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但又有些差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下面再说一说,意动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当然,客观上这类词的主语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因而,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与使动用法不一样,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语的性质或状态.而实际上,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这里的“异”(奇怪)的宾语“之”(桃花源)本身不具有“奇怪”的性质,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宾语“之”很“奇怪”.这还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说的,因为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
至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则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例如: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这里的“师”,就表示“把(宾语“之”)当作老师”的意思.其实,“师”的宾语“之”(他,指比自己先听说道理的人)并不具有这种作用,只不过是主语“吾”主观上认为是这样的.
特别指出的是,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往往也能活用为意动用法.它们较为少见,很容易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发生混淆,因而在学习时要格外注意.请看下面例子: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这里的“羞”“耻”“悦”“乐”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活用为意动用法了.至于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何区别,在具体语句中怎么判断一个词是形容词还是心理活动的动词,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需另做分析.
另外,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好多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活用,弄清楚这类活用对理解成语的意思会有很大帮助.现举例以供参考.
祸国殃民(使国受祸使民遭殃)、坚壁清野(使壁坚使野清)、降龙伏虎(使龙虎降伏)、丰衣足食(使衣食丰足)、正本清源(使本源清正)、惊心动魄(使心惊使魄动)、破釜沉舟(使釜破使舟沉)、振聋发聩(使聋聩振发)、抽薪止沸(使沸止)、脱颖而出(使颖脱)游目骋怀(使目游走使怀驰骋).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但又有些差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下面再说一说,意动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当然,客观上这类词的主语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因而,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与使动用法不一样,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语的性质或状态.而实际上,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这里的“异”(奇怪)的宾语“之”(桃花源)本身不具有“奇怪”的性质,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宾语“之”很“奇怪”.这还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说的,因为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
至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则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例如: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这里的“师”,就表示“把(宾语“之”)当作老师”的意思.其实,“师”的宾语“之”(他,指比自己先听说道理的人)并不具有这种作用,只不过是主语“吾”主观上认为是这样的.
特别指出的是,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往往也能活用为意动用法.它们较为少见,很容易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发生混淆,因而在学习时要格外注意.请看下面例子: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这里的“羞”“耻”“悦”“乐”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活用为意动用法了.至于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何区别,在具体语句中怎么判断一个词是形容词还是心理活动的动词,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需另做分析.
另外,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好多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活用,弄清楚这类活用对理解成语的意思会有很大帮助.现举例以供参考.
祸国殃民(使国受祸使民遭殃)、坚壁清野(使壁坚使野清)、降龙伏虎(使龙虎降伏)、丰衣足食(使衣食丰足)、正本清源(使本源清正)、惊心动魄(使心惊使魄动)、破釜沉舟(使釜破使舟沉)、振聋发聩(使聋聩振发)、抽薪止沸(使沸止)、脱颖而出(使颖脱)游目骋怀(使目游走使怀驰骋).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以及活用方式,并以此例说明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先说使动.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但又有些差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下面再说一说,意动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当然,客观上这类词的主语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因而,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与使动用法不一样,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语的性质或状态.而实际上,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这里的“异”(奇怪)的宾语“之”(桃花源)本身不具有“奇怪”的性质,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宾语“之”很“奇怪”.这还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说的,因为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 至于名...
18、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是( )A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①孤违赛叔,以辱二三子。
②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③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学生在做此题时,往往把加点的“辱”当作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成“使……受辱。
不细想,这样说好像讲通了,但实际上,这三句话中,只有句①中的“辱”是使动用法,句②、句③中的“辱”.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使动用法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什么不同呢?如何去区分它们呢? 一般认为,形容词使动用法,是形容词带宾语后(形容词已活用如动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宾语不再是动作所关涉的对象或结果,而是动作的施动者,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即是陈述和被陈述的主谓关系;它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兼语式。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形容词具有了动词的仕质,它和它的连带成分-一宾语的关系,是一般的动宾关系,句子结构形式为主一动一宾的“常式句”形式。
形容诗词好的形容词
闪回映全的展开手法词风哀而不淫,怨而不怒笔力足以找百斛之鼎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隐辞幽思,词风密丽走笔成万言 还有 浅斟低唱 各领风骚 秾丽精美 香软绮靡悱恻哀怨 静中写动 自在言外 清新质朴深沉 高旷 豪宕 平和 淡远 悠然 华丽 细腻 我只知道这些咯..希望你能喜欢~~
形容词性短语
形容词性短语:语法学术语,指以形容词为主体的短语,它的语法功能与形容词相当。
形容词性短语包括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如“很漂亮”,“十分慎重”)、用形容词构成的联合短语(如“生动活泼”、“紧张而热烈”)等。
形容词短语可以充当句子的定语、状语、谓语、补语、主语和宾语。
如“他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作定语),“工人在非常细致地雕刻花瓶”(作状语),“他快乐极了”(作谓语)”,“老师讲得清楚得很”(作补语),“谦虚谨慎是一个人的美德”(作主语),“我们要注意安全”(作宾语)。
英语中的短语有动词短语,比如take off, take over,put on, make up, figure out。
介词短语,比如next to, in front of, at the end of。
其实都是固定搭配,与中文的短语不是同一个概念。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介词短语有:at home(在家); at school(在学校); at night(在夜里); at the weekend (在周末); by bus (bike, ship, plane, train)乘公共汽车(自行车、轮船、飞机、火车),in the open air(在户外), on foot(步行)等。
另外一种是分词短语,比如a lovely girl、a walking man。
而这些分词短语都是用一个分词(形容词)去表述一个主体,如果要归类,都属于偏正短语。
由于英语比较注重句式,故不存在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这些短语形式,因为外国人会认为这些短语是病句,比如所谓的主谓短语,他们会认为是缺宾语的病句,动宾短语则是缺主语的病句。
故如果用汉语的短语形式去套英语,则英语只有偏正短语一种形式。
美しい(形容) きれいだ(形动)这两个词在句子中怎么用?都是美丽...
きれい是二类形容词,可以表示干净,整洁漂亮的意思!一般是用在事物上表示干净,整洁,好看的意思,也可以用于人的上面!美しい是一类形容词,主要是讲人物的漂亮,美丽的!但也可以形容事物主要是根据你如何运用,一类形容词与二类形容词的差别
语文形容词大全,至少150个
- 2 - 动地、瞻前顾后、南腔北调、南征北战、 13含有早晚意思的成语: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早出晚归、危在旦夕、朝夕相处 14表示英勇行为的:前赴后继、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15表示能说会道的成语: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伶牙俐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16描写雪景的成语: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雪虐风饕 17含有“想”意思的成语:浮想联翩、异想天开、朝思暮想、思前想后、冥思苦想、痴心妄想 18含有“快”意思的成语:一泻千里、风驰电掣、健步如飞、快步流星、稍纵即逝、瞬息万变 19含有“拿”意思的成语:强取豪夺、挑肥拣瘦、顺手牵羊、取之不尽 20表示诚信的成语:拾金不昧、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正大、光明磊落、路不拾遗 21含有“走”意思的成语:安步当车、寸步难行、跋山涉水、奔走相告、步履维艰、蹑手蹑脚 22含有“笑”意思的成语:粲然一笑、哄堂大笑、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破涕为笑、嫣然一笑 23描写雨大的成语: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暴雨如注、倾盆大雨 24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妙手*、华佗再世、扁鹊重生、悬壶 - 3 - 济世、杏林高手 25表示杰出、不一般的成语:出类拔萃、卓尔不群、非同凡响、凤毛麟角、鹤立鸡群 26不是四字的成语:伸手不见五指、谦受益、莫须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7形容数量少的成语: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沧海一粟、寥寥无几、凤毛麟角、盖世无双 28形容人很多的成语:人山人海、比肩继踵、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门庭若市、高朋满座 29形容工作认真的成语: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聚精会神、废寝忘食 30描写山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雄伟、危峰兀立 31描写水的成语: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32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33描写夏天景色的成语: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热浪炙人、烈日当空 34描写建筑物的成语: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别有洞天、鳞次栉比 35描写心情高兴的成语:喜上眉梢、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心花怒放 36描写人很有精神: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 - 4 - 飞扬、意气风发、精神焕发、 37描写房间干净、整洁得成语: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焕然一新、洁白无瑕、面目一新、井然有序 38三个字的成语:莫须有、满招损、谦受益、冷不丁、破天荒、言必行 39A风B雨式的成语:春风化雨、栉风沐雨、斜风细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呼风唤雨 40含有“马”字的成语:马到成功、快马加鞭、千军万马、五马分尸、走马观花、马革裹尸 41含有“兴”字的成语: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兴风作浪、兴师动众、万事俱兴、百废待兴 42“不”在第三个字的成语:卓尔不群、永垂不朽、一丝不苟、无微不至、一尘不染、六亲不认 43一、三字是近义词的成语:挑肥拣瘦、赴汤蹈火、抓耳挠腮、扶危济困、丢三落四、唉声叹气 44含有两个人体器官的成语:狼心狗肺、张口结舌、鸡毛蒜皮、目瞪口呆、七手八脚、瞠目结舌 45形容事物很大的成语:庞然大物、硕大无朋、硕大无比、宏伟壮观 46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鸡飞狗走、虎头蛇尾、生龙活虎、鸡鸣狗盗、羊落虎口、狼狈为* 47描写花的成语: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迎风吐艳 48含有贬义的成语:自私自利、口是心非、狼狈为*、阴谋鬼 - 5 - 计、阳奉阴违、丧家之犬、 49含有褒义的成语:舍己为人、奋不顾身、拾金不昧、赴汤蹈火、万古长存、舍生忘死 50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废寝忘食、十载寒窗、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51来源于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52来源于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哪吒闹海 53来源于历史故事:四面楚歌、纸上谈兵、背水一战、负荆请罪、卧薪尝胆、洛阳纸贵 54描写天空景色的成语: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湛蓝如洗、天高云淡、乌云密布、晴空万里 55古代巧妙的计策:三十六计,走为上、瞒天过海、反客为主、围魏救赵、借刀杀人、草船借箭 56描写人物慌张的成语:心慌意乱、惊慌失措、惶恐不安、慌不择路、落荒而逃 57与读书有关的成语:韦编三绝、一览成诵、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走马观花、博览群书 58含有“一”但不在开头:千钧一发、千虑一得、不堪一击、万众一心、九死一生、万无一失 59含有两个“看”:高瞻远瞩、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察言观色、瞻前顾后、熟视无睹、 60形容书的内容精彩:引人入胜、精妙绝伦、扣人心弦、韵 - 6 - 味无穷、精彩纷呈、百看不厌 61运动场上的运动员们:针锋相对、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大汗淋漓 62“专心致志”的近义词: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聚精会神、心无旁若、心无二用 63表示精神永久的:永垂不朽、万古长存、万世流芳、千古流芳、万古常青 64做事情有把握的:稳操...
关于 瓷 的形容词或者诗词?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
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
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明.陈凤鸣宜兴窑与诗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煎茶诗 宋·苏轼 活水还将活火烹, 自临钓合吸深情。
大飘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犹作泻时声。
本能饱食禁三碗, 卧听江城长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灺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山家雅供称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铭自制清 ·郑板桥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 香雾纷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两腋风, 一杯尽解炎方溽。
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 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 规仿尊壶从古博。
我明供春时大彬, 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荆溪陶飞司陶复, 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
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
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
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 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 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药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做动词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