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父亲己离开我们己有三个多月了,再过两天,是父亲的百日…
——写在我们敬爱的父亲百日之际
从父亲离开我们的那一天后,每天早晨睁开眼醒来。父亲的影像总会时常浮现在脑海,让我想起往事。从床上坐起。我会长时间的愣神,陷入沉思。一缕缕孤独。酸楚的感觉久久缠绕着我。挥之不之。唉。这不应该是我这四十多岁中年人所应该有的情绪吧。有人说,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四种情绪。其中哀这种情绪消退的最慢。可是这种情绪在我身上为什么这么持久呢,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哀伤却越来越强烈呢?…这是因为我心底充满了对父亲深深的爱。这种爱象一坐大山沉沉地压在胸口,让我无处逃遁,使我窒息…我只能写点文字,倾诉于纸间。来渲泻我心底那无尽的哀伤…
对父亲的回忆从哪里写起呢?想了半天,就从我具有记忆功能那时刻写起吧…每个人可能都不记得自己什么候具有记忆功能的。我也如此,两岁之前。我的记忆一片空白,我对父亲的影像很模糊的,直到那一年初夏的早上,我才第一次记住了父亲…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初夏的清晨,天蒙蒙亮,太阳还没有出来。远处的东方,天际只有一抺淡淡的鱼肚白。一排低矮的瓦房,一户人家的房门轻轻地打开了。一个年纪约三十岁的男人,推着一辆半新的五羊牌自行车从屋里出来。这辆自行车的后座上,还有一个自制的儿童座椅,座椅绑得很牢固。他将自行在推到门外后,支好车子站架。
然后走进屋里,不一会儿手拿一块抺布,来到自行车旁,将自行车仔细擦拭起来,自行车虽然看起来有些破旧,可经过这个男人的细心擦拭后,自行车居然像七。八成新的车。擦拭完自行车后,男子走进屋内。过了一会儿,男子抱着一个年约两岁的小男孩走了出来,回身关好房门。很显然,这是一对父子。走到自行车旁,父亲将小男孩轻轻放到自行车后座上的儿童座椅上。男子看了看小男孩,目光里满是父亲的慈爱…男子用脚蹬开自行车站架?,双手扶稳车把,左脚踩上踏板,右脚在地上连蹬几下,自行车向前划行几米,看看车子平稳后。男子一撇右腿,便稳妥地骑上了自行车,向离家不远处的一条田间小路驶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一切都是那么平瘠,田间的小路,路面凸凹不平,有些地方还留有下雨天时,人踩下去的脚窝。天晴后,被太阳晒成了干硬的天然泥塑。男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糟糕的路面上,车子尽量地往平整的地方行驶,双脚来回用力地踩着车踏板。自行车虽然颠簸,但却很平稳地向前急驶…窄窄的土路两旁,种满了一望无际的棉花,此时正是洁白的棉花从棉桃里蹦出怒绽的季节。放眼望去。棉地成了雪白棉花的海洋。自行车行驶在这棉海之中。远远看去,父子俩仿佛是在白云间徜徉……
初夏时节,早晨的天气却不太热,一股凉爽的晨风吹拂着车上的父子俩面庞。父亲因为吃力蹬自行车,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坐在后座儿童椅上的小男孩,因为刚从床上抱出来不久,仿佛还没睡好,睡眼迷朦。神情木讷。颠簸的自行车,让他努力睁开了他那双充满童稚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对他这个年龄来说,还显得比较陌生的世界。呼吸着这棉田间各种植物散出来的清新的空气,使小男孩的意思清醒了不少。四周满眼洁白的棉花,天上掠过的小鸟,路边草丛里昆虫发出鸣叫…都让小男孩好奇,最让他迷惑的是眼前背对他的,像大山一样的男子是谁?在他这个年纪的头脑意识里,这个人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亲近…
每天睁开眼都会看到他。闭上眼睛又不见了。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此时小男孩所有的好奇心都集中到这个男子身上。他开始关注男人一举一动,脑部记忆的细胞开始活跃,启动。那男子正专心致致关察前边路的路况。小心地绕过每一个凹坑及障碍物,大约察觉到什么。男子回头去看后面的小男孩。小男孩正用稚嫩的眼睛怔怔地也看着他,他看着小男孩。微微地笑了,眼光里充满了慈爱,那小男孩望着眼前这个男人英气的面容,也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这个小男孩就是两岁时候的我。我从那一时刻,对父亲才真正有了清晰的影像…
多年后的某一天,与母亲一起闲聊时询问她。我是从什么时候才会说话,会喊爸爸的呢?她想了一会儿,笑着说:你刚出生不久就生了一场重病,是败血症,医院下病危通知书都下过几次,好在大难不死…可能那时打针药太多了,病好后很长间不会说话,不认识人,每天迷迷糊糊的…可你的爸爸非常疼爱你,因为你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他把你当成心肝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呵呵。走到哪里都要把你抱在身上,就是上班时也要带在身边,那时候他在分厂部当会计。每月到月底时。要做报表。那是一个月最忙碌的时候。可既时这样,他还是要把你带上,用自行车驮你到他上班的地去。有一天他驮你下班回来,一进门就兴奋地对我说:儿子会认人啦,他还会喊爸爸啦…“那样子,就像他是小孩子似的,高兴地不得了…嗯。你那个时候好像有两岁多。快三岁了…”
后来,我又添了妹妹,弟弟。父亲对他的三个子女都一样,非常的疼爱。父亲的性格是爱静不爱动,他总是怕麻烦别人。因此不太喜欢出门探朋访友,但是他的同事老乡及朋友,却很愿意到我们家来串门聊天。父亲和母亲都是好客之人,客人要告辞时。父亲和母亲会极力挽留他们一起吃饭。父亲通常会亲自跑到厨房做菜做饭,父亲做任何事都非常麻利,不到半个小时,一桌丰盛的饭菜就端上桌了。父亲的厨艺很不错,这是他单身时代练就出来的本事…我们子女三个,从小到大,很少到厨房做过饭。一日三餐,大部分都是父亲操勺的。偶尔母亲也下厨房…当然,这样做也种下了苦果。我们兄妹三个各自成家后都不太会做饭。父亲做出的饭菜,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的美味可口。我至今还时常回忆。每年的年夜饭,父亲的味道。父亲的温暖…
我父亲非常重视亲情,家乡的亲戚侄辈们来看望他,父亲总是特别的高兴,每次都要留他们住几天。父亲的家乡在孝感江河村,我们家族的这个姓在那个村是个小姓家族,总共只有十二家人,全族男女老幼加起来还不到一百来人。因此我们这个家族成员关系显得很团结,亲热。父亲在自己的家庭里排老幺,他上有一个抱养过来的大哥。中间是一个至亲的姐姐。父亲在他小时候时,家境算中等。因此家里还有钱供他读书。他读过几年私塾。还跟爷爷学过打算盘,他写得一手漂亮的仿宋体毛笔字。四九年解放后,又接着读了几年新学,直到高小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