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一般的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额~~~~~偶先打这些了~~~不知道对不对~~~
叶圣陶《苏州园林》优美语句赏析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经典的范文,是给学生进行学习的优秀典范。
历来的人们的观点都认为这是一篇结构精巧严谨的典范说明文。
所以一般执教者在进行教学时,也默认了这样一种规律,先定位为说明文,然后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在了解一下说明方法,说明特征,说明顺序等,接着赏析一下文中的修辞或者写得比较优美的地方。
这样的教学是挺规范的,但是,总觉得好像缺了点儿什么。
今天在研究课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
于是,留了个心,顺着这个思路,把作者的这些蛛丝马迹寻找出来,一一列举,还真的发现这篇说明文越看越有味道,越来越值得玩味了。
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可见,叶老的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苏州园林设计的图画美来具体介绍的。
先总体介绍图画美的四个表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来具体说明,在联系到美术画的不对称表现出的自然之趣。
很显然,作者向要说的是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同样也是为了表现自然之趣。
再到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也很有讲究:可以说不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重峦叠嶂,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宽畅的就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上假如成河道,往往安排决不雷同的桥梁。
池沼的边沿很少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两者可谓是神似。
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
更何况,还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些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副画的效果。
不仅如此,还在池沼里养金鱼或各色鲤鱼,还种上荷花或睡莲,游人们在观赏“鱼戏莲叶间”的图画的时候,自然也很容易联想到《诗经》里的民歌:“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自然也就感染了柳宗元所感受到的“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单纯的快乐。
人的审美感受也就不仅停留在优美的图画,更有朗朗上口的诗文的魅力了,自然也就更能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了。
在提到苏州园林的栽种、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树木的俯仰生姿,相间自然让四季都不寂寞,几个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本身就是一副绝好的图画,假如在开满花,简直就是珠光宝气的美人了,朴素的园林也有了富贵之气。
至于花墙、廊子,镂空的图案,大镜子,更是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致富有层次,错落有致。
至此,从布局、配合、映衬、层次来看,苏州园林都已经很完美。
但是即使如此,设计者们更是连细小的细节也不放过。
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比如阶砌旁的草、墙上的爬山虎,白墙前的竹子芭蕉;门、窗的图案设计雕琢;色彩的基调,极少彩绘,为的是突出草木,给人安静闲适的感觉以及花开时节更能映衬出花的明艳。
自始至终,作者都在紧紧扣着图画美来阐述苏州园林的完美,在介绍着设计者的设计精巧以及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建筑上的艺术,不仅仅是人创设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艺术,更是融合了诸多中国传统审美理论和艺术理论的结晶。
苏州园林的语句赏析
写出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又从反面表明设计者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古老的藤萝,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每一个极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美的画面。
1、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
2、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
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
4、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
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
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
5、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
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
叶圣陶《苏州园林》词语赏析
第一部分(第1节)是引子,说明写作动机。
文章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娓娓道来,自然亲切。
这本著作多照片,叶老工作余闲,常常翻看,这固然带来一次次的“愉快的享受”,更使他想到他的童年。
叶老是苏州人,1894年出生,22岁之前,他一直在苏州生活。
“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语出叶圣陶《洞仙歌》,见《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道出了他对苏州园林的深厚的感情,他和同窗顾颉刚、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课余经常游玩,欣赏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尽管已入高龄(写这篇文章时75岁),长期居住北京,但对故乡园林却从未忘怀,而陈从周教授的图册,“多年珍玩”,以此寄托思乡之念,并进而激起写文章的动机。
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表面看来似乎起笔太远了,实则对文章的中心扣得很紧。
这本图册不仅使作者产生写作要求,而且长期以来,他借助这些图片,经常回味、揣摩苏州园林,从而加深了对苏州园林特点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2至10节)是主体,着重介绍苏州园林的特色。
作者先提出总的看法,然后分类介绍。
第一层,包括第2、3两节,从对我国园林总的印象谈到苏州园林设计的总的原则。
先说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游了苏州十多处园林的体会,也是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的结果。
“标本”一词,很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指出鉴赏苏州园林的重要。
前人早已说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这话可以和叶老的印象印证。
说明文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讲清楚。
苏州园林众多,风格不同,比如主要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园林风格,要概括它们的特点不容易。
叶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对苏州园林又有过长期的欣赏和研究,所以概括它们的特征并不困难。
他认为,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用四个“讲究……”,对此作了概括的说明,接着用“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了归纳,最后再用游客的反应证明自己看法不谬。
第二层,从第4节到第10节。
分别从布局,景物处理,花木,乃至墙、廊、门、窗的设色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对园林这样复杂的事物,单凭概括性的说明显然是不够的,还须分类加以说明。
分类说明可以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理解得更透彻、具体。
下面选几节来说一说。
第5节,介绍假山和池沼。
苏州园林离不开山和水。
在这两种景物的处理上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特点。
作者把它们作为重点加以说明。
先说假山。
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构思非常巧妙,“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画,或者倪云林的小品,登假山或观赏假山时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狮子林的景物以山为主,全用太湖石堆叠而成,有的巍峨雄浑,有的瘦削娟秀,嵌空玲珑,盘旋曲折。
沧浪亭有几座堆垒而成的小山,高下升降,极尽委婉之美。
叶老用“重峦叠嶂”来概括这些变化多端的假山,决非溢美之辞。
元代谭惟则在《狮子林即景》中写道:“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这可以作为叶老的说法的佐证。
在几座小山上种植少许竹子花木,到了春天,万木葱绿,益显得山石嶙峋;到深秋,万木萧条,就成疏木寒山了。
作者指出,这些艺术创造,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结果,这一见解,非常深刻。
其次说池沼。
江南多水,水使园林增色。
池水有空阔、明澈的特色,是构成园林幽美景色的重要因素。
作者点出苏州池沼之水“大多引用活水”,有一股生气。
各个园林的水,情况各异,富有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的能工巧匠,根据池沼的特点,构成一幅幅动人的图画。
一种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网师园便是典型一例。
其园甚小,但池沼周围亭台楼阁,倒映水中,分外有趣,吸引很多游客。
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如拙政园,沿着纵长的池面,点缀着少数建筑物,安排灵巧的小桥,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然有江南水乡风味。
如果沿着池边漫步,“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
在池沼中常常种植荷花,养金鱼,这“又是入画的一景”。
拙政园荷花种得最多,到了夏天,万柄摇风,香远益清,简直一片莲花世界。
怡园的荷花另有一种风味,“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李鸿裔《怡园》)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鱼戏莲叶图”。
第7节,写花墙和廊子。
这两样东西看起来是附件,但也能显示苏州园林的特点。
花墙和廊子使整个园子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
所以作者说:“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留园多廊子,长达七百多米,两边无所依傍,上又有各种镂空图案(名漏窗,又...
苏州园林的赏析
俗语说:“江南园林甲全国,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从总体上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
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
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
拙政园,在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之一。
拙政园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在元代时将其改建为大宏寺;到了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还乡,买下大宏寺遗址并改建成宅园,取名为“拙政园”。
初建时规模较大,园内景物很多,除正宅外,还包括现在的东花园(归田园)和西花园等景物30余处。
拙政园园内面积现有60余亩,以水面为主,建筑群多临水而建,全园景物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的入园处是解放后,在归田园(东花园)废址上重新扩建而成的,主要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秫香馆等。
拙政园中部正中央为水池,山石、树木、亭榭等景物;其中的远香堂位于园部的正中,南北有门,东西皆窗,是一座建造别致的四面厅,耸立于低平的青石台基上。
前堂有假山,后堂平台临水而建,台北湖中以土山分割成两座小岛,岛上建有亭阁,并恰与厅堂成对景;山上林木葱郁,有雪香云蔚亭,高踞一园之上;沿湖植柳,周围有梅,冬春花开,冷香四溢。
还有岸边远香堂东面的枇杷园,岛上的侍霜亭,北墙边的绿绮亭等,都各有独道之处;亭阁翼然,环以回廊,相互借映,彼此互应。
长廊北面的见山楼立于荷花池中,为两层低矮的水阁,三面环水,一侧为假山,在静水衬托下产生一种山水楼亭、和协幽静的艺术效果。
最值得说的是远香堂西南面的小沧浪水院,是架在湖水上面的三间水阁,南边窗外是幽静的水庭,可静观穿阁而过的绿水和南壁墙前的竹石;北边可掠过荷花池四面亭,远望弄影荷池的见山楼,景色优美。
拙政园的西部是风格独特的鸳鸯厅,它是一个在屋顶下面分为南北两部分方形的、独特的建筑厅;厅的北半部是“三十六鸳鸯馆”,南半部称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馆临水池,适宜夏居,南馆靠花院,适宜冬住;在大厅四角各有一小间耳房,形成了一个大厅带四只小耳的格局,为我国古建筑中奇特的一例。
拙政园中还有听雨轩、枇杷园、留听阁等各式景物,都为园林增添不少的艺术华彩。
园内水池面积很大,有聚有分,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树敝日,花香浓郁,富有自然色彩。
这种运用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和古代园林风格的典范。
沧浪亭,在苏州市南部三元坊附近,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江南古代园林之一。
它原是五代末年吴军节度使的别墅,后几经兴衰,到南宋初年辟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并加以扩建,到了明清两代又加以修整,成为现在沧浪亭的主要基础和规模,全园面积约16亩。
沧浪亭最大的特点是未入园先见景,一条清清溪水绕园而过,隔河相望,亭阁起伏,波光倒影。
走过小桥后方能步入沧浪亭园内,园内的结构以假山为胜,建筑物均环绕山丘而建,上山小路曲曲弯弯,迂回盘上,道路两帝翠竹丛生,山上林木葱郁,沧浪亭就屹立于山顶林木之中,景色自然。
山南有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等;园内有藕香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等处,各自组成院落,风格独特。
狮子林,在苏州市的园林路,为苏州四大古代园林之一。
元代的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在这里修建了菩提正宗寺,后更名为狮子林;乾隆十二年(1747年)时,改名为画禅寺,狮子林就成为寺后的大花园。
因为中峰禅师曾在天目山狮子岩居住过,轩内又有许多怪石形态都很像狮子,故取名为狮子林。
该园几经兴废,后为清代的贝氏花园,并进行了重新修整,始成现在的规模。
狮子林以假山为著名,但山下有洞,洞壑宛转,曲折盘桓,犹如迷阵,有桃园十八景之称;洞顶的高度虽不算太高,但奇峰林立,山峰的形状奇特,有的形如狮兽,有的形似虎豹,其中以狮子峰为群峰之首。
全园布局自然,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山水相绕,长廊迂回,楼台时隐时现,别有风趣。
园内许多建筑依山傍水,参差错落,如真趣亭、指柏轩、问梅阁、湖心亭、五松园、卧云室、燕誉堂等,水山景物,浑然一体,别具一格。
留园,在苏州市阊门外,也是苏州四大古代名园之一。
它是在明代的泰东园的旧址上兴建的寒碧山庄,因庄园姓刘,所以取名刘园,刘与留同音,后来就变成了“留园”。
园内面积较大,约有50多亩,按园内景物可分为东西中北四个部分。
园区东部,以楼阁建筑为主,楼阁馆堂富丽堂皇;如五峰仙馆,不仅建筑宏伟,内部装饰也古朴精美。
这里著名的留园三峰,其中的冠云峰,高约9米,为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湖石。
园区西部,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语句欣赏
13 苏州园林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二、问题研究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练习说明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1.“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2.“艺术...
赏析里的优美语言
一、准确贴切。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是第一部分关键的一句话,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价值。
“标本”一词的本意是指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
作者借用这个词准确贴切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的价值。
倘若将“标本”一词换成“楷模”“样板”之类的词语,尽管意思相近,但其准确贴切的程度都显得相形见拙。
作者在给苏州园林这一科学的评价之后,又接着说“谁如果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一词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可供比较鉴别的标本价值;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设下了伏笔,因为只有优美的艺术品才可供人们欣赏。
?二、周密达意。
“……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与另一句话:“总之,一切都要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欠美”、“伤美”;而这些又来自于“一致追求”。
“武林九溪十八涧之水,何尝一派现出溪光?偶经一处,骇为明漪绝底,然不如泉脉之所自来;及见细草纡绵中,根下伏流,静细无声,方觉前溪实与此溪相联”。
(汪尧峰《与陈霭公论文书》)课文中的那段话正像上文“武林九溪十八涧之水”一样明断暗续,勾前联后,使文章前后一脉相承,无懈可击,充分体现了遣词周密达意的特点。
?三、简炼精粹。
文章的尾句写道:“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这实际上告诉读者,这只不过是苏州园林的“一斑”而已,其“全豹”你尽可去想象吧。
如此“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真可谓言简意赅。
此其一。
其二,成语的运用,诸如“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珠光宝气”、“别具匠心”等,以及诗句的引用,诸如“如在画图中”、“鱼戏莲叶间”等都极简炼精粹,别具韵味。
??
《苏州园林》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体验】分析下列句子...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有:1、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 乾隆《狮子林得句》释义:谁说今天不比昨天好,才知道这座城市中还有苏州园林的狮子林这个地方。
2、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
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唐 杜荀鹤《送人游吴》释义: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3、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虎丘花雨亭联4、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 汪琬 《再题姜氏艺圃》释义:居住在世上独一无二的偏僻幽静的山野,离开了城市的喧闹干扰。
5、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唐 杜甫 《后游》释义: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着我的;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
6、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 苏舜钦《沧浪亭》释义:一条小径盘旋在深山上,这个景象却坐落在繁华的市井之中。
7、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狮子林立雪堂联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 张继 《枫桥夜泊》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9、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 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释义:是人居住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虽然是城市却有山有水。
一般形容环境好,幽静。
1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联释义:清新的风,皎洁的月亮,远近的山水、风景,这些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但我对他们的感情却非常深厚。
...
有关“苏州园林”的名句、诗词、俗语?
都是关于拙政园内景点的:浓枝高下绕亭台,初染胭脂渐次开。
遮映落霞迷涧壑,漫和疏雨点莓苔。
低藏双燕人前舞,密引群蜂花底回。
安得庐山千树子,疗饥换有谷如堆。
(王心一《兰雪堂集》) 宫袍错落紫麒麟,曾是先皇法从臣。
海外文章传谏草,天南魑魅识星辰。
荆蛮流寓真吾土,燕赵悲歌见古人。
渌水名园春更好,挈壶花下伴垂纶。
(王宠《雅宜山人集》)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
拙政诸园寄深眷。
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今秋通简札,投甓招琼,妙绘频贻抱惭看。
古趣写朱梅,兰石清妍,更风筱幽禽为伴,盼把晤沧浪虎丘时,践雅约,兼聆造形精鉴。
1956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之《苏州园林》图册,余函购而时时展玩之。
近岁识从周时,承贶以手绘画幅,偕游苏州则来书中语也。
叶圣陶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四面荷风三面水,红裳翠盖满池心。
炎夏惬幽寻。
园之中部,有亭曰"荷风四面",居高临下,为赏荷胜处。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卅六鸳鸯成双对,浴波戏水结同心。
池馆蓄文禽。
卅六鸳鸯馆面临广池,池中蓄鸳鸯十余对,拍浮为乐。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盆盎盈庭花簇簇,潇湘一阁竹森森。
到处有清阴。
留听阁一带,罗列花木盆景无数,丰富多彩。
"潇湘一角"为种竹处。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轩宇玲珑如展扇,与谁同坐有知音。
于此可横琴。
西部有小轩作扇面形,别创一格,榜曰"与谁同坐"。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月榭星台新安置,东西结合更幽深。
放眼豁胸襟。
园之东部拓地二十余亩,鸠工庀材,布置一新;从此与中部、西部互相结合,更见幽深宽广。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民不能忘垂百载,忠王伟绩感人深,歌颂到如今。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开府于此。
调寄《望江南》 周瘦鹃拙政名园好景多,池塘屈曲漾晴波,远香堂外清如画,四面凉风万柄荷。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由于多水,颇见疏朗,有远香堂、四南荷风亭诸胜。
拙政园名园访紫藤,繁花密叶一层层,衡山手植资回念,盘旋神龙势欲腾。
报政园有明文征明手植紫藤,今仍繁荣,老干盘曲尽飞舞之致。
梅村诗好久留传,拙政山茶写笔颠,十八曼陀罗尚在,宝珠色相永春妍。
拙政园有宝珠山茶,吴梅村有诗至今传诵,今有花十八棵,名十八曼陀罗花馆。
拙政园 蒋吟秋 拙政园·兰雪堂联此地是归田故址,当日朋俦高会、诗洒留连,独余一树琼瑶,想见旧时月色。
斯圆乃吴下名匠,于今花木扶疏、楼台掩映,试看万方裙屐,尽占盛世春光。
拙政园·远香堂联旧雨集名圆,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
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拙政园·倚玉轩联从北道来游,花月留题,寄闲情在二千里外。
占东吴名胜,亭台依旧,话往事于三百年前。
拙政园·芙蓉榭联绿香红舞贴水芙蕖增美景月缕云载名圆阑榭见新姿拙政园·小沧浪联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拙政园·鸳鸯馆联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拙政园·倒影楼联得月便佳,是山都好无书不读,有酒即仙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绣绮亭旧联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沧浪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狮子林·立雪堂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虎丘花·雨亭联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叶圣陶的 苏州园林的作比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