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是中国第一部小说专史。本书将各种类型的小说及其发展,放到当时各种社会条件下进行考察,勾勒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为撰此书,作者辑录汉至隋之古小说36种,搜集宋至清末小说41种的史料,并参考明清人所撰著作70余种。本书以言简意赅之笔法,公允平当之态度,评判历代小说之思想、艺术,许多见解,至今仍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指导性意见。本书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人研究中国小说史的最高水平。
本书是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的讲义。本书共28篇,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叙述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历程。说小说未必要说小说史,但读完小说史,我们才有可能给每部小说一个准确的定位。假如你是一位写小说的作家,小说史可以告诉你写作的起点在哪里,可以告诉你哪一些构思已经被前人用过了……假如你是一位读小说的 “看官”,小说史可以告诉你手中的这部书居于何等的地位,有何等的价值 ……假如两者都不是,就请你慕“鲁迅”之大名打开这本书。“鲁迅”二字就已经价值连城。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所有喜欢鲁迅的人,所有不喜欢鲁迅的人,大学生与研究生,研究家或一般干部,望子成龙的家长……
第三,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包含有许多精当卓越、言简意赅的评论。 《中国小说史略》无论是阐述小说的发展变迁,或是评析各类作家作品,往往是要言不烦,短短一段文字,甚或只是三言两语,即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而又显得扼要准确、切实有力。这只有观察十分敏锐、深刻的学者,而又兼是语言的巨匠,像鲁迅这样的著作家,思之所至,笔即足以达之,方能如此,一般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在评述唐代传奇小说时,鲁迅写道: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第八篇)
短短数行,行文极其简约,然而六朝小说发展至唐代所产生的变化,唐代小说和六朝小说两者的不同特点,唐代小说较之六朝小说演进的痕迹,特别是到了唐代,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把小说当作一种文学创作来精心从事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一切评析得何等明白切实! 在叙述宋代小说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时,鲁迅说:“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然在市井间,则别有艺文兴起。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第十二篇)同样是文字不多,但却很准确地比较出唐传奇和宋传奇二者的不同,叙述了传奇之趋向衰微,又评述市井间新的艺文的兴起,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从传奇这种文言小说到“以俚语著书”这种白话小说的重大转变。
鲁迅对于某一类或某一部小说的评论,常是言简意赅,或褒或贬,力求分寸得宜,实事求是。如第二十二篇评述《聊斋志异》云:“《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这里比较了《聊斋志异》与同类之书的同与不同,尤其是对《聊斋志异》艺术方面的一些重要特点的评析,更显得十分准确,令人折服,文字又很生动传神,令人爱读。
再如第二十八篇评述《孽海花》云:“书于洪、傅特多恶谑,并写当时达官名士模样,亦极淋漓,而时复张大其词,如凡谴责小说通病;惟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则其所长也。”我们知道,鲁迅评价小说创作成就的高低,是思想和艺术的统一论者。他十分赞扬《儒林外史》那样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同时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讽刺小说(第二十三篇);而对那些“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之作,则另起一个名称,叫做“谴责小说”,以示与讽刺小说有别,并且颇多批评(第二十八篇)。但是在具体地评述某一作品时,仍然采取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应批评处则严肃批评,该肯定处则适当肯定,而不是全盘地一笔抹煞,对《孽海花》的评析就是一个例子。
鲁迅对作品长处短处的评论,常常是把它跟其他作品相比较而加以阐述,所以观点就显得全面而避免片面性,很有说服力量;又因为他眼光极其尖锐,善于抓住主要之点,所以他所作的评语语必中的,有似画龙点睛,令人读了不易忘记。例如评述《封神演义》时,说它“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第十八篇);赞扬《儒林外史》塑造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的讽刺手法的特点及其成就,写道:“ 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第二十三篇);批评《三国演义》写人亦颇有失,则云:“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水平以及个人主观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并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所以,就我们今天的要求来看,《中国小说史略》 有其不够完备之处,这是很自然的,也是不能苛求于鲁迅的。鲁迅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完成了如此一部开创性的卓越的专著,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了。作为我国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人,鲁迅的学术著作及其治学精神,对于我们仍然是很可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这份遗产,以便把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