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相关:
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饱读诗书上句是什么
不知道您所问的是出自那篇文章,先列出三个选择,希望符合需求1《送杨念行监簿侍行赴鄂渚》楚天南去水冥冥,鄂渚悠悠到几程。
京洛信稀千里隔,江湖春尽一帆轻。
莫辞送别青春满,会是相逢白发生。
饱读诗书取卿相,不应如我老无成。
2当今状元,天子门生,饱读诗书,深明礼义 3 少壮出游,亦农亦工,未尝饱读诗书;以笔开路,坎坷蹉跎,忝为一方文士
对联:饱读诗书下一句
出句:饱读诗书成博客 [烛之幽]对句:静观网海做闲人 [晓梦]对句:古渡横舟难戏水[晓梦] 出句:青藤绕树欲攀天[烛之幽]对句 飞霞柳岸人声朗 [晓梦] 出句 横翠烟溪鸟语稠 [朱砂紫萸]对句:笼齐月色添诗韵 [晓梦] 出句:剪碎春花入句香 [朱砂紫萸]出句:冷雨无情敲竹杠 (天人相应)对句:春风有意润桃红 (晓梦)对句:善恶原则常颠倒 [晓梦] 出句:阴阳理论不虚无 [烛之幽]对句:天寒笛韵随风远 [晓梦] 出句:夜静笳声入梦凉 [朱砂紫萸] 出句:秋来竹影枝枝瘦 [烛之幽]对句:冬尽梅魂缕缕香 [晓梦] 出句:秋来竹影枝枝瘦 [烛之幽]对句:春去桃红片片消 [晓梦]对句:柳岸花随清风去[晓梦] 出句:梅边笛引玉人来[烛之幽]出句:飞花入砚香研墨[清风野渡] 对句:归雁传书羽裁云[晓梦]出句:清风野渡孤舟客[清风野渡] 对句:绿水轻杨赶海人[晓梦]2006年2月23日-3月8日临屏戏对
饱读诗书陶冶情操的例子
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一、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像匡衡这样的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还有很多。
二、苏秦--头悬梁锥刺股 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
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
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
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
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
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
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
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三、车胤--囊萤夜读 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四、欧阳修—苦读 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五、宋濂--苦学成才 酷爱读书,由于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着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于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于苦学成才。
六、范仲淹--断齑画粥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
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
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
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
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
感谢你父亲的...
饱读诗书的饱还能组成什么四字成语
一、“饱”在第一位置的成语,有18个。
饱经沧桑 饱:充分。
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
泛指世事的变化。
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饱经风霜 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饱暖思淫欲 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饱食暖衣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饱食终日 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
指学识渊博的人。
饱以老拳 饱:充分;以:用。
痛打,尽情地揍。
饱谙世故 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饱汉不知饿汉饥 饱:吃足;饥: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饱经风雨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同“饱经风霜”。
饱经世变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饱经世故 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饱经霜雪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
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饱经忧患 指经历了许多困苦患难。
饱练世故 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同“饱谙世故”。
饱暖生淫欲 指生活安逸,易起淫念。
饱人不知饿人饥 比喻处境顺利、优越或个人愿望得到满足的人,不理解处境困难、恶劣或个人愿望不得实现的人的苦衷。
饱飨老拳 指挨一顿痛打。
参见“饱以老拳”。
二、“饱”在第二位置的成语,有5个。
笔饱墨酣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
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士饱马腾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腹饱万言 指学识渊博。
饥饱劳役 指生活劳苦,食无定时。
中饱私囊 中饱:从中得利。
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三、“饱”在第三位置的成语,有3个。
饥附饱飏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
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
暖衣饱食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醉酒饱德 感谢主人宴请的客气话。
四、“饱”在第四位置的成语,有11个。
酒足饭饱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
形容吃饱喝足。
酒醉饭饱 比喻饮食得到了满足。
眼馋肚饱 形容人贪心大,没有满足的时候。
半饥半饱 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笔酣墨饱 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茶余饭饱 泛指闲暇之时。
盗食致饱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三饥两饱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
形容生活艰难。
食不暇饱 暇:空闲。
没有空好好吃饭。
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一饥两饱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
形容生活贫困。
饔飧不饱 饔:早饭。
飧:晚饭。
终天吃不饱。
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类似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指我们应该饱读诗书丰富自己内在的品格,不应该只重视外表。
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类似的诗句有: 1、《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劝学诗》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作:少年易学老难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5、《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type.aspx?p=1&t=%E8%AF%BB%E4%B9%A6...
在古代当好一个皇帝,需要饱读诗书吗?
您好!肯定需要的。
【由于各个朝代所崇尚的学术思想不同,因而太子所读之书也各有侧重,不过大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叙君臣之义、上下之位、父母之道、长幼有序。
如《周礼》、《礼记》、《孝经》、《论语》。
第二类:述历代治乱兴衰,成败得失之理。
如《尚书》、《春秋》、《汉书》、《资治通鉴》。
第三类:记国君御天下之术,治国用兵之道。
如《老子》、《六韬》、《管子》、《商君书》、《韩非子》、《申子》。
这些典籍对太子以后即位,君临天下,统治万民无疑都是很重要的,也是有志于治道的封建皇帝“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的目的所在。
明朝张居正为十岁即位的万历皇帝编了一本书《帝鉴图说》。
清朝幼年即位的皇帝都读过这本书。
例子:十岁皇帝的课程表明穆守时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在穆宗逝世后,辅佐十岁的小皇帝神守当政,还是神守的教师。
他曾为小皇帝规定了如下一张课程表:---每日接续讲读《大学》《尚书》,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
---讲读毕,皇上进暖阁少憩,礼监将各衙门奏章,进上御览,臣等退在西厢房伺候。
皇上若有所回,乞即如臣等至御前,将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
---览本后,臣等率领正字官恭侍皇上,进字毕,若皇上不欲再进,暖阁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厢房伺候。
若皇上不进暖阁,臣等即率讲官再进午讲。
---进午初时,讲讲《通鉴节要》,讲官务将前代兴亡事实,直解明白,讲毕各退,皇上还宫。
---每日各官讲读毕,或圣心于书义有疑,乞即下问,臣等再用俗说讲解,务求明白。
---每月三、六、九视朝之日,暂免讲读。
仍望皇上于宫中有暇,将讲读过经书,从容温习。
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工夫不致间断。
---查得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辍讲读。
本日若遇风雨,传旨暂免。
韦编三绝后面的句子是什么
一个外卖小哥对诗词的理解竟如此之深,真实佩服啊!我们上学时只是为了考试背诗词,完全不懂诗的意境。
小编整理了一篇诗词夺冠外卖小哥雷海为告诉你饱读诗书,有什么用?供大家欣赏! 这几天,有位外卖小哥火了。
居然不是因为长得帅,而是因为会背诗! 他作为一名普通送餐员,碾压北大文学硕士,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
几乎所有新闻,都在为草根逆袭而欢呼:年轻人好好看看,多励志啊,好好学吧。
但年轻人的评论亮了!讨论得最多的,竟然是so,有什么用呢?。
言外之意,诗背得再好,拿不到名校一纸文凭,不还是得去送外卖。
饱读诗书,究竟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太沉重! 1 如果,你看过《诗词大会》决赛,就会知道,读诗歌到底有什么用。
赛场上,一位是北大硕士,带着天之骄子的名号,挂着卫冕冠军的大旗,气势汹汹而来。
但他点的每一个答案都迟疑,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写着必胜的紧张。
另一位,是淳朴的外卖小哥,他没有人们想象得那样卑微到尘埃里,而是像个战士一样,士气如虹,掷地有声。
现场老师都夸奖:他读诗时,有种汉军的气魄。
决赛开始,北大硕士听错题目,抢答错误,先送两分。
外卖小哥宠辱不惊,微微一笑,淡然自若,开始发力。
外卖小哥得第一分,是看到一扇窗、一个人,就答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画画老师都惊讶:怎么知道的呀?他说:这窗户画在西边。
如此敏锐的观察力,竟发现了出题人都没留意的细节,真是惊人! 外卖小哥得第二分,不但根据条件猜出了诗人贺铸的名字,还准确答出了其名号贺梅子。
现场老师又惊讶:这不是一个普遍用法呀!他只能笑而不语。
如此广泛的知识面,不是死记硬背能够得来的,还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 此时,现场比分四比零,一边早已乱了节奏,一边已然胜券在握。
最终毫无疑问,外卖小哥获得了胜利。
也许,比赛过后,外卖小哥依然送着外卖。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人沉稳内敛,又有如此的观察力和知识面,一定不会被埋没。
这就是诗歌的用途,它不能帮你考入名校,也不能帮你获得关注,但可以增加内心的力量,找到自我的价值,拥有面对世间万物得之不惊、失之不惊的勇气。
人们关注有用本身,就已经失去了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遗憾的是,这是我们接受这么多年教育,而养成的通病。
2 记得小学时,我有幸遇到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
他年轻气盛,老想创新,自作主张利用早自习时间,领同学们背诗,占用晚自习时间,给同学们讲古诗背后的故事。
结果麻烦就来了,领导亲自找他谈话,说这么做不符合教学大纲,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没办法,再背诗歌、讲故事,只能偷偷来,但学生们背得更起劲了。
讽刺地是,直到那届学生毕业,教学大纲突然被修改了,古诗词成为指定教学内容。
从此以后,所有学生,早自习都必须背古诗,因为小升初要考试! 不知道后来的学生怎么样,反正我们记住的绝大多数古诗,都是那时候背下来的。
没有压力,没有功利,只是好玩,反而记得更深刻! 后来,再见这位老师,他说早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之后没有精力再搞创新了。
有没有人想过,我们读诗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教学大纲,还是考试必考? 一代代人,从小被教育,读书是为了考好成绩、去好学校、找好工作。
明明简单的学习,被扣上沉重的枷锁,真的太痛苦了,谁不想挣脱呢。
长大后,被迫学习的一代,只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可是,他们大谈功名,长辈们开始摇头,他们热爱钱财,老年人却又嗤之以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那些求了很多年有用的人,最后根本得不到,所以只能嘴上说不想要。
结果就是,一茬又一茬年轻人,本来各有各的美,却被人们按在一个模子里,都长成了病梅,表现着时代急功近利的阵痛。
3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从小到大,每做一件事,就至少有一个人说没用。
那到底什么是有用呢?当然就是眼前的好处。
在这个意义上说,别说读诗了,就连读书也没那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是,真正有长远价值的事情,没人能看到它的用处。
尤其是今天,社会发展速度成指数倍增长,一个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超过了古人一辈子。
马云爸爸做的事情,几年之前,不光是普通人,连那些投资大佬都觉得没用。
但今天,所有人都知道,他创造的一些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
李安导演喜欢拍电影,没名气的时候靠妻子养活,说闲话的人,都觉得他学得那些东西没用。
但成为世界著名导演以后,人们又开始羡慕他独特的才华。
JK罗琳一开始写奇幻小说,是穷得叮当响的单亲妈妈,很多出版社都觉得她写的东西没用,不给出版机会。
可是《哈利波特》风靡全球后,没人再质疑她写作的价值。
好像所有做成事情的人,都是靠着那些所谓的无用功,撇下了目光短浅的同类。
或许,当人们开始用有没有用来衡量一件事儿时,就已经变得彻底无用了。
我国哲学家老子,对这种情况做了有趣的描写。
他说:以前的车子,都是三十根辐条穿进中间的空洞中,才能拉走;陶土做成的器皿,都是中间空着,才能盛放东西;建造房屋时,都是将墙上挖空,做出门和窗户,才能供人居住。
...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饱读诗书,走遍天下.用一句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