好说的,我听说有四大猛将1秦琼2尉迟恭3罗士信4程咬金。但是这也是很宏观的吧。这里给你介绍下唐太宗的国公如下:
魏国公裴寂,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葛国公刘义节,萧国公张平高(后改罗国公),郇国公钱九陇,邾国公庞卿恽,息国公张长逊,莒国公唐俭,薛国公长孙顺德,任国公刘弘基(后改夔国公),邢国公刘政会,渝国公刘玄意(刘政会子,袭父爵,改封渝国公,尚南平公主),霍国公柴绍(后改谯国公),谯国公柴哲威(柴绍子),应国公武士(武则天之父),蒋国公屈突通(后其子寿袭爵),谯国公李崇义(河间王李孝恭之子),卢国公李景恒(江夏王李道宗之子),黎国公温大雅,虞国公温彦博(温大雅之弟),莘国公窦诞,邓国公窦璡(窦诞之叔),观国公杨恭仁,滑国公皇甫无逸,密国公封伦,宋国公萧瑀(隋炀帝萧皇后之弟),郢国公宇文士及,许国公高士廉(后改封申国公,其子高履行袭爵),齐国公长孙无忌(后改封赵国公),魏国公房玄龄(后改封梁国公),蔡国公杜如晦(后改封莱国公),代国公李靖(后改封卫国公),潞国公侯君集(后改封陈国公),吴国公尉迟敬德(后改封鄂国公),曹国公李绩(后改封英国公),楚国公段志玄(后改封褒国公),宿国公程知节(后改封卢国公),禹国公张亮(后改封郧国公),翼国公秦叔宝(后改封胡国公),邹国公张公谨(后改封郯国公),郑国公魏征。
历史名人范痣鲁国公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
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邺起兵入京,范质为避战祸,藏匿民间,后来被太祖找到,时值严冬,郭威脱下外袍给范质披上。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周显德四年(957年),范质上书朝廷,建议重修法令,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
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临终托孤,命范质为顾命大臣,辅佐七岁的恭帝柴宗训。封为萧国公。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忽传北汉、契丹联兵南下,令赵匡胤统帅禁军北上。初三赵匡胤陈桥兵变还京,范质率王溥、魏仁浦责问赵匡胤,帐前罗彦环拔剑厉声:“三军无主,众将议立检点为天子,再有异言者斩!”王溥面如土色,被迫拥立赵为天子。曾举荐赵普、吕庆余、窦仪等栋梁之臣。宋乾德元年(963年),封范质为鲁国公。乾德二年(964年)正月,与王溥、魏仁浦同日罢相。是年(964年)九月,去世,临终时“戒其后勿请谥立碑,自悔深矣”。[1] 著有《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等。
步入仕途
范质的父亲范守遇,任郑州防御判官。范质出生那天傍晚,他的母亲梦见神仙授给她一支五色笔。范质自幼聪明好学,九岁能诗文,十三岁攻读诗经,十四岁开始招生收徒做教师。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考中进士,被任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后迁升封丘令。
后晋天福年间,用文章游说宰相桑维翰,桑维翰很器重他,即上奏封他为监察御史。到了桑维翰出京师去镇守相州,历任泰宁节度使、晋昌节度使时,桑维翰都请求朝廷让范质给他当从事。桑维翰第二次任宰相时,范质迁升为主客员外郎、直史馆。一年多后,召范质入朝任翰林学士,加任比部郎中、知制诰。
契丹侵扰边境,石重贵命刘知远等十五位将领出征。当天夜晚,范质在朝中值班,石重贵命令召诸位学士来起草诏令,范质说:“宫城已经关闭,如再召人恐怕事机泄露。”范质单独起草诏令进送石重贵,文词事理都很优秀,当时即受称道。后汉初,加封范质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郭威征伐叛乱,每次朝廷派遣使者下诏处理军事,都符合机宜。郭威问使者是谁起草的诏令,使者答称是范质。周祖叹道:“真是宰相之材啊!”
佐命后周
郭威从邺地起兵攻向皇宫,京城纷乱,范质藏匿民间,郭威派人到处寻找,后来找到,非常高兴,当时正下大雪,郭威解下自己的袍衣让给范质穿。并命令范质起草太后诰命及商议迎湘阴公礼节,范质急速起草,很合郭威心意。于是郭威告诉太后,任命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后周广顺初年(951年),郭威加拜他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第二天,兼任参知枢密院事。郊祀完后,升迁官位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跟随郭威征伐高平回来,加官司徒、弘文馆大学士。
显德三年(956年),范质进入朝廷做官,还能常常手不释卷,有人慰劳他时,范质说:“有擅长相术的人,说我今后位登宰相。如果真是这样,不学习哪来权术处理政事。”后来跟随柴荣征伐淮南,诏令多由他起草,吴中文士们没有不惊服的。范质每次下制敕,从未不合律令,命令刺史县令,一定以户口版籍为头等政事。朝廷每次派遣使者视察民田,巡视狱讼,范质都接见他们,向他们陈述天子忧虑勤政的意图,然后派遣他们。柴荣当初征伐淮南,驻扎在寿、濠二地,锐意攻取,还准备到扬州。范质认为军队征战太久,与王溥泣谏,柴荣才放弃这个念头。到柴荣第二次到扬州,窦仪因事得怒于世宗,不知将定何罪。范质入宫求见,柴荣知道他是来救窦仪的,站起来避开他。范质上前说:“窦仪是近臣,过错很小不应当诛杀。”于是摘下官帽叩头泣,说:“臣位在宰相,难道能让人主暴怒,致使近臣就死吗?请求宽赦窦仪的罪过。”柴荣怒意才消解,回到座位,马上遣使者赦免窦仪。
显德四年(957年)夏天,范质跟随柴荣征伐寿州回来,增加封爵食邑。范质提出因为法律条例繁冗,轻重没有依据,官吏得以因缘为奸。柴荣特命他详细审定法律,这就是《刑统》。
显德六年(959年)夏天,柴荣北征,范质因病留在京师,柴荣赐给他钱百万用来就医买药。到柴荣平定关南,到达瀛州时,范质在路的左边迎见。军队回到京师,柴荣任用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任命范质与王溥一同为参知枢密院事。柴荣病重,范质入宫接受临终遗命。柴宗训即位,加封范质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萧国公。
报效宋朝
赵匡胤北征至陈桥兵变还都(在《宋史》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中记载的是:俄而将士拥质等俱至,并非质率王薄等见赵匡胤,这里完全是两个意思),此时范质正在楼中吃饭,赵匡胤一到,率领王溥、魏仁浦来拜见。赵匡胤对他呜咽哭泣,陈述拥戴被逼之状。范质等还未对答,军校罗彦环举刀对范质比划着说:“我们没有主上,今天必须得到一个天子。”赵匡胤叱骂罗彦环,范质不知所措,就与王溥等人走下阶梯听命,拥立赵匡胤为天子。
宋初,加官兼侍中,罢参知枢密一职。不久病了,赵匡胤征伐泽、潞二地,到他的宅第,赐给他黄金器二百两、银器一千两、绢二千匹、钱二百万。赵匡胤刚即位,诸事谦逊自抑,至于藩镇亲戚还没有封建,幕府宾客佐僚没有官位。范质因此上奏说:“自古帝王开创基业,都分封子弟,树立屏障,宗族亲戚一旦兴隆,国家就可长久巩固。我看皇弟泰宁军节度使赵光义,自从在军队中任职,特别有将才,树立为藩镇后,尤其积累起名望;嘉州防御使赵光美,雄俊老成,注重修养好行善,好声誉日有所闻。乞求一并颁发封册,赐给爵位。皇子皇女虽然还是婴儿的,也请下诏让有关部门可以推行恩封之制,这是我的愿望。臣又听说当宰相的,应当推举贤能之人,来辅佐天子。我认为端明殿学士吕馀庆、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国之道,事从霸府,时间很久,看他们的公忠之志,很可倚靠利用。请求授给他们朝廷要职,使他们的才能得以申展。”赵匡胤很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原先,宰相朝见天子商议重大政事,皇帝必定命令宰相坐下来面议,皇帝从从容容赐茶后告退,唐朝及五代还遵照这个制度。到了范质等人畏惮赵匡胤英明睿智,每次议事都具写公文进呈,向赵匡胤陈述说:“这样才算臣子们禀承圣意之方,免除妄庸的过失。”赵匡胤采纳了这个意见。从此奏御越来越多,开始废除坐论的旧礼。
乾德初年(963年),赵匡胤将在圜丘祭天,任命范质为大礼使。范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的典章制度,审定《南郊行礼图》呈上。赵匡胤特别嘉奖他们。从此礼仪制度开始完备,范质自己作了序。
寿终正寝
礼仪完毕后,进封范质为鲁国公,范质向赵匡胤呈表再三推辞,赵匡胤不允许。
乾德二年(964年)正月,罢官任太子太傅。九月,范质死去,终年五十四岁。
范质临终前,告诫他的儿子范昱不要向朝廷请赐谥号,不要刻墓碑。太祖听到这件事,为之感到悲痛而罢朝。追赠中书令,送绢五百匹,粟、麦各一百石,给范家办丧事。
轶事典故
范质力学强记,生性敏悟。考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身份主管贡部。观读范质的考试文字,很器重他,因为自己登进士第时名在十三,所以和凝也把范质的名次也排在这个数。贡院中称这件事为“传衣钵”。后来范质官登相位,做太子太傅,被封为鲁国公,都与和凝一样。
性格特征
范质性格偏急,爱当面驳斥人,使对方屈服。以廉洁耿介自持,从未接受各方人士的馈赠,前后的优厚俸禄赏赐常常送给孤寡之人。内室之中,吃饭不相异。身死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范质的侄子范杲上奏请求迁升秩阶,范质作诗晓谕他,当时人遍为传诵作为劝诫。
历史评价
郭威:宰相器也。
赵匡胤: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赵光义: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宋史》:五季至周之世宗,天下将定之时也。范质、王溥、魏仁浦,世宗之所拔擢,而皆有宰相之器焉。宋祖受命,遂为佐命元臣,天之所置,果非人之所能测欤。质以儒者晓畅军事,及其为相,廉慎守法。溥刀笔家子,而好学终始不倦。仁浦尝为小史,而与溥皆以宽厚长者著称,岂非绝人之资乎。质临终,戒其后勿请谥立碑,自悔深矣。太宗评质惜其欠世宗一死。呜呼,《春秋》之法责备贤者,质可得免乎!
大唐几个国公啊?都有谁?
凌烟阁中确实大部分都封国公,但也有不是国公的,如虞世南真正封爵是永兴县子。而且唐太宗时的国公数量也远远超过这28人。
魏国公裴寂,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葛国公刘义节,萧国公张平高(后改罗国公),郇国公钱九陇,邾国公庞卿恽,息国公张长逊,莒国公唐俭,薛国公长孙顺德,任国公刘弘基(后改夔国公),邢国公刘政会,渝国公刘玄意(刘政会子,袭父爵,改封渝国公,尚南平公主),霍国公柴绍(后改谯国公),谯国公柴哲威(柴绍子),应国公武士
唐开国有几国公
有29位国公。
胡国公秦叔宝
勋国公殷开山
谯国公柴绍
邳国公长孙顺德
蒋国公屈突通
郧国公张亮
邢国公刘政会
郯国公张公瑾
陈国公侯君集
鄂国公尉迟敬德
申国公高士廉
赵国公长孙无忌
梁国公房玄龄
宋国公萧瑀
褒国公段志玄
夔国公刘弘基
莱国公杜如晦
英国公李勣
卫国公李靖
郑国公魏徵
莒国公唐俭
梁国公狄仁杰
燕国公张说
越国公冯盎
越国公钟绍京
齐国公高力士
卢国公程咬金
梁国公张睦
楚国公仇士良
唐朝的国公都有哪些?都是 谁担任?
魏国公裴寂,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葛国公刘义节,萧国公张平高(后改罗国公),郇国公钱九陇,邾国公庞卿恽,息国公张长逊,莒国公唐俭,薛国公长孙顺德,任国公刘弘基(后改夔国公),邢国公刘政会,渝国公刘玄意(刘政会子,袭父爵,改封渝国公,尚南平公主),霍国公柴绍(后改谯国公),谯国公柴哲威(柴绍子),应国公武士?(武则天之父),蒋国公屈突通(后其子寿袭爵),谯国公李崇义(河间王李孝恭之子),卢国公李景恒(江夏王李道宗之子),黎国公温大雅,虞国公温彦博(温大雅之弟),莘国公窦诞,邓国公窦璡(窦诞之叔),观国公杨恭仁,滑国公皇甫无逸,密国公封伦,宋国公萧瑀(隋炀帝萧皇后之弟),郢国公宇文士及,许国公高士廉(后改封申国公,其子高履行袭爵),齐国公长孙无忌(后改封赵国公),魏国公房玄龄(后改封梁国公),蔡国公杜如晦(后改封莱国公),代国公李靖(后改封卫国公),潞国公侯君集(后改封陈国公),吴国公尉迟敬德(后改封鄂国公),曹国公李绩(后改封英国公),楚国公段志玄(后改封褒国公),宿国公程知节(后改封卢国公),禹国公张亮(后改封郧国公),翼国公秦叔宝(后改封胡国公),邹国公张公谨(后改封郯国公),郑国公魏征。
望采纳
卫辉的名人
“亘古第一忠臣”比干
比干,子姓之后,名干,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
“师尚父”姜太公
姜太公,名望,吕氏,字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封地为吕国,为吕氏始祖,故曰吕尚。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魏国隐士——孙登
孙登(约220年~280年),字公和,号苏门先生,妙真道大宗师。本籍魏国汲郡(今中国河南卫辉)。长年隐居云台山,博才多识,因悲叹时世,常登台长啸,今“啸台”犹存。
中国水泥大王——王锡彤
王锡彤(1865-1938),字筱汀,号悔斋,汲县(今卫辉)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实业家。
李时灿
李时灿(1866-1943),字敏修,晚号暗斋,河南卫辉府(今卫辉)人。著有《毋自期斋文字纪年》、《梓里记事》,编有《中州艺文录》等。一生著述很多,现存编著30余种。李敏修先生是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以收藏、整理清代中州文献而久享盛名。他为收藏河南方土文献耗费了大半生精力,在整理前清二百六十多年河南文化遗产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杜诗
杜诗(?-36)东汉机械工程专家。字公君。河内汲县(今卫辉市)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力鼓风机,较欧州早了一千一百年。又广开田地修陂池,人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四时仕官”——傅游艺
傅游艺(?-?)唐卫州汲(今卫辉市)人。载初间官至左补阙,上书称武氏符瑞当受命,擢给事中,加凤阁鸾台平章事、朝散大夫守鸾台侍郎。天授元年赐姓武氏。因一年内四次升迁,人称“四时仕官”。
关播
关播(约718-797)字务元。唐卫州汲(今卫辉市)人。初为淮南节度使属官,迁右补阙。杨绾援引为都官员外郎,擢吏部侍郎。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送咸安公主至回鹘,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崔莞
崔莞(?-?)字野夫。唐卫州(今卫辉市)人。累官至吏部侍郎,迁陕虢观察使。为政苛酷,不恤民苦,百姓向他报告旱情,他指著院内的树说“此尚有叶,何旱之有”。以左散骑常侍卒官。
嵇文甫
嵇文甫(1895-1963)历史学家。汲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河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河南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南省文教委员会主任、副省长,河南第一师范学院院长,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史和哲学思想史的研究。著有《春秋战国思想史话》、《王船山学术论丛》、《关于历史评价问题》等。
李春昱
李春昱(1904-1988)地质构造学家。汲县(今卫辉)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四川省地质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建国后,历任北方地质总局总工程师,地质部全国区测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对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及大地构造,对矿产的形成发布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刘知侠
刘知侠(1918-1991)作家。汲县(今卫辉)人。1938年入抗大学习。曾任抗文工团文学股股长。1944年至1945年,曾两次到微山湖和枣庄,同当地铁道游击队一起活动。参加了淮海战役。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山东分会主席、《山东文学》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等
贺铸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17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宣和七年
汉宣帝的生日
汉宣帝生于公元前91年4月7日
[baike.baidu.com]
古代公主嫁到匈奴土番会回国探亲吗
古代公主嫁到匈奴土番不会回国探亲
公主一旦出去和亲,就没有回家的机会。
多半是丈夫死后重新嫁给新的可汗,
从汉朝的刘细君到唐朝的公主们
只有二位例外,这二位都是唐朝公主
一个是唐肃宗女宁国公主,丈夫英武威远可汗死后,回鹘人逼迫公主殉葬,被公主拒绝,后来重返唐朝。
萧国公主,始封宁国。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乃置府。二年,还朝。贞元中,让府属,更置邑司。
--------《新唐书 列传第八》
另一位是唐宪宗之女太和公主,也是嫁给了回鹘可汗,
太和公主的生活比较坎坷,自长庆元年(821)远嫁和亲,至会昌三年(843年)被唐军夺回,在回鹘生活了22年,至少嫁给三位可汗为后妃。
而回鹘内乱,公主被乌介挟持辗转逃窜,最后才被唐军夺回,回到家里也被姐妹们鄙视没有完成和亲任务还是导致战乱不断。
定安公主,始封太和。下嫁回鹘崇德可汗。会昌三年来归,诏宗正卿李仍叔、秘书监李践方等告景陵。主次太原,诏使劳问系涂,以黠戛斯所献白貂皮、玉指环往赐。至京师,诏百官迎谒再拜。故事:邑司官承命答拜,有司议:“邑司官卑,不可当。”群臣请以主左右上媵戴鬓帛承拜,两裆持命。又诏神策军四百具卤簿,群臣班迓。主乘辂谒宪、穆二室,欷歔流涕,退诣光顺门易服、褫冠钅奠待罪,自言和亲无状。帝使中人劳慰,复冠钅奠乃入,群臣贺天子。又诣兴庆宫。
明日,主谒太皇太后。进封长公主,遂废太和府。主始至,宣城以下七主不出迎,武宗怒。差夺封绢赎罪。宰相建言:“礼始中壶,行天下,王化之美也,请载于史,示后世。”诏可。
---------------新唐书卷八十三 列传第八 公主列传
历史上有哪些和亲的公主是真正的皇帝的女儿,而不是宗
真正的皇帝骨肉和亲的主要有
一、宁国公主
《新唐书列传第八》中记载:萧国公主,始封宁国。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乃置府。二年,还朝。贞元中,让府属,更置邑司。
唐肃宗李亨,在安史之乱中即位,即至德元年(756)。他是个严肃的皇帝,对女儿们管教很严。而宁国公主是个苦命人。她嫁了二次(即郑巽、薛康衡),都很快做了寡妇。后来为了长久地笼络回纥人,又把她嫁给快要死的老可汗。寡妇出嫁,而且还是当王妃,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开放程度可见一斑。可是,宁国公主嫁出不到半年,老可汗就归天了。按照回纥人风俗,未亡人是要殉葬的。《资治通鉴》记载:回纥欲以宁国公主为殉。公主曰:“回纥慕中国之俗,故娶中国女为妇。若欲从其本俗,何必结婚万里之外邪!”然亦为之剺面而哭。宁国公主不愧是大唐出来的正宗皇女,深受女权思想影响,不肯殉葬而自毁容貌用来替代。第二年,在宁国公主的万般恳求下,唐肃宗派人接她回到京城。不过,她的陪嫁中有皇室宗亲的女儿,称“小宁国公主”,给老可汗做妃。回纥人不放她走。老可汗死后,按照汉族人不齿的回纥“风俗”,又改嫁给老可汗的儿子。
唐朝有哪些国公
凌烟阁中确实大部分都封国公,但也有不是国公的,如虞世南真正封爵是永兴县子。而且唐太宗时的国公数量也远远超过这28人。
魏国公裴寂,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葛国公刘义节,萧国公张平高(后改罗国公),郇国公钱九陇,邾国公庞卿恽,息国公张长逊,莒国公唐俭,薛国公长孙顺德,任国公刘弘基(后改夔国公),邢国公刘政会,渝国公刘玄意(刘政会子,袭父爵,改封渝国公,尚南平公主),霍国公柴绍(后改谯国公),谯国公柴哲威(柴绍子),应国公武士?(武则天之父),蒋国公屈突通(后其子寿袭爵),谯国公李崇义(河间王李孝恭之子),卢国公李景恒(江夏王李道宗之子),黎国公温大雅,虞国公温彦博(温大雅之弟),莘国公窦诞,邓国公窦璡(窦诞之叔),观国公杨恭仁,滑国公皇甫无逸,密国公封伦,宋国公萧瑀(隋炀帝萧皇后之弟),郢国公宇文士及,许国公高士廉(后改封申国公,其子高履行袭爵),齐国公长孙无忌(后改封赵国公),魏国公房玄龄(后改封梁国公),蔡国公杜如晦(后改封莱国公),代国公李靖(后改封卫国公),潞国公侯君集(后改封陈国公),吴国公尉迟敬德(后改封鄂国公),曹国公李绩(后改封英国公),楚国公段志玄(后改封褒国公),宿国公程知节(后改封卢国公),禹国公张亮(后改封郧国公),翼国公秦叔宝(后改封胡国公),邹国公张公谨(后改封郯国公),郑国公魏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唐朝四大国公有哪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