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生活总藏在细节里人生哲理
01
周末,约了好友小叶子逛街。
我等在她的小女儿周末上“培优”班的路口。看她缓缓走下车,我注意到她整齐的眉毛和慵懒的发型,顺口夸了她几句,她笑着说:“刚才送孩子上学,来不及化妆,又怕你等得着急,在开车等红灯时画的眉毛,还不错吧。”
我想像了一下,等红灯时她对镜梳妆的模样,这该是很多女人都有过的举动,放下前镜,整理头发和丝巾,或者涂点口红,一点点小动作,有时因为太投入,后面的车按喇叭了,一抬眼,变成了绿灯。
这种细节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礼貌。
02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同学们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因为商业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的生活里删除细节,一个观念出来,大家纷纷跑去跟风。
说话也是一样的,有些人,说话除了炫耀就是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所以,有些话越说越累人,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真诚开口。
我曾在书里看过描写国外的书店:比如一本关于钓鱼的书,不是扎在书堆里,变成那种大路货书,而是营造出一本书的氛围——书、鱼杆、休闲椅、便当、背篓、还有防晒霜,他们在营造一种生活细节,将书和生活紧密相联,这倒符合一些注重细节的人想法。
很多人不喜欢逛大书店是因为压抑、沉重、累、又没有乐趣,反倒不如某些城市街角里呆过的小书店,几把竹椅、半盏清茗、满地碎阳、一卷闲书来得悠然惬意。
03
朋友的母亲,就是一个注意生活细节的人。
记得那时她们虽然住在一套只有60平方米的旧房里,阿姨却打理着一个漂亮的花草露台。
夏天的黄昏里,我总会以各种理由流连在她家,常发呆地看她穿着一件宽松的布裙走来走去,然后把冰镇西瓜挖空了盛着凉面端出来,浇上芝麻酱,再喝上一壶绿豆茶,说不出的清凉美好。
她端着西瓜凉面走向露台时的香风习习,伴着夏天的蝉鸣,花草摇曳,这样有创意,又漂亮的细节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前些日子我与一位兄长聊天,他谈起自己刚刚读了大学的儿子。
他说孩子上小学、中学时因为工作特忙从未接送过,但上了大学后,他反而每个周末都送儿子到同城的大学,这成了一件让他特别愉快的事,因为一路上可以聊天,什么都聊,边走边说,一两个小时的路程,父子俩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路上有风吹,有鸟鸣,有甜点铺和爬上了铁栅栏的粉蔷薇,灿烂在四、五月份,还有儿子青春的脸……
当然,不爱做饭的他因为儿子爱喝粥,反复研究,自创了一碗经典的粥,只要孩子在家,他都会亲手熬粥,天天熬,多少带着他的个人风格,成了他的招牌粥。他说,希望儿子离家时每每想到这些细节心里都是暖的。
我听了很感动,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还是有无可替代的深情与简洁纯粹的爱存在的。
所以,保持某种真心,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04
张爱玲和胡兰成分手后,胡兰成一直记着有些细节,就是张爱玲喜欢闻气味:“别人不喜欢的气味爱玲都喜欢,雾的轻微的毒气,雨打湿的灰尘,葱、蒜、廉价的香水味,还有汽油,有人闻了要头晕的,她却特意要坐在车夫身旁,或是走到汽车后面,等到它开动的时侯“布布布”地放气,还有她每年都用汽油擦洗衣橱,满房都是那清刚明亮的气息,还故意放慢了手和脚,尽着汽油大量蒸发。”
后来,有人求证了问她。
她说:“回忆这东西若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记了忧愁。”
说这话时,她不动声色的,只怕心里,早就山河万千了。
想必胡兰成记住的这份细节里,带着那段情的历历魂魄,在冷凉里还有一丝余温吧。
魂兮归去,或许才是相爱一场最好的收场。
05
人到中年,我开始喜欢那些注重细节的人,因为细节微妙,它能让人心潮起伏,在浮华的灯影里看到内心的最里面。
接受一份工作时,是因为对它有兴趣和热情,而不是因为它让自己一辈子有饭吃;做某件事,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点滴真实;在路上旅行,离开某个城市,交往某个人,全都凭着那些能让内心热情的细节,因为生活对这样的人来说,从来都是自已给的,眼前的细节,才是最重要的。
一般能将细节做到极致的人,通常是温暖沉稳的,他们懂得这份细节是空山闻惊雷,午夜听花语。
即使美好只是刹那,也足够了。
到底是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