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句子
1、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2、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
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3、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4、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
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
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5、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6、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7、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8、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9、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
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10、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1、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12、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13、哦,端午节又到了。
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
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14、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
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忘了这一切一切。
我们所记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龙舟,只是刚被国家确立的法定节日。
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几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如刀割,绝望地投江自尽。
15、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
16、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17、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
18、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
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
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19、蜇居在城里,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有腊肉的……但,我依然会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芦苇,想起那青青地泛着油光的苇叶和娘亲手包制的粽子,那种端午节的味道时常在唇齿间萦绕。
20、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21、当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讨论究竟是谁吃了这个爱心粽子的时候,哈哈的笑声里,我忽然间明白,曾经那个专属于我的粽子,我自己是永远包不出来的。
就像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都封存在那个已逝的年代了。
22、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
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关于端午节的句子
1.放一把湘风楚韵,和几缕夏日热情,青枝绿叶包裹,楚辞汉歌煲蒸,艾叶雄黄调配。
好了,粽子熟了,再搭一份千年浓浓祝福。
2.芬芳的祝福织成苇叶,温馨的叮咛碾作白米,诚挚的祈祷晒熟红枣,再以友谊的丝线紧紧缠绕,端午节送你香甜的粽子,愿你永远享受人生的美好! 3.风和日丽,今日端午,粽子飘香,龙舟正舞,听得耳边鼓,欢声阵阵,引我情愫,一杯雄黄酒,满载祝福,我在身边,有何孤独?关怀在心,好运一路。
端午节里,温馨在你身旁守护。
4.奉上一颗祝福的心,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愿幸福如意快乐鲜花,一切美好的祝愿与你同在。
端午节想起你,发个短信问候你,想不起我没关系,只要你快乐又顺心,就是我由衷之惬意。
5.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平安;斟一杯雄黄酒,望你安康;送一盘粽子,祝您全家端午节快乐! 6.慢慢的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会发现我和粽子一样可爱。
7.好茶清清淡淡,越品越香;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 8.喝上一杯雄黄酒,好运必定能长久,吃上一粒香粽子,快乐伴你一辈子,戴上一个小香囊,幸福生活万年长,再来一个赛龙舟,今年又是大丰收,端午节愿你吉祥如意,开心永伴。
9.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10.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
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11.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12.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
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
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13.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14.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15.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16.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17.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
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18.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9.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0.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21.哦,端午节又到了。
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
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端午节思乡的句子
端午节思乡的句子 1、原来,思念一个人,一个亲人,真的和时间没有关系。
2、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3、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4、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5、哦,端午节又到了。
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
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6、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
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忘了这一切一切。
我们所记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龙舟,只是刚被国家确立的法定节日。
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几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如刀割,绝望地投江自尽。
7、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
8、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9、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
10、在这里,人们都用了“纪念”这组字眼。
但在事实看来,但无论是哪种由来,端午节都本应是一个悼念日。
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节,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11、蜇居在城里,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有腊肉的……但,我依然会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芦苇,想起那青青地泛着油光的苇叶和娘亲手包制的粽子,那种端午节的味道时常在唇齿间萦绕。
12、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13、当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讨论究竟是谁吃了这个爱心粽子的时候,哈哈的笑声里,我忽然间明白,曾经那个专属于我的粽子,我自己是永远包不出来的。
就像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都封存在那个已逝的年代了。
14、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
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15、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时候。
16、有个美丽的地方,是住在我心里的人间天堂,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
而我,早已将灵魂丢在了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逢佳节,倍思乡,思那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一砖一瓦。
17、幽幽之夏夜,爬满丝瓜青藤的木格窗下,我读书倦了,忽而一声鸟啼,划破寂寞的长空悠然飘入耳中。
哦,我想故乡哪里,改也是端午了吧!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18、许是好多年未曾触及家乡的端午节,生在记忆里的美好都是小时候的片段,很亲切。
19、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20、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
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
展开
有关端午节词句
1.放一把湘风楚韵,和几缕夏日热情,青枝绿叶包裹,楚辞汉歌煲蒸,艾叶雄黄调配。
好了,粽子熟了,再搭一份千年浓浓祝福。
2.芬芳的祝福织成苇叶,温馨的叮咛碾作白米,诚挚的祈祷晒熟红枣,再以友谊的丝线紧紧缠绕,端午节送你香甜的粽子,愿你永远享受人生的美好! 3.风和日丽,今日端午,粽子飘香,龙舟正舞,听得耳边鼓,欢声阵阵,引我情愫,一杯雄黄酒,满载祝福,我在身边,有何孤独?关怀在心,好运一路。
端午节里,温馨在你身旁守护。
4.奉上一颗祝福的心,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愿幸福如意快乐鲜花,一切美好的祝愿与你同在。
端午节想起你,发个短信问候你,想不起我没关系,只要你快乐又顺心,就是我由衷之惬意。
5.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平安;斟一杯雄黄酒,望你安康;送一盘粽子,祝您全家端午节快乐! 6.慢慢的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会发现我和粽子一样可爱。
7.好茶清清淡淡,越品越香;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 8.喝上一杯雄黄酒,好运必定能长久,吃上一粒香粽子,快乐伴你一辈子,戴上一个小香囊,幸福生活万年长,再来一个赛龙舟,今年又是大丰收,端午节愿你吉祥如意,开心永伴。
9.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10.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
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11.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12.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
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
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13.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14.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15.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16.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17.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
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18.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9.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0.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21.哦,端午节又到了。
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
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要赛龙舟。
句子有问题吗?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旦单测竿爻放诧虱超僵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端午节的习俗
除了吃粽子,还有: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
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
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 以法诸毒。
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
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
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
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歌颂“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己酉端午》贝琼 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端午日》殷尧藩 3,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屈原塔》苏轼 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端午即事》文天祥 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和端午》张耒 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端午三首》赵蕃 7,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浣溪沙·端午》苏轼 9,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欧阳修 10,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乙卯重五诗》陆游 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己酉端午》贝琼 译文: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端午日》殷尧藩 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3,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屈原塔》苏轼译文: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
4,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端午即事》文天祥译文: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
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和端午》张耒 译文: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端午三首》赵蕃 译文: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7,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浣溪沙·端午》苏轼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9,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欧阳修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10,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乙卯重五诗》陆游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词语、文化习俗、传说、对联、诗句
端午节的传说 1.源于纪念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2.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3.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4.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5.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英文: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诗人节等。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中国的端午节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
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
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等东西冲走,举行的一系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
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喝黄酒的习惯。
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