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疏密相间注重描写
一篇叙事性文章,要想写得感人,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描写,能使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出神韵;描写,能使文章鲜明生动,产生意境美和绘画美。那么,哪些地方需要细描呢?一篇叙事性文章,总有主要部分和非主要部分、主要人物和陪衬人物、基本事件和辅助事件,事件也总有核心内容与枝节内容。总之,有主有次,有主有从,有主有宾。因而,文章既要有概述。也要有细描。也就是说,对“主”,一定要详细描写,而不能通篇都是简单扼要的叙述、介绍。概述,笔调自然明快,内容简洁,语言表达是粗线条的勾勒;细描,笔调就要放慢,内容密度大,语言上是工笔式的精雕细刻。恰当地将概述和细描配合起来使用,会使文章缓急有致、疏密相间,形成一种内在的和谐节奏,和读者阅读欣赏的心理节奏相一致,因而能给人带来快感。所以,一篇叙事性文章,应该粗写事件,细写情节。也就是说,对事件,可用叙述语言作简单扼要的交代,对具体情节,要多问几个“怎样”或“为什么”,以便拓展,并具体描写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行为、动作等。
如有一篇写篮球比赛的考场作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开头叙述球赛起因,中间三段分别写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球赛,其中第二节球赛,原文是这样写的:第二节开始,发球权在狂风队,他们发了球后用三角传球一个扣篮得了两分,又一个抢断得了两分,又一个盖帽抢了一个篮板后得了三分,再一个抢断得了两分后,以30比20领先了10分。第二节结束。作者写第三节球赛,文字与写第二节球赛没有多大变化。综观全文,小作者都是用的叙述性语言,如果在比赛高潮处(第三节)进行详细描写,展示球赛的激烈和精彩,该文就可以从四类文提升为二类文。这段话可以这样叙述描写:第三节开始了,先由野牛队发球。6号接住同伴发来的球,马上传给9号,然后往前一窜,到了三分球边缘。这时,9号传来的球恰好飞到了他的胸前。他双手一合,接住了球,向上一跃,投篮。唰!球进了,三分!在一片掌声中。狂风队把球发给在中线的18号。18号刚接住球,6号已经扑到了跟前。18号马上一个低传,球到了16号手里。这16号真不愧是篮球高手,只见他轻轻拍了两下球,一个假动作,晃过了野牛队的阻击,再来一个三步跳,得了三分。野牛队不甘示弱,个个都是传球高手,发球后,只见那球在前半场内迅速地划着弧线,弄得狂风队的队员左挡右拦,眼睁睁地望着那三分球钻进了蓝圈。……
二、摒弃长语句式多样
长句,能给人以严密的感觉;短句,能给人以排山的气势。长短结合,能使语言错落多姿、活泼多变、舒疾有致。譬如,《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中的一段:道路崎岖,困难层层;惊涛骇浪,挫折重重。这才是生活的节奏!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你才会劈波斩浪,勇往直前。这里所说的长句,指在一个句子里,成分太多了,容易造成表述不清的毛病,阅卷老师读起来也觉得吃力,难以判给高分。如:忽然,被徐徐清风送入我的耳朵的悠扬美妙的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的一阵钢琴声,缭绕耳际。画线句显得冗长,而且不能恰当地表情达意。这句话完全可以改为这样的短句:一阵悠扬的琴声,被徐徐清风送入我的耳朵。那美妙的钢琴声,似乎很远,遥不可及;又似乎很近。缭绕耳际。
诚然,不论多么好的句式,在一篇文章里用多了,文章显得呆板,所以,要长句短句合理调配,整句和散句搭配使用,常式句和变式句穿插使用,陈述句和疑问句灵活使用。这样,语言就会变化多姿,富有节奏,文章气韵流动,给人特殊的美感。如满分作文《没有不可能》的开头段:面对困难,我们是前进还是退缩?面对强敌,我们是战斗还是投降?面对命运的不公,我们是抗争还是屈服?我想说。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一切皆有可能!这段文字既有结构较工整的“整句”,也有没有句式、结构束缚的“散句”;既有疑问句,也有感叹句,使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起来抑扬顿挫、跌宕多姿,颇有韵味。
三、把握韵律追求神韵
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这里所说的把握韵律,指在文章中运用诗意化的语言,即句子在形式上是匀称的,在语调上是协调的。如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就有韵律,若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就没有韵律。在几个分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其字数也应相同,否则就没有韵律,如上面“面对困难……面对强敌”句,如果把“强敌”改为“强大的敌人”,那就没有韵律。神韵中的“神”,指的是带有生命灵气给人以视觉美感的形象美,“韵”则是优美和谐的语言形式,给人以听觉快感的音乐美;神韵之美,是由画境和乐境结合而达于悟境,是画境、乐境和悟境的统一。如满分作文《我的考场自白》,全文语言充满了诗意,充满了神韵,是诗化了的抒情散文。请欣赏“我是风”一节:假如我是一缕清风,我定会和天空的彩云做伴,点缀我们美好的世界:假如我是一缕清风,我定会在下雨的季节出现.随着那沁人心脾的蒙蒙细雨滋润你的心(田)……风的冷静,风的执著。会成为我的明灯。……在叙事性文章中,没有必要通篇都用诗意化的语言,但也要讲究韵律,使之形式匀称、语调协调。
四、巧用词格体现人文
恰当地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能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展现文章的魅力,很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如满分作文《林肯给A·D的一封信》中的一段:你首先要坚定地认为:在梦幻莫测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就如一株大树可能会像人类一样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行走,一条黄鱼可能像苍鹰一样无忧无虑地在天空中游弋,一只黄雀可能像鱼儿一样尽情欢快地在大海里飞翔……这段话用一个排比句设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在梦幻莫测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这一观点。如果没有这组排比句,这段文字就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如果把这组排比句改为散句,也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所以,一篇文章中,如果至少有三五处使用了修辞格,就会使文章“蓬荜生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引用”。在关键处恰当地引用诗词佳句、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文化典故、歌词广告等,能使意溢言表,文采飞扬;能增厚文句意蕴,展示人文积淀。如满分作文《未来不是梦》中的一段:没有人回答我,也没有人用一滴甘泉唤起我那枯萎的心灵。夜,非常寂静,寂静得有点可怕。突然,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滚热的血液。那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段文字,小作者巧妙地引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what is he like ?
what does he looks like ? 是指长相
what does he like? 他喜欢什么?
what is he like ? 他这人怎么样? 包括相貌和性格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答案题,在线求解答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知识点: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点: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匀称 桥墩 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 和谐 匀称 古朴 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或利用投影显示。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短语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 “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三、点拨阅读
(一)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根据:(一)“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二)“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同学们应注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①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
――赵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将桥洞做成弓形,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可以说的确巧妙。
②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
――汛期河水暴涨,会对桥身猛烈冲击,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拱上加拱,不但一举两得,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③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
――设计者匠心独运,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④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后引张鷟的话说明桥的形式美观,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先总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四、课堂小结
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洨河上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思考: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标注。)
3.预习、思考三、四、五。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 说说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2. 说说卢沟桥的特点。
二、导读新课
1、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洨河更宽的大河。
――时间,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
――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平坦。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
――它也很美观,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
――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并且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其中,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如何运用实例,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指名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3、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齐读第10段。思考: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4、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这篇课文与《辞海》条目属同一文体,只是进一步说明了卢沟桥这种结构的原因。这篇课文也有描写,但是很适度。例如第1段把桥比作虹,是为了说明桥的弧形形状,赞美之清暗蓄其中。
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适度收止。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一句说明纪念意义,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颌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同学们要注意体会,无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点。
引用古籍――“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
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加以描述――“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进行解说――“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正是这些平实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又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无论哪一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例如,说到“旅人桥”,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计)“有记载”(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定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个定语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定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只有在“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曾有学生就此事向茅以升询问,茅以升回信一一列举了十一个石拱的长度,的确无一相同。看似平易的一句话,却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说明文语言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篇课文中特别体现在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运用上,同学们可注意体会。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不但……而且……”,体现着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能删掉,它联结的内容次序也不能颠倒。
肩上小拱是赵州桥首创的主要特点,最能说明赵州桥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见于其他拱桥,比起肩上小拱相对是次要的。
先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再分四点具体说明,先总后分,给人清晰印象。又如,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分项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顺序合理,标示清晰。
三、课堂小结
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四、布置作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3.揣摩语言。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③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④《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⑤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⑥(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⑦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B.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桌之间交流。教师点化: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活动与探究
1、牛刀小试
(1)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桥梁无处不在。你走过的一些桥,也许只是“步石”桥、独木桥,也可能是高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桥,可能已经有些年头,也可能新修建不久。不管怎样,它们都各有作用,在构造及建筑材料上各有特色,请仔细观察它们,并了解、搜集有关它们的修建情况等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一座熟悉的桥梁。
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性的文章,不要在有关桥的故事、对桥的感情的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简明、准确。
(2)面对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司机、行人都感到无所适从,试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400字左右。
(3)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
2、继往开来
(1)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
提示:对未来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哪些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可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
(2)课外搜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的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
千百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望采纳
宾语从句详细讲解
宾语从句概念:在句子中起宾语作用的从句被称为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可分为三类,动词的宾语从句、介词的宾语从句和形容词的宾语从句。
1、动词后的宾语从句只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动词后面直接带宾语从句;二是有些“动词+副词”结构后可以带宾语从句;三是动词短语后可带宾语从句。
例句:I hope you can join us in the game.我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参加这场比赛。(动词后面直接带宾语从句)
Can you figure out what the poet really means in the poem?你能理解诗人在这首诗中的真正用意吗?(动词+副词结构后加宾语从句)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no mistakes in your papers before you turn them in.在上交试卷前确保没有错误。(动词短语后加宾语从句)
2、介词后的宾语从句
例句:She is always thinking of how she can do more for others.她总想着如何才能为别人做的更多。
3、形容词后的宾语从句
例句:I am sure that they will make it in spite of the terrible weather.我确信尽管天气恶劣,他们也会取得成功。
扩展资料:
宾语从句的引导词包括that、if/weather、wh-类连接词。其中that引导宾语从句时无词义,在从句中不做任何成分,口语中一般可以省略;if/weather引导宾语从句时,在句子不做任何成分,但是有具体含义,意为是否,不可省略;wh-类连接词包括连接代词(who、whom、what、which、whoever、whichever等)和连接副词(when、where、why、how、whenever、wherever、however等)。
如何做好高二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工作
一、学考复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语教学?
采用“导学案”授课模式复习
引导先学、 课堂交流研讨、 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
学生按照所发“导学案”,通过收集资料、利用工具书先自学所要复习的教材,同时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做好记录,在课堂交流研讨环节中提出来集体解决。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有用的词、短语和句型。最后找出不懂的难点或疑点。课堂交流的顺序是先小组后全班,课堂上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组内交流的内容通常是:收集的资料、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还没弄懂的问题。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学生自主命题相互测验、老师准备好的练习材料检测。针对语言易忘的这一特点,课后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就担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复习先前的内容、强化易错的内容、引出即将要复习的内容。
二、怎样上好学考复习课?
1. 语法复习
语法复习课不同于以往新授课。语法复习课的安排要遵循认知规律,应是一个
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既系统复习所有中学语法项目,又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没有周密的安排是绝对行不通的。将语法项目分成十块:① 名词及主谓一致;② 代词;③ 冠词和数词;④ 形容词和副词;⑤ 情态动词和助动词;⑥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⑦ 非谓语动词;⑧虚拟语气;⑨倒装句、强调句;⑩ 否定句和反意疑问句。每一块语法用两个课时复习。
2. 课文复习课
课文复习涉及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而且因为它是培养能力的依托。大多数学生也愿意通过复习课文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但课文复习应该避免炒冷饭,要推陈出新,要站在新的高度,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上。课文复习的形式很多,这要以学生的水平和特点来确定。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宜以教师帮助归纳疏理或以讲解为主,而在基础好的班级,教师则可组织他们搞一些短剧的表演、复述课文或辩论竞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3. 听力练习
利用晚读时间增设听力课,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因为学考对听力作了要求,因此在复习阶段一定要安排听力课。听力课如与阅读理解训练相结合,既提高兴趣,又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具体操作如下:(1)介绍生词及故事大意,(2)播放听力材料录音,(3)口头回答问题,(4)阅读,(5)做理解性试题。
4. 题型练习课
(1)单项填空
语法、习语题覆盖面广,内容跨度大,解题时常用排除法,有时则依靠语感解题。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是学生的弱项,需要重点训练。我是这样进行训练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本里划出一些重点段落,然后让学生以每隔几个词(常为4或5个)漏一个词的方式将段落工整地抄在练习本上,过一会儿再将漏掉的词重新补上。这样的训练比较有趣,学生喜欢做,训练的效果较好。
(3)阅读理解
可事先将阅读理解材料录制成听力材料,让学生听了以后口头回答教师提的问题,然后再阅读该材料,做后面的阅读理解题。这种听、说、读相结合的形式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
(4)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
这两大题由于词数相当,又由于作文往往都可以当作改错材料,因此可以结合起来训练,具体如下:在给学生布置书面表达训练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①.他们的作业将被用作其他人的改错材料,改错的学生会千方百计发现错误(明白了这一点,写作时就会想方设法避免或减少错误);②.所有书面表达中的作文在训练结束后装订成册,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参观材料。优秀作文将发给奖品;③.书面表达一般要求打草稿,草稿可请他人修改,但上交的正稿必须字迹清楚端正,无重大修改,要签上名字和时间。
5.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反馈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在课文复习和语法各块内容复习完成后安排测试课,对课文内容、语法知识、习惯用语和句型、各种体裁的篇章布局和写作知识,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题型进行测试,便于发现薄弱环节。教师可根据测试的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或个别辅导。在高考题型训练结束后,可利用历届学考试题卷进行检查。听力也可采用历年的听力试题进行测试。
6.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在学考复习期间,上好试卷分析课、听好试卷分析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试卷分析课上最常见的是教师流水帐似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听,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重点地讲,有选择地讲,千万别面面俱到。教师在试卷分析课之前发一张错误登记表,让学生一一登记。备课时根据学生犯错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上课时有侧重地讲解共同性问题,非共性的问题可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加以解决。教师在分析好试卷上的问题后,并不意味着学生都理解了,更不等于学生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要使学生具备解题能力,还需反复练习。因此在试卷分析后,教师需要根据学情安排学生做巩固性练习和矫正性练习。一题多解,一卷多用。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句型重做书面表达题,改变单选题的题干使其有不同的答案,将书面表达的习作作为短文改错的材料等等。充分发挥试卷的作用,从而使一卷多用。
三、对学考复习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1. 课文内容如何处理
(1)判断正误法。针对课文内容有目的设计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既达到复习课文目的,又在我们控制范围内有效复习语言点和语法;
(2)填空法。针对课文内容有目的挖空让学生填写。要求填写的应该是本单元重点语言知识;
(3)句子扩充法。给出几个主要单词或给出重点提示词汇让学生扩充成一个完整句子,要求学生讲出的句子既包含课文主要内容又包含主要语言点;
(4)图片提示法。运用图片让学生讲出内容,既复习课文内容又复习语言点。
2. 如何结合课文复习语法
我的做法还是把语法结合到课本复习之中去,把语法分散开来复习也可以减轻负担,但这种结合要巧妙,比如结合复习课本内容的句子,慢慢渗透,最后总结。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因其分散复习,所以不太容易形成整个语法体系。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阶段整理,以利学生总结。
3. 词汇如何积累
学考复习一定要注意词汇的积累。这也是学考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学生对每个单元要求掌握的词汇必定要默写,人人过关。而且还要有针对性的练习跟上。
四、我校的备考措施
(1)要有时间紧迫感。我校学生基础较差,任务艰巨,宜早动手,早准备。 要求高二学生从三月份就进入学考复习阶段。
(2)树立必胜信心。学考是达标性考试,试题难度不是太大,只要我们动手早,信心足,行动恒,一定能取胜。
(3)领导重视。为了保证学考指标任务的完成,学校领导的两项措施我觉得是可行的,一是中层以上领导联系班级制度,比如说去年这一届高二,我就选择亲自联系高二学困生最多的一个班。二是设立学考专项奖金,重点奖励学考成绩优秀的班级、学科。正因为校领导都齐上阵、奖励措施得力,所以老师,学生备受鼓舞。最终,我们在生源素质最差的一届学生中还是创造了奇迹,完成了学校下达的任务,没有拖市,区两级的后腿。
(4)责任明确。领导到班、教师到人、学生到科。对科任教师实行责任到人目标管理,设立学困生进步单项奖。对学困生主要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求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
(5) 开好三个会(开学时的师生动员大会,第一次摸底考试的后家长会,每次模拟考后分析会)。
(6)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抓好两个核心。
① 强化班主任的核心作用。要求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法指导与分层指导相结合,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② 强化备课组的核心作用。学科成绩的提高与备课组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二复习阶段我们要求各备课组特别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方法、研究考标、研究考试。做到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每周一次的教研会,要求讲求实效,反对走过场,作形式。
(7)抓好生不如抓差生。平行班先动手,课任老师确认不及格对象并重点谈话。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低起点,严要求,强化训练并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整顿学风,教师每天每节课记录学生表现。
(8)认真研读考纲,备课组统一备考方案,重点抓教材。从近几年学考动向来看:学考70%-80%的内容来源于教材。
2. 英语组的备考方案
(1)学情分析:我校这届学生的特点是中层学生少,差生面积大,主要表现为:
① 部分学生思想懒惰,不肯动手。
② 基础差。有的同学甚至26个字母和国际音标都不会。
③ 词汇量远远不够,不懂语法。背景知识缺乏或不丰富。分析句子的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够。
④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⑤ 对学考缺乏信心。
(2) 进度安排:复习时间为80天左右,每单元5节课,每个模块15课时(包括测试,讲评),最后一周专项练习与模拟测试。每单元5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① 单词词组课内记忆,采用中译英、首字母填空题和词组填空的练习方法。
② 单元重点句型采用双向翻译练习的形式。
③ 语法归纳与练习。
④ 单元巩固与测试。
⑤ 单元试卷讲解。
(3)教学策略与具体实施
① 狠抓基础,打造基本语言框架。从最基础的东西讲起,紧扣基本语言点(单词词组)和基本语法知识(句子的七种成分,五种基本简单句,常用时态语态和从句等)。
② 回归教材,课本为主。“抓资料不如抓教材”。复习以单词,词组,句型,篇章为主线。
③ 激情课堂,倡导氛围。可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句子用来激发学生的斗志. 如 “It is impossible to defeat a man who never gives up.” 尽可能在课堂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活跃气氛。
④ 主抓课堂,精讲多练。记得江苏某位老师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应顾及所有学生,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把无序的东西变为有序,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⑤ 解决困难,树立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想通过学考,只是苦于没有基础。为了帮助他们,可利用每天早餐后,第一节课前的15分钟,从最基础的音标开始,帮助学生读会当天要复习的单词词组。然后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当堂记忆。个别记不下来的,利用零碎时间补充。晚读时检查学习效果。一旦学生达成目标,他们就有了能学好的信心。
⑥ 循序渐进,不厌其烦。学生的基础越差,知识点重复的次数越要多。教师要不厌其烦,帮助他们扫除记忆盲点。
⑦ 坚持听写,适时鼓励。有关专家提示,听写的内容除了单词词组,还可以是句型甚至语法。为保持学习的持续性,我们坚持每天听写10-15个单词,每单元反馈(测试)一次。为了鼓励学习态度好,进步大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杨(自备小奖品)。
⑧ 模块回顾,及时巩固。要求学生把在模块,单元里所出现的知识点(字,词,句)逐个逐个地落实。
⑨ 培养能力,分层指导。达到“让优生更优,中层进步,差生及格”的目标。
描写放鞭炮的好句子
1、只听见一声近似于闷雷似的声音,接着一条银蛇随即升空,在天幕中炸开,像一朵盛开的花儿。花儿含羞似的望了人们一眼,在夜幕中一点点隐褪。下面的其他的烟花看见花朵这么受宠,简值成了“天之骄子”,便不服气的一拥而上,示威似的在天空上展示着自己最美丽的身姿,似乎在对遗留在天上的花朵的笑脸进行讥讽。
2、随着“ 噼里啪啦”的响声,烟花冲上了天,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飞升降落,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信号飞射,忽明忽暗,五彩缤纷。最好看的是烟花飞上天,变成一大朵牡丹花,一眨眼,这花又化作无数朵小花,四处散开,变化莫测。一会儿黄色,一会儿红色,就像一群变化多端的蝴蝶在高空飞舞。
3、我们搬出我们最大的烟花“巨无霸”。点燃它的导火线,只见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又象花朵一样绽放开来,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了。
4、那烟花朵朵,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个个大蘑菇,有的像一条银色的瀑布,还有的烟花散开了我形容不出它的样子。红的,蓝的,黄的,绿的,几种颜色混在一起,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5、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好似仙女下凡,翩翩起舞;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怀抱琵琶,轻拨银弦……鞭炮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把天空衬得美丽无比。
6、一大颗烟花在我上方炸开,流光溢彩。火星稀稀疏疏窜向四周,旋即又消失了。紧接着又有一个烟花在空中绽放,映着人们的笑脸。
7、瞧,灰暗的天空上升起了一个红红的“大火球”,“嘭”的一声,“火球”“开花”了,火球分散成了红色的小点,消失在空中。紧接着,又升起了一个金黄色的“火箭”, “啪”的一声,空中绽开了一朵金色的“菊花”,“菊花”在空中没开多久,就变成一个个“小流星”掉了下来,在空中划了一条金色的线。只有几颗剩下的“星星”还不肯离去,最后才慢慢隐去。
8、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绚丽多彩。
9、突然间,广场上一朵朵绽放的烟花腾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啊!一条长长的“大瀑布”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带着满身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得光彩夺目。烟花顿时变得太神奇了,一下变成一朵朵小花,在空中闪耀;一下变成一道道流星雨,洒向大地;一下变成蝴蝶向四处飞翔;一下又变成无数颗金光闪闪的星星,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钻石镶嵌在漆黑的夜空。
10、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已经数不胜数了,此起彼伏的烟花似在争奇斗艳,又像在展示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而大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尖叫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11、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弹飞射,忽明忽暗,把夜幕点缀成鲜花的世界。这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新年啊!
12、烟花的美丽,如此短暂,却如此的奔放,如此热烈。即使只有一秒的生命。也要做到最完美,开放的最灿烂。
13、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像数十条金色的银蛇,扭动着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
14、忽然,从管子里似乎喷出了一只火箭那样“咚”一声,一个如同小球那样的黄色礼花就喷射了出去,飞到平房那么高的高度时,“啪”一声,一下子炸开,一个黄色的完美烟花就飞了起来,最后残余的火星缓缓落下,慢慢熄灭。
15、一阵鞭炮声后放花开始了。几只很长的鞭炮噼里啪啦响了足足七八分钟,一阵沉默过后,一道刺眼的光亮传来轰隆的巨响,那时礼炮声。这礼炮声震耳欲聋,刚结束,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始了。空中出现了一个一个像这像哪的礼花。有的在空中轰一声巨响后散开;有的是火球带着一条火彩带升上了天空,它们的颜色各不同,有的是一个火球上天后,散出许多小火球,小火球到处跑,显得十分灵活,可爱。这些礼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未打开的降落伞。它们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金黄色的,真是绚丽多彩,金光耀眼。
古代文人对“放鞭炮”的描写:
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代烟花发展到“集百巧于一架”的组合焰火,经久不息,蔚为壮观。烟花诗词步入灿烂辉煌。诗词借烟花为载体,表达了炎黄子孙向往新生活的民族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明人瞿佑的《烟火戏》:天花无数月中开,五采祥云绕绛台。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旋作雨声来。怒撞玉斗翻晴雪,勇踏金轮起疾雷。更漏已深人渐散,闹竿挑得彩灯回。——明代烟花提升到高级烟火戏,演幻出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烟花诗词琳琅满目。上乘之作当首推这首诗作。诗作以壮丽的画卷,揭示了烟花在华夏民俗中的核心地位。
明人黎淳《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习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诗文讴歌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道光皇帝诗曰:爆竹如雷殷,池水若砥平。坚冰太液镜中边,翠辇行时竹爆宣。——清代烟花跃入历史鼎盛期。清廷每年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一次盛大而隆重的冰上赛武烟火会。诗文一展中华儿女练武卫国、不甘外辱的爱国主义精神。
明代诗人文征明《乙卯除夕诗》:灯前岁酒笑相酬,镜里流光又一周。人世百年原有限,吾生万事总无忧。馀穷不用焚车送,残病都从爆竹休。去日已除来日在,春风检历又从头。
宋朝诗人陈与义《除夕两首》: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清代钱裴生《和冯玉圃小除夕同夜直韵》:长安爆竹千门响,凭送春风到禁庭。——这些诗词再现了“万人空巷花作秀,喜看银河落人间”的美景。正月初一迎新“开门爆竹”。
唐人苏味道《正月十五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苏诗浓墨重彩“逞豪华门前放烟火,赏元宵楼上醉花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展烟花文化“励我奋进,催我自新”的深厚意蕴。
清代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载:乾隆戊寅(1758年)仲冬,南苑大阅,适哈萨克、克鲁特、塔什罕回人等入觐,因于苑中赐宴,令观烟火。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
关于教育的名人名句大全
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
——(英)狄德罗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法)罗曼·罗兰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英)培根
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
——于光远
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法)卢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德)爱因斯坦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前苏联)高尔基
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
——(德)爱因斯坦
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德)爱因斯坦
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英)托·富勒
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
——傅雷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多蒙茜洛诺尔特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 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10卷
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
——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鲁迅:《鲁迅书信集》第797页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达尼洛夫《教学论》
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德]阿·艾因斯坦:《论教育》,《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梁启超:《教授法》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
——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上,第32页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109页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德]阿·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明陈献年。摘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转载请注明出处句子大全网 » 句子成分导学案 如何提升语言的文采作文导学案